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基本都遺留有古建築,為何開發成民俗博物館的少之又少?

山西農村基本都遺留有古建築,為何開發成民俗博物館的少之又少?

在山西農村,基本上每個村子都有舊時留下的古建築,以明清時期的建築居多。每次在村子中看到這些古建築,再看看周圍的現代建築,古建築靜靜地立於其間,感覺有著一股歷史滄桑感撲面而來。

發現很多古建築的牆體上都釘著菱形鐵釘,很是好奇,詢問過人,多數人都說道這是加固牆體所用,查了查,好像的確是這麼回事兒。

又問了問上了歲數的老人,得到更具體的說法。原來在舊時,有錢人家建房子,最牢固的方式,就是在牆體中間加上木料,再釘上菱形鐵釘防止木料以後膨脹還是什麼的,最後一建好,就是一排又一排整齊的菱形鐵釘;再次之的方法,資金有限的話,則是中間不放置木料,而是由泥土混合麥稈,再做成一塊塊泥板,風吹日曬乾透以後,再放置於牆體之中,像這種牆體就沒有菱形鐵釘。

當然還有更省事的,直接是在牆體中間填土,然後拿一種下面是圓形石頭,上面是木棍的工具如同搗蒜一般將土搗嚴實就行。這種工具知道的人應該不少,往前二三十年吧,農村蓋房子打地基,就是使用這種工具厚實地基。

山西農村基本都遺留有古建築,為何開發成民俗博物館的少之又少?

即使到了今天,雖然打地基有機器,但有的人家裡如果還有這種工具,有時候還會拿出來搗搗機器打不到或者打得薄弱的地方。

當然以上幾種情況即使是最經濟的方法,那也是以前有錢人建房子的方法。一般老百姓建房子,建牆之時有磚就不錯了,更多的則是低矮的土牆。

相比於現在農村一般住上四五十年,就要更新換代的房子,古人,尤其是古代那些地主老財,建房子應該是奔著起碼存世上百年的打算,所以建的房子是又高又大,影壁雕刻的也很是精緻好看。

因此在今天的山西農村,基本上每個村子都遺留有明清建築。像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丁村民俗博物館,就是因為留有應該是清代一個宗族幾位兄弟留下的老宅子,還是彼此連在一起,所以開發成為民俗博物館。

山西農村基本都遺留有古建築,為何開發成民俗博物館的少之又少?

而其他村子雖然也保留了不少明清建築,不過相比之下,有兩個缺點。一是很多古建築,只是保留下外面牆體什麼的,裡面核心建築儲存並不完整,或者是裡面已經改成現代建築;二是保留完整的古建築少,並且多是呈分散狀態,而保留完整又同時連在一起的古建築群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雖然山西基本上每個農村都有明清古建築,甚至是更久遠的古建築,但是以此依託建成的民俗博物館的卻少之又少,因為儲存完整且成規模的古建築群太少見了。

最後個人認為,其實山西農村的古建築旅遊資源,還是有著可挖掘的空間。

既然一個村子保留完整的古建築少,但是幾個村子,十幾個村子呢?

如果擴大範圍再整合資源,先劃定一個古建築保留完整且密集的區域。比如說範圍是十幾個村,或者幾個鄉鎮,肯定可以從中集合出各種特色不一,且保留完整的古建築,再規劃出一條不長不短的旅遊路線,同時結合當地其他特色,比如好看的自然風景和特色小吃,使得乘客的旅遊範圍不再侷限於一村一地,範圍又不大,一兩天就可以逛完,還是豐富多樣,價格又優惠的話,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深度挖掘當地旅遊資源。

山西農村基本都遺留有古建築,為何開發成民俗博物館的少之又少?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TAG: 古建築牆體村子保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