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陶瓷悠韻長,推陳出新,助力淄博陶瓷環境

民間陶瓷悠韻長,推陳出新,助力淄博陶瓷環境

原標題:《民間陶瓷悠韻長,推陳出新,助力淄博陶瓷環境》

淄博民間陶瓷工藝發源於清代中晚期,至20世紀五六十年開始衰落,大約經歷了近150年的發展歷史。作為北方民用陶瓷生產基地,淄博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藝術風格。淄博地處魯中地區,作為齊國故地,以民間的陶瓷文化而聞名中外。

淄博窯作為享譽全國的民窯,生產黑釉陶瓷和彩繪陶瓷。其中黑釉陶瓷以以甕、罐、盆、壇、“婆婆”等大件產品為主。

彩繪陶以盤為主,著名的大魚盤代表了淄博民窯當時的民間制瓷工藝。淄博的黑釉陶瓷造型簡單,實用性強,多為大件,胎體厚重,粗重笨拙,便於盛物,外面的釉色也以黑醬色為主,且有的在表面施以凸線模印紋裝飾。

也有一些小件器皿,如壺、杯、碗、盞、筷桶等,在造型與裝飾上與這些大件器皿一致,也體現了日用器的特徵。大件器物最有個性的當屬“婆婆”,是當地窯燒製的用來盛放不滿週歲嬰兒的陶瓷用具,和淄博陶瓷造型‘婆婆現在的兒童座椅比較相似。“婆婆”因為其形狀如倒放的水甕,也被叫做“甕婆婆”,是淄博當地人對這一用具的暱稱,因為這個用具可幫助照看小孩,把不會走路小孩子放進去,可以讓孩子呆在上面而不到處亂爬,同時也解放了看管孩子的人的雙手。

宣告:本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淄博陶瓷婆婆大件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