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李家染房村

文/左龍崗

博物館在村子的核心地帶。四顆參天香樟樹,杵在迎接我們的場地邊上。兩棵稍細,另兩棵就粗得多,需要兩人合抱。從時間上算,在這兒開染坊的李氏人家,是清末從山西遷徙過來的。眼前這四棵香樟樹——其中的兩棵需二人合抱的,應該是李家來這兒的祖上栽種的。可惜看不到李氏祖屋,能證明李家染房曾經的歷史,除了名字,恐怕就是眼前這幾棵香樟樹了。

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以為博物館是關於李家染房村歷史文化方面的,進去一瞧,竟然是汽車博物館——收藏的全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古董轎車,有幾十輛。這讓我很驚訝,一個鄉村,居然能收藏這麼多車,得不少資金。後從介紹中得知,這些車是從李家染房村走出的一個叫李從福的人收藏的,聽說村裡在發展觀光旅遊,就陸陸續續將自己的收藏送了回來。

天氣預報上報的今天有雨。所幸,雨還沒落下來。估計雨沒落下來,是被灰沉沉的雲層給撐住了。這樣的天氣,自然是見不到太陽的。如果有太陽的話,我會將村子的大概方位判斷一下,然後再轉悠。所以,太陽成了我那一刻的懷念,就像許多人懷念過去的時光一樣。

但我還是站在一棟樓的高處,把整個村子掃了一遍。這是經驗交給我的一個方法,摸不清情況時,就想方設法覓一高處。我發現,村子有大小道路好幾條,無論順著哪條路,都能回到原點。

李家染房村屬丘陵地帶。我做出這樣的判斷,得益於剛才那個樓頂。村子的背後是一面崗坡。按鄉村人造房選高不選低的俗習,低處易被雨水浸泡。但李家染房村的房屋,大部分在崗坡下面。是不是跟建染坊需要大量的蓄水有關?不得而知。村子裡見不到舊房,所有房屋很新,也很整齊,估計和發展鄉村旅遊有關。清一色灰瓦白牆,“人”字房頂,門前房簷的下落處,梯錯式屋簷外伸,非常人性化。幾年前去谷城老街採風,那兒所有沿街房屋的外簷伸出很寬。聽當地人講,他們小時上學,雨天不用打傘,順著房簷就能到學校。

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路面很乾淨,看不到雜物。粉紅色的櫻花開滿了路的兩旁。瞧著這些一小朵一小朵的櫻花,我忽然覺得,如果路的兩邊,不是這些櫻花,而是如這櫻花般的各種果樹,是不是更能彰顯鄉村旅遊的特徵?去年到堯治河,那裡的人家門前,就有不少蘋果、核桃、櫻桃和梨樹等果樹。

和如今許多地方的村子一樣,在李家染坊村轉悠半天,難見一個年輕人。其實見了面,估計也聊不出什麼。所以,我就想找個年長的,聊上一聊。有風颳過來,不大,但還是把臉吹得一緊一緊的。朝崗坡走不多遠,有兩個四十開外的一男一女在說著什麼。看那樣子不是談情說愛,否則我不會產生打擾他們的想法。還好,我走到他們跟前時,男人跨上摩托車離開了。我跟女人打了招呼後,問她,村子這些新房沒蓋前,是個啥樣子?女人說,老房。女人說完這話,進屋忙活去了。

老房。這個回答不拖泥帶水,很乾脆,也給了人很大的想象。新房之前肯定是老房、舊房。那些老舊的房屋,有土坯牆的,也有磚砌的,是不是還有茅草房?總之眼前的這些新房,無疑都是從老房轉換過來的。有新就有舊,或者有舊才會有新,所有的新是在舊的基礎上產生的。再新,也有舊的元素。這個村子能叫李家染坊村,舊有的元素無疑是它發展鄉村旅遊的魂。這個魂,是它的文化。

316國道從崗坡上經過。公路下邊,有一幫匠人正在砌房。幾隻喜鵲,在匠人們頭頂的幾棵樹上“喳喳”叫個不停。看它們那神態,是怕匠人們工作太單調,過來湊個樂。左拐前走不遠,有一與316國道交叉的村道。站在路口極目遠去的兩條路,發現它們在我的腳下這兒擦肩而過後,互不打擾各走各的。就像兩個陌人,見面只一個招呼,就不再糾纏。

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再左拐,路兩旁依然是新起不久的房子。有幾家門前掛著農家樂的牌子。沒到飯點,或者跟不是週末有關吧,比較冷清,只有主人進進出出,忙活著。很想進去跟主人聊一聊,可一看人家那忙活勁,即消念頭,決定靠自己的眼睛,來尋找感興趣的東西。眼睛是個很好的攝像頭,並且自帶過濾功能。

左龍崗 李家染房村

轉來轉去,始終尋不到帶有陳舊味道的房子。我索性不找了,就把腳下的路作為舊有的東西。路是自打人類誕生就存在的東西。借用名人的話,即使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所以這世界上最易誕生的,就是路,關鍵是,看你敢不敢在沒人經過的地方走。根據介紹,李家染坊村截止目前,走了三條路:開染坊、轉型農耕、鄉村旅遊。這些路,是這個村子的記憶,也是他們的財富。你住崗坡上,我住村西頭,因為村中路,共染一匹布。如果沒有他們走出的這些路,很難想象他們現在的狀況。

再朝前走,回到了原點,同行的人陸續在上車。從資料上看,李家染坊村有一百多戶人家。我這一圈,只轉了一小部分,要把整個村子轉完,得會兒時間。可惜時間不等人。上車時,我不經意間又望了望那幾棵香樟樹。我發現,站在遠處,掠過房頂,看那幾棵香樟樹枝枝叉叉沖天的樹梢,又是另一種風景。

END

名譽主編:周建春 編審:天堂 胡春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李家村子染房染坊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