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文化旅遊 | 文旅策劃 | 景區規劃 | 鄉村設計| 展館策展

今天要講的這座國寶級寺院,不好找,它就是太谷安禪寺。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秀一下

在出發之前,我在家中就需要提前預備好第二天的行程。當時,在找這座北宋古建的時候就感覺不對勁:明明是寺院,但是百度地圖上標記的卻是某座小學。再轉過頭,查了一下不少網友之前的攻略,尤其是近期曾經去過的,才知道它確實在一座小學裡,而且這所小學還挺有名的,即太師副小。我們開車從太原出發,途徑榆次,第一站就到了太谷。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太谷老城格局

太谷這兩年發展的不是特別好,街面上魚龍混雜,腳踏車、行人、汽車,交雜混行,顯得有點亂。車子到了某個商場前的時候,我們把它順路停好,就沿著一條破舊,但熙熙攘攘的舊街巷走了進去。這一下子,彷彿穿越了一般,恍然中來到了民國時的太谷城。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太谷新城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老街巷

我和朋友一路尋找,沿著低矮、逼仄的青磚街巷轉了一陣子,還是不見安禪寺的影蹤,情急之下諮詢了一位路過的老師傅。老人家用手一指:那邊,沿著柵欄走過去,學校裡面就是。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安禪寺小學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學校公告

順著他老人家指引的方向,我們穿過幽深的小巷,眼前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果然,安禪寺現在已不是寺院,而變成了一處小學校園中的景。2006年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竟然身處老縣城的校園中,成了學校的一部分,這很有意思。類似的情況,太原市晉源區的明代阿育王塔也如此,身處古城營小學;而就在安禪寺不遠的小鎮上,也同樣有一處國寶古建位居學校中,咱們後面會講。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太原晉源 阿育王塔

古建築位於學校的南部,而學校的入口卻在西面,只得沿途繼續繞一段。這天好像正在上課,學校裡面看不到一人,但守衛的大爺堅持原則,不讓我們進學校,待說明來意後,親自給學校的校長打了招呼,說明情況方才如願。本來,我以為這座小學就是一座普通的學校,後來查閱了資料才發現自己錯的很離譜。當地人稱它為“太師附小”,全稱是“太谷師範附屬小學”,它的前身就叫安禪寺小學。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原本是一座私塾的它接受了新派教育理念,改為安禪寺小學。後面的沿革太多,咱們不講,民國三十年改稱第二新民小學,抗戰勝利之後又稱第二高小,高峰時期有學生1000多人,是太谷城中不折不扣的明星小學,還是省級重點。在此基礎上,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從民國開始,在寺院中建學似乎成了中國的特色,當時太谷城中到底有多少學校是建在廟裡的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僅在城中就有14所之多,如文昌宮小學、無邊寺模範小學、借錢廟小學、純陽宮小學、文廟小學、東寺園小學等,民國之後的所有小學,差不多都在寺院或富戶的花園、家宅中辦學,無一例外。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縣誌資料

由此,也可見太谷老城古建之繁盛,商賈大戶數量之多,熙熙攘攘,當為山西一座富裕的古城。那麼,我為什麼一定要來看這座寺廟呢?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安禪寺 實拍

從評定文物的年份來說,它屬於比較晚的第6批(2006年);從名氣來說,它幾乎籍籍無名,如果不是刻意去搜尋,通常人們都會把眼光投向佛光寺、南禪寺、雙林寺、鎮國寺、華嚴寺、聖母殿等山西的“明星級”古建。首先,它是一座北宋建築。要知道,即使是在山西,金、元、明、清建築數量多,而宋代古建依然是鳳毛麟角;其次,它身處晉中腹地太谷,平原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早期木構重修的次數挺多,本不可能留存下來,但是它卻留下了;最後,畢竟是路途近,索性一探究竟,碰巧周圍國保也多,等於是集中尋訪一次。民國時期,梁思成先生是來過太谷城的,城中的古建築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太谷國保之安禪寺(宋)【第一稿】梁思成到訪

梁思成的記載

在他的記述中,老城北部的萬安寺(宋代)和安禪寺(宋初)、城東的資福寺(元代)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規格高,規模大,但很遺憾,我查閱了全國文保名單,萬安寺和資福寺並不在其中,這隻說明一個問題:這兩座宋元古建已經被拆掉;即使沒有,應該也只剩下殘垣斷壁,文物價值大打折扣。有的時候,歷史就是這樣弔詭,留存下來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已經彌足珍貴。所幸,在近千年後,我們還能看到宋代的安禪寺。下一講,詳細解讀安禪寺的宋代構造。

發現文化山西,領略中華之美

文化旅遊 | 文旅策劃 | 景區規劃 | 鄉村設計| 展館策展

歡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TAG: 小學禪寺太谷古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