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鄉愁拾光

yong kang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

—芝英南市街

應曉紅

前段時間,我帶著女兒回到芝英的南市街。這裡,承載了我兒時太多的記憶,一切都是那麼熟悉。這裡,瀰漫著我成長歲月中的夢幻,那無法言表的年少情懷。這裡,留不住過往行人匆匆的腳步,卻足以留住我一生的時光……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我是在南市街長大的,自以為對街上的每一道大門、每一條巷道、每一塊鋪路石都瞭如指掌,應該沒有多少新奇感了。然而,當我踏進南市街的那一剎那,眼前一幕卻幾乎令我窒息,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頓時油然而生。

自我記事起,南市街就差不多現在的模樣了。這裡曾是芝英最為繁華的區域之一,也是芝英名副其實的政治、經濟、文化、資訊的中心,那時供銷社、供電所、農業銀行芝英營業所、郵電所、電影院、工商所,稅務所,衛生院等都建在南市街的兩旁,那時芝英鎮政府也在南市街北面,與南市街隔著高階塘倆倆相望。高階塘上的那座小橋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塘角的那棵老樟樹還在風中搖擺,招呼著我,為我幽幽訴說關於南市街的前塵往事。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南市街之所以繁華,一大半是供銷社帶來的人氣,那時供銷社的副食品店、農具店、五金店等都在這條街上。農具店和五金店就在我家斜對面,每年春天,周邊的農民要備耕,要將農具進行一次整修,農具店購買農具的農民絡繹不絕,他們三五成群,精挑細選柴刀、鋤頭、鐵鍬農具,一派熱火朝天景象。當然,小時候的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副食品店,副食品店就在南市街的拐角處,面積並不大,但商品琳琅滿目,五花八門,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薄荷糕、落花根,各種罐頭、糖果和餅乾,一大缸的醬油,一大缸的醋,還有一缸缸滿滿的酒,滿屋子都是醬油醋酒味。到中秋節的時候,月餅、油酥滿櫃檯都是,人們擠滿了木製櫃檯,售貨員熟練地用草紙包上用頭頂懸掛的草繩紮起,滿屋子飄香。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小孩子溜進副食品店看兩眼、聞聞裡面的食品味道,也是一種享受。這種滋味,如今的孩子是體味不出來的。

郵電所在南市街的中間段,芝英郵電所建築整體呈“凹”字形,大門進去是一個大院,大門的左手邊是兩層建築的營業房,營業房前面經常整齊地擺放著郵政工人送信送報用的28寸綠色橫檔腳踏車。每到年底,徵訂報刊雜誌的時候,郵電所就會變得忙碌起來。記得那個時候,媽媽會從同事那裡借來下一年報刊雜誌徵訂目錄,到郵電所徵訂下一年度報刊雜誌。我記得《報告文學》《小說選刊》《大眾電影》《小學生作文選刊》是當時媽媽每年必訂閱的雜誌。這些雜誌,豐富了媽媽生活的同時,有意無意之中,也在我們孩子的心中撒下了熱愛生活、熱愛文學、追求進步的種子。書刊既給人知識,也給人奮發向上的力量。如今的我,深深喜愛文字,與當時媽媽喜歡訂閱雜誌的影響,是完全分不開的。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芝英電影院在郵電所的斜對面。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wifi、電視還未完全走進普通百姓家庭的年代,影院簡直是人們心目中的文化聖殿。很多人休閒方式主要就是到影院看一場電影。八十年代芝英電影院成為芝英人重要的娛樂場所。如果是夏天,在電影院的門口,總有老人推著蓋著厚厚棉被的冰棒車,還有瓜子等各種小吃在叫賣。檢票員還會在漆黑的放映大廳裡拿著手電筒,檢視有無人逃票。那時候電影院還是學校師生重要的活動陣地。培英小學沒有專門的舞臺,學校每年的大型活動都在這裡舉行。不僅如此,芝英年輕男女談戀愛,多半也會選擇去電影院。在那個特殊年代,誰家的小夥與誰家的姑娘在一起進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這就是向大家宣佈,他們已是戀人關係,不久就要結婚了。我就曾見過當時我的語文老師應佩珍和她的男朋友在電影院看海報,買票看電影。芝英老影院門口那一幕,讓我保留了對應佩珍老師最溫馨、最接地氣的記憶。

