新倉故事:四縣通衢,八方商賈雲集

花開花謝,潮起潮退,大自然永恆的法則。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見證過老街的興盛與衰落。曾經的繁華,早已成為過眼雲煙,留給世人的也許是那些即將消失的記憶。——題記

在楚風文化瀰漫的故鄉,在曾經農事繁忙、蟄居多年的家園——-

新倉老街

,這個讓我夢魂牽掛的地方。說不清楚,為什麼我對它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情感百結於愁腸。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獨自一人漫步於新倉老街的小巷。已是煙花三月的晚春,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泥土與紫雲英花草的氣味。轉彎處,殘缺的馬頭牆,掛滿蛛絲的屋簷、斑駁的標語字跡以及雜草叢生的庭院映入眼簾,何處去尋找老街曾經輝煌的蹤跡?小巷寂靜無人,不知是誰家的小院裡飄散著桃花的芳香,裊裊炊煙升起,將我的思緒帶回老街那並不久遠的歷史。

新倉故事:四縣通衢,八方商賈雲集

四縣通衢,八方商賈雲集

老街的形成,得益於旁邊的長河,在以水路為主要交通手段的過去,背靠長河無疑是促使形成集鎮的根本。因為新倉渡船口是四縣通衢的交通要道,從這裡坐船到安慶的客商逐漸增多,附近精明的商人馬上看到了商機,他們先後來此興建商鋪,新倉老街逐漸形成。

據羅灣光緒丙午卷《吳氏宗譜》記載:清同治十三年,吳祥霜自吳家老屋遷居新倉渡船口,置辦產業,創號:“吳義發”,經營南貨。吳祥霜為人存心仁厚,扶危濟困,晚歲望重鄉黨,他六十壽慶時,奉憲嘉獎九品銜,鄉人贈送他一塊《一鄉善士》的匾額。

清光緒初年,鄉紳吳昭仁在老街開辦藥店,他本著“匡扶濟世”的宗旨,遇見孤寡寒貧的鄉下人來買藥,很多時候不收分文,所以他開辦的藥店也廣受新倉兩岸百姓的稱道。吳昭仁後來將藥店一分為二:“新德堂”由次子吳世昌主之,“同德堂”由三子吳世鼐主之。

光緒中期,小池殷家小花屋殷啟州來此創號“殷源興”香店,從事煙香和佛香的製作與買賣。三弟殷華廷開辦一家“殷天元”茶館。其後同宗殷家大花屋殷金水來此開辦了一家“殷恆發”的豆腐坊。

此後遷居於此的商號還有:吳祥林開辦的“熙南飯店”、胡國蟠開辦的“胡鼎昌”布莊、徐敬文開辦的“大有恆”南貨店、舒畫誠開辦的“舒義興”雜貨糕點店、吳昭春開辦的“吳德大”南貨店、舒象昆開辦的“舒同盛”屠宰行、李培元開辦的“李合發”鐵貨店、朱鍾琪開辦的“朱聚豐”染店等二十餘家。

俗語說“無徽不成鎮”。光緒末年,一位名叫傅英文的徽州人,因在外經商虧本,準備在新倉坐船走安慶回徽州老家。借宿老街時,得到“第一樓”的掌櫃傅連如的資助,開辦了一家藥店,取名:“傅同春”。他聘請當地有名的老中醫坐堂,同時在武漢、安慶等地選購藥材,因經營有方,成為新倉渡船口有名的商號。

早期的商鋪,每家店屋一般有兩層,都是磚木結構,店內以樑柱為骨架,鋪上木樓板,形成上下兩層。老街店面一般都不太大,但內進很深,大部分一進二聯,長達二十餘米,形成“前店後坊”、“前店後家”或“樓上居樓下店”的特殊結構。

新倉故事:四縣通衢,八方商賈雲集

店鋪橫樑上方都懸掛著自家商號的匾額,也有的店家向外挑一杆帷幔,上面或繡或寫本店的招牌以招攬顧客。每戶的店門全是可以拆卸的門板,上面寫有編號。有錢人家的商鋪,店堂門面上的柱頭、雀替上雕刻著精美的花鳥、人物、走獸等圖案。走在老街上,腳下是油光幽亮的青石板路。老街的色彩古樸淡雅,鱗次櫛比的馬頭牆,古色古香的牌匾,這一切是新倉老街繁華的真實寫照。

老街逐漸成為方圓幾十裡最熱鬧的集鎮,來這裡做買賣的越來越多,有的店鋪還兼營生豬屠宰、打豆腐,鼎盛時期,這條老街上曾經有二十餘家屠宰點,十幾家豆腐作坊以及從事茶葉買賣、麵點、竹器等店鋪。

太湖山裡出產樹木和竹子,春夏之時,新倉長河上游每天漂來大大小小的木排和竹排,浩浩蕩蕩,非常壯觀。因此新倉老街上的樹行非常多,如:茗北朱定恩開辦的“朱聚源”樹行、花園熊樹堂開辦的“熊大順”樹行比較有名氣。

碼頭上的茶館是最熱鬧的地方,過往的商旅在等船時都要進來歇歇腳。選擇臨河的窗邊坐下,新倉的盞子粑遠近聞名,一定要來兩個,再叫上一碟花生米,喝一碗水嫩的豆腐花,那滋味讓人回味無窮。窗外長河之水悠悠東去,河上竹排、船隻往來如梭,船伕的號子此起彼伏,舉目遠眺,只見河面上波光粼粼,遠處白帆點點,沙鷗翔集,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長河遠帆”曾經是新倉的四景之一,如今已成為老一輩心中的記憶。

清代末期,社會動盪不安。香茗山一帶常有土匪出沒。新倉渡船口因為商業發達得以遠近聞名,同時也成了土匪們經常光顧的地方。街上的商號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募捐銀兩,組建聯防維護治安。在碼頭和下街口建了兩座炮樓,每晚安排人員在炮樓上放哨,並在周圍砌一道一丈餘高的城牆,確保安全。

民國初,來渡船口經商的人逐漸增多,老街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前後,一批新來的商戶買地置房,在澗壩上逐漸形成了一條新街,與老街成90度的曲尺狀。

這些興建的商號有:花園李遠造開辦的“李玉昌” 雜貨店,何家墩何春香開辦的“何記飯店”,何氏開辦的“何宏順”鐵匠鋪,何金才開辦的“何正順”銅匠店等十餘家。姜家大屋姜榮卓開辦的“姜元順”水煙店遠近聞名,清末民初之時,吸水煙曾經是上流社會和有錢人身份的象徵。因此用黃銅打造的水煙筒是當時的一件奢侈品。姜榮卓打水煙筒的手藝精湛,讓人愛不釋手,於是許多客商慕名前來購買。姜家溝有一個叫姜運保的青年人與姜榮卓因為是同宗,他拜姜榮卓為師學藝,頗得真傳,後來也開辦了一家“姜義順”水煙店,生意也很紅火。

“望江的犁頭新倉的粑,彌陀的生條徐橋的蝦” 那時太湖有名的土產品在這裡都能買到。因為老街是新倉方圓幾十裡唯一的集鎮,每家的店鋪進貨出貨格外忙碌,櫃檯上擺放的商品琳琅滿目。所以每天來老街買賣貨物的人如過江之鯽,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好一幅繁榮的景象。

新倉故事第三期:

四縣通衢,八方商賈雲集

新倉故事第四期:

風起雲湧,烈士血染長河

敬請期待!

TAG: 新倉老街開辦渡船口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