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第二次來到杭州,擔任杭州“市長”。距離他第一次在杭州為官已相隔15年,然而世事滄桑,曾經“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因保護不善、雜草叢生,湮塞大半,蘇軾痛心不已,大聲疾呼“再過二十年,西湖不復存在!”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蘇東坡

西湖是農田灌溉、百姓飲用的水源,一旦湮廢,杭州百姓的生存堪憂!蘇市長憂心忡忡,保護西湖,刻不容緩!經過請示、調研、動員,在第二年,他動員民眾疏浚西湖,將淤泥用於修築蘇堤。

淤泥的問題解決了,雜草的問題怎麼辦呢?這難不倒蘇軾,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沿岸湖面租給百姓種植菱角,但必須要在各自地段內定期拔草,官府將租賃收費用於湖堤保養維護。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同時,他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劃定界限,石塔以內不得種植,以免再次湮塞,從根源上解決了問題。

“今來新開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為界,亦須至立條約束,今來起請石塔以內水面,不得射及侵佔種植。”——《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

這三座石塔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潭映月。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南宋葉肖巖《西湖十景圖》之三潭印月

可惜蘇軾所建的三座石塔在明朝被毀,今天我們看到的三座石塔是明朝重建。我們從南宋畫家葉肖巖的《西湖十景圖》可一窺曾經的狀貌,圖中的石塔形狀與今日的形狀相似,也是由基座、塔身、寶蓋、小亭、葫蘆頂等組成,圓形塔身中空,畫上題詩“三塔中間一月涵”,應該也是賞月的精妙所在。我們可以推斷明朝重建是依據蘇軾所建的原貌而來。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與雷峰塔

有人認為,蘇軾建三座石塔主觀上是作為清淤界限,客觀上成了一道風景。峰頂君認為不然。蘇軾是一個善於享受生活、追求藝術之美的人,哪怕身處逆境之中。他在建石塔時,應該是追求一舉兩得,既考慮了堅固以作界限之用,又考慮了美感以作觀賞之用,否則立三根石柱就行了,何必建這麼複雜的石塔呢?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我心相印亭

蘇軾疏浚西湖的舉動,為我們留下了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和“三潭印月”兩大名勝。我們在遊覽西湖美景時,應當感謝千年前的蘇“市長”,銘記他的不朽貢獻。

杭州故事:蘇軾與三潭印月

蘇東坡雕像

TAG: 石塔西湖蘇軾三座三潭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