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當下地產人最關心的5個問題

最近,地產行業不斷傳出房企暴雷,各種小道訊息滿天飛,地產人一邊吃瓜一邊焦慮。

一位地產人問現在地產行業這種狀況,到底會持續多久呀?這一段時間吃瓜吃得越來越焦慮,前幾天看到自己老東家還曝出財務問題,一下就崩潰了,現在最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失業。

相信很多地產人和他一樣,心裡寫滿了問號:現在地產行業處於什麼階段?最糟糕的時候過去了嗎?房價已經降了,為什麼政策還不鬆綁?未來哪些房企會活著哪些房企會倒下?當下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為了回答大家這些問題,我們請教了不少地產大佬,也在各種論壇聽了旭輝、融創、陽光城等房企大咖的演講。下面就幫大家來做一個歸納,或許能幫大家答疑解惑。

01

調控到底什麼時候到頭?

預計明年市場會恢復平穩

要了解調控政策什麼時候到頭,就要先搞清楚調控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大部分地產人認知裡,

政策調控的目的是為了調控房價,限制房價上漲。

所以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因為開發商手中有錢,就會抬高地價,勢必就會推高房價,所以中央要出臺三道紅線把開發商的水龍頭關掉。如果說房價迴歸合理,那麼調控可能就會開始出現對行業友好的一面。

但在原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看來,今天政策的立足點、動因和以前不一樣,不是僅僅把房價調下來,也不是去除價值屬性,而是立足於住有所居。即以前聯合國提倡的“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窮人的房子不能太儉,富人的房子不能太奢,這是適當住房。

有人認為現在很多政策鼓勵更多人先租房子住,不要買房,這樣購房需求又減少了。但實際上,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需要的房子數量同樣多。

現在政府是要努力讓那些沒有住房的人,要到城裡定居落戶的農民工住進房子裡。

所以,

調控的動因、起點、目標是住有所居,調動存量資源最佳化配置,讓大部分人都能住上房子。

那調控政策到底什麼時候會見底?現在行業那麼難了,還會繼續調控下去嗎?

之前講過,現在政策基本已經見底了,不會繼續加碼了。

前幾天,又有了更多積極的資訊冒出來了。比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 2021 年第三季度例會的會議報道中,非常罕見提到了房地產,指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比如《經濟日報》發文稱,下一步調控政策應更加最佳化,不斷滿足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

某房企高管表示,最近很多城市連續出現土拍遇冷、大面積流拍,而且各地房地產市場快速降溫,加上多家龍頭房企出現財務困境引發維權,肯定高層也會格外關注地產行業當下的局勢。種種跡象來看,年底調控或許有轉松的空間,樂觀點判斷明年房地產行業會慢慢恢復平穩。

但是也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正如之前旭輝集團總裁林峰所提醒的,不要期待政策,而要認認真真去槓桿,踏踏實實搞經營。

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金地集團副總裁郝一斌表示,從整個行業來講,總量增速見頂的時候,從週期上講,沒有增量的時候反而是一個底,這個市場會進入淘汰賽。他特別提醒,地產公司要有一個強烈的自律,因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

02

房地產已經是夕陽行業?

只是部分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最近,很多地產人都會問一個問題:地產行業到底會糟糕到什麼程度?未來是不是會很慘,大家普遍都比較悲觀,缺乏信心,甚至有人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成了夕陽產業。

其實,

不是房地產行業成了夕陽產業,而是很多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去年,房地產行業體量是17萬億,這在國內一定是大行業,而且仍然是支柱產業,它還是有持續穩定的需求。雖然說地產行業進入了紅海,但紅海也是海。目前沒有哪一個行業這麼受政府重視,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上都寫一大段。

恆隆董事長陳啟宗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地產人不用擔心,地產行業絕對會繼續下去,恐怕還會維持幾十年、幾百年,因為住房需求永遠存在,市場也永遠存在,不會因為行業現在面臨困難就消失。

只是說,

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和增長率,還有房企的市盈率會衰減,掙大錢的機會過去了,以後要賺辛苦錢,要憑真本事掙錢。

地產行業還是好的行業,只是進入了更成熟階段,迴歸理性了。

不過有些房企倒是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中交海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賙濟指出,房地產行業確實需要反思甚至檢討,第一,房地產行業缺思想,第二,房地產企業錯在哪兒?錯在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他看來,傳統的房地產之路即將走到盡頭。也就是快週轉、標準化、大規模、缺少使用者思維、同質化、過度高槓杆,欠賬太多,這一型別的房企。這些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因為不理性、不成熟、不自律。