南市街不僅有濃濃的商業氣息,也濃縮著最溫暖的市井煙火氣。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高階塘是我小時候夢開始的地方。高階塘靜靜地依偎著南市街,塘水不深,那個時候塘水清澈見底,可見魚兒在水中自由的穿梭。每天清晨,女人們提著滿籃子的衣服、被單來到池塘邊的青石板上浣洗,還有調皮的小孩,有時故意扔一塊石頭,“咚”得一聲,嚇人一跳,把水濺到浣女的衣服上,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就像百褶裙,洗衣的棒槌聲,孩子的笑聲和水聲連成一片飄在塘面上。夕陽西下時,從田間歸來的村民們跨入清凌的塘水中洗乾淨腳上的泥巴,洗掉一天的勞累。夏天,太陽還掛得老高,孩子們一個個光著身子撲到池塘裡,嬉戲、打鬧,手、腳被水浸的發白、起皺還不願上岸,直到大人們催幾次吃晚飯才戀戀不捨的上岸。落日的餘暉撒在池塘的水面上,就像一幅生動的剪影。

天氣晴朗的時候,各家的門前或是圍牆邊晾滿了五顏六色的衣裳,長長的一排,滿含著街坊鄰里的氣息。記得那時早上上學,街口拐角早餐攤的阿婆總是能記住我的名字,而我行色匆匆甚至都來不及還以一個微笑。記得那時放學如果碰巧下雨,我就頭頂著書包在南市街一路奔跑著,時而躲在屋簷下,時而穿梭前行,享受雨中奔跑的快樂。記得那時每到飯點,大人孩子都端著飯碗串門拉家常,不同的碗、不同的飯菜、不同的話題,街坊鄰里之間和諧溫馨。昔日的繁華和飯菜的濃香似乎並未遠去,都被老街鋪在了它厚厚的時光裡。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如今的南市街,乘著芝英鎮建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東風,對街道兩旁的店鋪、房子進行了統一的修繕,整條街的門面修建為風格一致的仿古建築,保留了老模樣,老得有韻味。流連其間,頗有時光倒錯之感。南市街在芝英古鎮建設中,掙扎重生,慢慢開闢出屬於自己的路。在老的痕跡中尋找新的生機,在新的生活中懷念舊時光。如此的相輔相成,是老街存在的最好意義。

和女兒走在煥然一新的南市街上,看見街上的小孩寫作業的地方各式各樣。有的孩子坐在門口,邊做作業,邊幫大人攬著生意。有些擺個小桌子在大門口,在陽光的照耀下,認真地寫著作業,旁邊的家長也是滿目慈祥的看著孩子。還有些,索性就爬在門檻上寫著。看著他們,想到自己的童年也如廝一般,心裡泛起陣陣感概!對於女兒來說,可能並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條街,只是圖個新鮮、看個稀奇而已。對於南市街骨子裡的精緻和豐富,女兒或許是感受不到也想像不出的吧!而我,走在這裡,感覺像是與一位闊別多年的故友意外重逢。我們彼此興奮、激動,彼此惺惺相惜,彼此感嘆、唏噓,慢慢地,我們彼此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從而感覺到一絲慰藉。一種久違了的甜蜜漸漸在胸中盪漾蔓延開來……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橫亙在我的記憶深處—芝英南市街□應曉紅

作者簡介

應曉紅

,浙江永康人,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金華作家協會會員,永康影視辦特約影評員。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那時花開》散文集;在《永康日報》開闢“曉紅夜讀”專欄;《品味永康城》一文收錄到《魅力永康》初中版教材。

永康鄉愁 | 主編 維維 朱爺 江燕 壹心

顧問/王進方勝康應忠良舒啟華吳傑胡發東

TAG: 南市芝英電影院郵電所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