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石磨,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應該算是一個陌生的詞彙。

但曾經,在家家戶戶的院內、在村邊的小河旁、在平整的收麥場上,總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件漸漸地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在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丁村鄉大賀莊村內卻隱藏著一個“中原民俗園”,園內的“石磨收藏”(包括石磨路、石磨廣場、石磨房屋和石磨山)共計39052塊,還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除此之外,園內收藏的各類農用生產生活用具達10萬多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瞅瞅吧。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彈花車)

【一座從小村莊內拔地而起的“民俗園”】

提起“中原民俗園”,附近的人都知道。

從鄲城縣城沿著329省道一路向東行駛,約20公里處路南,一座由石磨堆成的牌坊赫然立在眼前,上面寫著“大賀莊民俗村”,穿過牌坊繼續向南走不遠,就進入了大賀莊村。因為這座民俗園,大賀莊村也算是小有名氣,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進入大賀莊村前,可以看到用石磨堆砌的牌坊)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中原民俗園正門)

據介紹,民俗園始建於2004年秋,2008年初步竣工,佔地40餘畝,園內共有耒耜集萃館、天工開物館、石器苑和集賢堂4大部分及20多個景點,除了收藏近4萬塊石磨外,還收藏有各種各樣的農用生活生產用具達10萬多件,儼然成了一個農耕文明的“大博物館”。

【收藏10多萬件農耕用具,再現農耕文明】

不妨跟著記者一起領略一下民俗園的風采吧。

進入園中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立於正中間的大象石,正面刻著賀恆德的建園宗旨,我們摘取其中的一段:“1964年從戎,幾經磨礪,終由士卒成將軍。今身在天涯,情繫故土,遂決意在解甲之前,動員家人親朋捐贈,依託鄉親故土,廣尋中原農具及生活用品,聚於一處,名曰“中原民俗園”。其意有三:保護民俗文化遺產,供後人閱覽中華民族生產力和中原文明之發展歷程,為鄉親公益謀長久之祉。”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賀氏銘箴——賀恆德建園宗旨)

我們首先來到了天工開物館,裡面收藏了不少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比如:彈花車、理髮工具、紡紗機、織布機、風箱、釀酒工具、木糧櫃、壓麵條機、三寸金蓮鞋、用於播種和犁地的工具等。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理髮工具四件套)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豆腐作坊用具)

而在耒耜集萃館內,展示了各種型別的獨輪推車,和各式樣的匾額。此外,還有用於運輸戰略物資的太平車。看過古裝電視劇的我們都知道,裡面常會出現各種帶車棚的馬車。在古時候,它可不叫馬車,而叫“轎車”,只有富貴人家才坐得起。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古代“轎車”)

據瞭解,民俗園收藏的各類生產生活用具達10萬多件,都是從2004年開始,賀恆德走遍全國收集來的。走進這裡,就彷彿進入了一個濃縮的農耕文明時代。那些在歷史洪流中逐漸消失的東西,在這裡,都能一飽眼福。

【園內收藏的近4萬塊石磨,曾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除了參觀獨具歷史符號的各類生活用具,民俗園內的石磨景緻也是一絕。“這些石磨都是從各個村裡收回來的。”工作人員介紹,園內現在約有4萬塊石磨。

如果細心一點會發現,園內的路全部是由石磨鋪成的,每一塊都不一樣,每一塊都帶著獨特的歷史記憶,走在上面,彷彿跟歷史進行了一場對話。而在民俗園的東側,還有上萬塊石磨堆起來的石磨山。來到民俗園爬一爬石磨山,成了不少小孩子的樂趣。

周口一小村莊藏了個民俗園,園內這些物件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用石磨鋪成的園區小路)

而值得一說的是,據河南日報報道,2009年7月,經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女士現場認證,鄲城縣中原民俗園以39052塊石磨收藏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中原民俗園已經移交給政府管理。”園區工作人員從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如今,民俗園已經成了附近居民在農耕之餘,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還是國家2A級旅遊景區、民俗文化研究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道德教育示範基地和民俗作品創作基地等。

TAG: 石磨民俗收藏園內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