這樣的房企未來可能會被淘汰掉一批,但熬過來的房企都是更加優質的房企。

郝一斌同樣認為,地產行業這麼大,這麼多企業,這麼多資金,經營得好企業還可以過去,平均利潤或者好於平均利潤,經營跑不贏同行的就要低於行業平均利潤,所以行業的去清是大勢所趨。從去年到今年,不斷有企業出現問題,這不是一個短期現象,還會持續下去。只是說誰會再出問題,可能大家有各自的答案。

03

未來哪些房企能活下去?

能不能活主要看現金流

以前房地產行業有房企倒閉,多半是由於經營不善,但去年以來,爆雷的房企越來越多,爆雷房企量級越來越大,甚至有些龍頭房企,突然一下就出事了。

不少地產人也經歷了被降薪被裁員,很多人可能會問:未來哪些房企能活下來?

經歷了密集的地產調控後,很多地產總裁表示,如果將房地產市場分為三大段,頭部房企壓力巨大,中部房企壓力巨大,中小房企反而過得比較舒坦。為什麼呢?

現在三道紅線要求房企要從紅檔變成綠檔,這個過程非常艱難,特別是頭部房企,因為他們負債成本太高了。頭部房企有些負債達到上萬億,中部房企達到一兩千億,中小房企負債普遍在幾十億。

現在最焦慮的是頭部和中部房企,他們負債高,規模增長壓力大。一邊是債務壓力一邊是規模增長壓力。你不增長,資本市場也不看好你,會放棄你。所以,今年傳出裁員訊息的反而就是地產前50強房企,他們很焦慮。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中小房企會活得更好,他們只是債務壓力相對小。

房企能不能活下來,主要看兩件事情,

一是經營現金流是不是能保持正常流動,經營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合併起來都可以叫經營現金流。現在融資受到限制,很多房企經營現金流也沒有,資金一旦出現斷裂,可能一夜之間就被別人收購了。

二是你拿的專案能不能創造高於融資成本的價值,也即利潤。所以那些融資成本特別高,或者拿了特別多高價地的房企,生存壓力就很大。

前幾天,某中小房企高管就大吐苦水,說最近市場觀望情緒太重,很多專案都賣不動,常常是推出1000套賣幾十套。雖然公司沒有受三道紅線影響,但如果專案賣不動,公司最多撐一年就要關門了。

所以,即便沒踩中三道紅線,也不等於絕對安全,現在沒有絕對的安全。

前段時間,孫宏斌在融創2021中期業績會上就很凡爾賽地表示:除了我們,誰都有可能暴雷。

可以說,地產行業進入了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但很確定的一點是,未來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甚至大魚吃大魚會成為常態。

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這是行業的必然趨勢,誰都不要去為它開心或者為它不開心。每個行業經過若干年競爭之後,行業就是幾家龍頭房企,其他都是陪跑,就像陪太子讀書一樣。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那麼大,不可能被三五家就壟斷,但是有可能被十家壟斷。

建業董事長鬍葆森也曾經有過類似判斷。他認為,未來幾乎所有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份額,70%左右會控制在前20大地產商手裡。而且每個城市的前20大地產商,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不是本土的地產商。

要活下去,

一定要調整自己適應行業當下的變化。比如融創就提出了提出“四更”經營準則: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

孫宏斌認為,未來房企要活得更安全,主要做到三點:第一,符合政策,符合導向;第二,別人認為你安全,也就是達標三道紅線,利息低,評級提高;第三,自己真的是安全的,三條綠線也不一定就是沒有風險的。

所以,融創接下來的目標是要三年內將融資成本降到5%,信用評級做到投資級。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規模可以讓步。

04

為什麼客戶維權這麼頻繁?

