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甕安|石拱橋

甕安在明代修建的石拱橋主要以飛練大橋、紅燈堡萬壽橋、杜仲河大橋、石家卡大橋為代表。

飛練大橋

又名萬壽橋,俗稱尖山石橋,位於甕安縣銀盞鎮飛練村尖山組。飛練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橋呈東西橫跨在雍江河上。為三孔青石拱橋。橋長30米,寬4米,單孔淨跨6米,矢高8米。橋面青石板鋪墁,兩端為青石踏步,兩側為青石淨面護欄,中拱龍門石下原懸有“斬龍劍”,後因天長日久而鏽蝕損毀。橋頭原有建橋碑三通,已殘。在甕安雍江石拱橋群中,飛練大橋是最為壯觀的一種。

紅燈堡萬壽橋

又名“紅燈堡花橋”,位於甕安縣銀盞鎮新華村紅燈堡。據民國《甕安縣誌》記載,萬壽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里人張霖創修,清光緒十年(1884年)張文模斥資重修。

橋呈南北向橫跨在白水河上,為三跨石礅石拱橋。現北側第一孔為石拱橋,南側兩孔石拱橋已不存,今人用水泥板鋪為平橋。橋全長25米,原橋頭對豎木坊,有對聯曰:“秋水夕陽,歸去乎蒼煙而外;危欄傑閣,搖曳于波光之中”。橋上建亭三重,兩橋頭各建木坊一座,已毀。橋墩上有石碑1通,為1987年改建時所立,為捐資記功碑。

當時建修此橋在本縣內堪稱一絕,縣誌記載“亦邑中巨工也”。

杜仲河大橋

位於甕安縣銀盞鎮銀盞村, 有記載說是里人劉德富建於清乾隆年間。據民國《甕安縣誌》載,杜仲河大橋原名叫“竹銃河大橋”。為三孔青石拱橋,呈南北向橫跨在“竹銃河”上。

杜仲河大橋橋長30米,寬 5米,單孔淨跨8米,矢高10米。橋面原為青石板鋪墁。1956年改造時將橋加寬加固,並改為砂石鋪墁,作公路橋使用。後又幾次進行改造,在橋面加厚加固,沙石土路面改為柏油路面,橋兩邊加修防撞牆,以確保車輛安全。

石家卡橋

位於甕安縣中坪鎮茶店村南坳組,為單孔石拱橋,外形像馬鞍狀,橋用石塊券砌而成。橋面用石條平鋪,平放砌成。橋長12。5米,寬4。2米,橋面距水面5。5米。

石家卡橋始建於明代,橋附近石壁上立有一塊石碑,為清代維修石家卡石拱橋的捐資記錄。橋呈南北向橫跨在陽挑水河上,供行人使用。石家卡為甕安、開陽兩縣交界的官府哨卡,這裡應是明代貴州宣慰使奢香主修“龍場九驛”甕安境內的重要一段。

以上幾座石拱橋應為明代奢香“龍場九驛”通達草塘段的重要橋樑。除此之外,在石拱橋中還有木老坪的搖草河石拱橋、縣城的玉虹橋、平定營的五福橋等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END

一審:黃英二審:冉婷婷李嶠橦

三審:李永春監製:王富剛

印跡·甕安|石拱橋

TAG: 石拱橋甕安縣河大橋石家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