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波黑全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分別和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黑山接壤,總面積51129平方公里,首都薩拉熱窩。波黑的首都在世界歷史上名氣很大,當年引發一戰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發生在這裡。不過現在的波黑已經成了一個比較低調的小國,並不常被人們關注。很多人關注波黑,也只是好奇波黑特殊的國土分佈。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波黑的版圖非常有特點,大部分國土屬於內陸地區,國土西南的海岸,幾乎完全屬於鄰國克羅埃西亞。很多人開啟世界地圖的時候,甚至會誤以為波黑是一個內陸國家。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波黑並非內陸國,也有一小段海岸線位於克羅埃西亞兩段海岸線之間。

波黑這段海岸線,大約只有24公里,是世界上第二短的海岸線。世界上海岸線最短的國家是歐洲的袖珍小國摩納哥,不過摩納哥面積也很小,海岸線短並不足為奇。而波黑的面積達到了51129平方公里,和鄰國克羅埃西亞的面積差不多。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只比波黑多了五千多平方公里,但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非常漫長。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出,克羅埃西亞的版圖就像一張大嘴,一口咬住了波黑,只給波黑留下了24公里的海岸線。而波黑國土西南的海岸,大部分都是歸屬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這段海岸非常狹長,只佔據了沿海土地,北部廣闊的內陸則是波黑領土。那麼這段狹長的海岸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呢?

這段海岸的形成其實和智利版圖的形成原因類似,主要是因為地形。從世界範圍來看,很多天然的山川河流,因為難以逾越,成為了國與國之間的邊界。智利是一個版圖極為狹長的國家,南北長四千多公里,東西平均只有180公里。

智利版圖的形成是因為安第斯山脈的阻隔,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是智利和阿根廷的天然國界。克羅埃西亞這段狹長的海岸,也主要是因為地形原因。在巴爾幹半島西岸,有一座類似於安第斯山的山脈,叫做迪納拉山脈。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迪納拉山脈是僅次於高加索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歐洲第四大山脈。山脈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長640公里,寬200公里,擁有海拔兩千米以上的山脈二十多座,最高峰海拔2692米。雖然不算特別高,但由於山脈兩側的國家勢均力敵,這座山脈也足以成為勢力分界線。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歷史上的波黑歸屬奧斯曼帝國統治,波黑西南的海岸,最早歸屬兩個商業共和國。海岸北部叫做達爾馬提亞,歸屬威尼斯共和國,海岸南部歸屬拉古薩共和國。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曾和威尼斯爆發了七次戰爭,奪取了威尼斯控制的達爾馬提亞海岸,拉古薩共和國也被迫臣服於奧斯曼帝國。這等於突破了迪納拉山脈的制約,但17世紀末維也納戰爭失敗後,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被迫簽下了《卡洛維茨條約》,放棄了此前控制的大片土地,只保有波黑。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此後,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一帶重新被奧地利控制,達爾馬提亞也重新被威尼斯控制,波黑再次成為了內陸地區。但由於威尼斯共和國過於強勢,大有繼續南下吞併拉古薩共和國的勢頭。拉古薩共和國為了自保,便將與威尼斯交界地帶的24公里海岸線割讓給了奧斯曼帝國,以作為緩衝區,隔開了自己與威尼斯共和國的聯絡。奧斯曼帝國控制的波黑地區就這樣有了一小段海岸線。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後來威尼斯和拉古薩分別被拿破崙滅國,淪為法國土地。拿破崙失敗後,哈布斯堡王朝(1867年後為奧匈帝國)又逐漸控制了波黑西南的狹長海岸。到19世紀中期,除了拉古薩劃給奧斯曼帝國的24公里海岸線之外,波黑西南的沿海土地已全部由哈布斯堡王朝所取得。而波黑直到1908年才被奧匈帝國吞併。這就導致,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克羅埃西亞人很容易進入沿海地區,從此沿海地區的克羅埃西亞人越來越多,而波黑人因為地形和國界的限制,很難進入沿海地區。在奧匈帝國統治的十年間,遵循了波黑的原邊界,波黑也繼續保有了24公里海岸線。

波黑國土西南的狹長海岸,為何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

1918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崩潰,克羅埃西亞和波黑,都成為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39年,南斯拉夫王國將克羅埃西亞人生活地區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克羅埃西亞省,奠定了現在克羅埃西亞版圖,波黑西南的海岸從此歸屬克羅埃西亞,不過那24公里海岸線仍然歸屬波黑。現在克羅埃西亞和波黑兩國的邊境也遵循了這一歷史邊界,克羅埃西亞佔據大部分海岸,波黑則只有約24公里海岸線。所以這段狹長海岸大部分歸屬克羅埃西亞,一個是地形原因,一個則是克羅埃西亞和波黑分屬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歷史原因。

TAG: 波黑克羅埃西亞海岸線海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