在產品品質上

部分房企確實愧對社會

除了要降負債,做好產品也是地產大咖們的共識,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房企打造專案的水平確實有限。

陽光城集團總裁朱榮斌在博鰲論壇上表示,房地產行業在產品品質這方面確實愧對社會。這個行業創造了那麼多財富,修建了那麼多房子,但沒有交出太多好作品。現在即便是地產人自己也很難買到好房子,雖然可能買了很多房子,但實際上現在都沒住上好房子。

確實,現在交房必維權已經成了行業常態,不少地產人認為,現在買了房沒見漲價,業主就喜歡鬧,總想撈點好處。

有這種想法的房企其實很危險。上坤集團董事長朱靜認為,現在交工程質量普遍比較差,合格是小部分,好是小機率。

有些房企連基本功都沒打好,就跟風去做所謂的產品創新,其實很危險。一方面,你連最基本的產品力都沒有,先把基礎產品力做好再談其他的。另一方面,創新意味著試錯,意味著高成本,意味著可能面臨失敗。

融信集團品牌營銷總經理孫群存在博鰲論壇上就表示,在談創新時,先掂量一下自家餘糧有多少,如果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都難,就不要隨大流去搞創新了,一定要有定力,懂得剋制自己。

當然,如果房企有能力可以考慮做一些創新,但要具體市場具體分析,比如在倒掛的城市強限價的城市不需要創新,這個時候快週轉比創新更重要,要抓緊去化。在部分非限價的城市,或者限價不是那麼強的城市,當地的支付能力比較強,可以考慮做一些溢價的創新,比如說浙江溫州這樣的城市。

也有房企總裁提醒,

不管是極致標準化還是創新,永遠不要忘記以客戶為中心,任何變革,任何創新,任何精益化管理,都要把客戶放在首位,不能讓客戶拋棄你。一旦你的產品失去競爭力,當市場迴歸正常狀態的情況下,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你的競爭力。

05

當下,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當下行業的調整,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從宏觀層面來看,意識要轉變,戰略要轉變。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中國房地產未來不可能有暴利,如果企業要進化,有三個方面要改變:

第一是意識轉變。

從過去掙快錢,現在要掙慢錢,從過去掙大錢,現在要開始學會掙小錢,從過去容易掙錢,到現在認識到難掙錢,如果沒有這個意識,還想活在過去那種好掙錢的時代,那你會覺得日子很難過。

二是側要轉變。未來要更加專注聚焦在自己最具競爭優勢的生意、業務、區域、產品上面。

三從經營管理看,核心是不要拿貴地,要有利潤,不要借貴錢。要做好產品和服務,要做好成本管控,中間不要跑冒滴漏,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

從微觀層面來看,大家房產集團運營中心總經理米昌明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全員抓回款要變成全員配合回款。

發動一切內外力量、團體和個人力量,爭奪銀行資源,措施比如:短期存款,客戶開水電戶,各個子公司買銀行的POSS機,買銀行理財等等,哪怕只有5萬10萬,也要爭奪。

以前和銀行對接,一般職級的財務同事就可以,這個時候職級高的領導要往前衝了,要有計劃,對接的層級直接到行長。

與此同時,提前摸排清楚銀行的額度,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沒有額度的銀行身上。

第二,做好資訊管理。

不是資訊化管理,而是公司對外資訊釋出的管理。

公司一切對外的資訊釋出都要嚴格稽核,口徑一致,出口一致。尤其提醒“明面”上的公司更要注意,必須要謹言慎行,否則本來正常的動作,都會被解讀到你破產。

第三,謹慎拿地,不要一心想著抄底。

(現在比的不是誰做多大,而是誰活的更久)

這個時候控風險最重要,不要想著抄底,因為目前銷售端還沒有非常明顯的轉差,或者說還沒完全得到傳遞。

控風險當然也不是不拿地,遇到絕對有把握的地還是可以出手。但是建議中小房企別拿文旅、康養、公寓這些資金沉澱大的專案了,也有一些業內的朋友說跟上風口,大膽嘗試,但是提醒注意的是,模糊不清的時候或者佈局太早,真的有一天未來已來,可能你已不在。目前如果拿地,必須合作拿地,風險控制大於一切。

第四,關於供應商和合作方的選擇。

當前,建議不要一味的以最低價為唯一中標的標準。哪個老闆的現金流好,專案又不是很多,配合度尚可,優先選擇。現在能共同度過難關遠比最低價這個模式靠譜得多。

同時也最怕,你的付款被供應商挪用到其他的專案上。

對於合作開發方,現金流不好的公司,謹慎合作,現金流好的公司,不要只看他的品牌,沒品牌的也可以積極合作。

第五,盤點家底。

全面對公司債務、應付賬款以及未來需要支付的賬款做一次盤點,時間和緊急程度做一個鋪排,把回款的錢用在這個方面上。

文章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End

TAG: 房企行業地產房地產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