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徐霞客故居,藏在江南水鄉里的農家小院

IMGDATA = [{“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2884/1000”,“desc”:“在無錫市與江陰市的交界處,有一個叫馬鎮的鄉鎮,現在已經更名為江陰市徐霞客鎮。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曾經誕生了明朝時期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現在鎮上的南陽岐村東口,有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霞客故居”。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2886/1000”,“desc”:“江陰市的馬鎮,還在宋朝時,是京城與地方郵遞交接處和往返馬匹的歇息地,當地還有座馬公橋,鎮的名字也因此而來。2007年的時候,馬鎮被更名為“徐霞客鎮”。1587年,也就是明萬曆十五年,徐霞客就誕生於馬鎮的南陽岐村上。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2900/1000”,“desc”:“南陽岐村是一個水網遍佈的江南水鄉,從前人們形容這裡有三百六十個水塘,河道從橫,出門靠行船。村口有一條勝水河,河上還建有一座上下共24級臺階的石板橋,取名為“勝水橋”。“勝水”的意思,是說每當雨季來臨時,南陽岐村從不會被大水淹沒,這裡的地面總是高過水麵。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2887/1000”,“desc”:“徐霞客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明式小院。院門朝南,原有的房屋五進二側廂,房屋的地基高度隨每進遞增,具有明代進士宅第建築的特色。徐霞客出生時,家境還算殷實,據說他的曾祖父在分家時,一次拿到了12597畝田地,這在當時的江陰農村,幾乎就是大戶人家了。徐霞客本名叫弘祖,“霞客”是他的號。取這名的意思,也是希望徐霞客可以把祖業弘揚。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2931/1000”,“desc”:“青年時期的徐霞客,對科舉考試不感興趣,曾經參加過一次縣衙門舉辦的“童子試”,但沒有考取。徐霞客的父親也沒逼他繼續參加科舉考試,而是讓徐霞客自己去博覽群書。19歲那年,徐霞客的父親病逝;22歲那年,徐霞客生平第一次離開家鄉出遊。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3589/1000”,“desc”:“1607年的初秋,徐霞客跟隨其叔嶽,從家門口的勝水河乘船,前往鄰近的無錫惠山、黿頭渚遊覽。又從黿頭渚坐船穿越太湖,遊覽了蘇州的洞庭東西山。這次出遊,徐霞客被家鄉外的風光徹底折服了,也從此下定決心,要用腳步去丈量河山。史料上有關徐霞客第一次出遊的記載很少,因為這次出遊,徐霞客本人也沒有留下文字來。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3827/1000”,“desc”:“徐霞客出遊的高峰時期,是在他22歲至48歲期間,這一階段他遍訪了浙江、福建、安徽黃山、河南嵩山、山西五臺山和恆山、陝西華山等。期間他把一路上的觀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但留存於世的僅有一卷本。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3830/1000”,“desc”:“在被後世公認為《徐霞客遊記》的書中,開篇之作就是“遊天台山日記”。天台山,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境內,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這篇日記的寫作時間為1613年的5月19日。398年後的2011年,5月19日正式被確認為“中國旅遊日”,這也是為了紀念徐霞客而設立的節日。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4092/1000”,“desc”:“公元1636年,51歲的徐霞客再度出遊,他這次遊歷的地方有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地,四年時間內,他先後寫下了二百多萬字的日記,非常可惜的是後世僅儲存下來了60餘萬字,就是現今人們看到的《徐霞客遊記》的全本,遺落了近二百多萬字的內容。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4185/1000”,“desc”:“1640年,徐霞客因為常年的奔波,產生了嚴重的足疾,雙腳再也無法行走,而當時徐霞客還在雲南的麗江。據說雲南土司木增,命8位納西族壯漢,用滑竿抬著徐霞客,長途奔波3000多公里,耗時近半年,把徐霞客給抬回到了江陰的老家。第二年的正月裡,徐霞客病逝於自己的家中。民間傳說,為答謝雲南土司的知遇之恩,徐霞客吩咐家人,將其墳墓朝西南方,讓自己死後也能遙望著大西南。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4660/1000”,“desc”:“徐霞客當年寫下的日記,在他病重期間,全部託付給徐家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現今人們見到的全套《徐霞客遊記》,均為此人,以及徐霞客的兒子李季整理出來的。清軍入關後,徐家發生“奴變”,原先擁有117間房屋的徐家大院遭受焚燬,現今人們見到的徐霞客故居,只是當初徐家大院的一小部分,為明式七間二進的瓦房小院,足足少了三進深。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4886/1000”,“desc”:“徐霞客故居中,除了有一些書刊資料,以及徐霞客外出考察地點的岩石樣本外,院內最珍貴的,是一棵四百多歲的羅漢松。據說此羅漢松為徐霞客親手栽培,原先是徐家一株盆栽的小羅漢松,徐霞客把它移植到院子裡的一角。現今羅漢松已長成高6。5米,樹幹的圍徑有2。16米,極其珍貴。 (來自:陸建華攝影)”},{“type”:1,“value”:“”},{“type”:2,“value”:“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595665150/1000”,“desc”:“小院的裡面還有一眼圍井,也是徐家當年遺留下來的,徐霞客也曾在此井洗漱過。人們常說睹物思人,作為明朝最為傑出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用一生的經歷來告訴我們: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來自:陸建華攝影)”}]

TAG: 徐霞客Typevalue陸建華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