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秋高氣爽的日子

最適合出去走走啦!

區別於走馬觀花,拍照打卡式的初級旅遊模式

石湖君這次給您備好景點背後的歷史

讓你深層次遊玩,身體和靈魂並駕齊驅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石湖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區西南約4。5公里處。是集吳越遺蹟、江南田園山水風光一體的山水型自然風景名勝區。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春秋時為吳國貴族遊獵祀祝之地、吳越爭霸古戰場。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兩宋明清時期,名人雅士常在此築墅隱居,縱情山水。留下眾多歷史人文景觀。

漁莊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漁莊原名覺庵,又名餘莊、石湖別墅,位於石湖東北漁家村,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漁莊所在地傳為南宋范成大石湖別墅農圃堂(一說天鏡閣)故址。近代書法家餘覺(1868-1951)建磚於1932年至1934年,為一磚木混合結構庭院建築,佔地約1500平方米。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現有廳堂兩進,面闊均為五間,明間與次間為廳,梢間為書房、居室。前廳名“福壽堂”。前後廳之間兩側以廊貫通,廊腰各構方形半亭,左右相對,中間為一四合院式庭院。莊前濱湖另築方亭,名“漁亭”,遙對上方山楞伽寺塔和磨盤山范成大祠堂,風景殊勝。

荷花蕩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荷花蕩在行春橋和茶磨嶼之北,系石湖水淤積而成。歷史上,附近村民以種植藕、菱、茭白為生。六月廿四是荷花生日,花開如錦,蘇州城中居民眾往觀荷遊賞。

據說,荷花蕩早先北通橫塘,塘岸就稱“走狗塘”,是吳國貴族們遊獵長洲苑的必經之路。想當年,錦衣繡袍的貴胄們,跨駿馬,牽猛犬、蜂擁而至,弓箭刀戈,塵蔽天日,奔走在溪水之畔、上方山麓,是何等威風,真令人遐想萬般……

越城遺址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位於石湖東北岸,越城橋東。民國25年(1936年)發掘,是蘇州發現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經探測為不規則圓形,南北長450米,東西寬400米,面積近18萬平方米,高出周邊田地1米多。

越城遺址包括兩個內涵:一是春秋時,越王勾踐圍困吳國所築屯兵土城遺蹟。清乾隆《蘇州府志》記載,“越城一雲越王城,又云勾踐城。越伐吳,吳王在姑蘇,越築此城逼之。”越城在南宋時,“城堞彷彿具在,高者猶丈餘,闊亦三丈,而幅員不甚廣。”(《吳郡志》)據測遺址略呈橢圓形,周長1700米,東西寬450米,南北長約400米。現尚有殘存的城址,南北兩面共長約30米、高約4米的夯土城垣,當地村民稱之為“黃壁山”。

二是土城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崧澤文化向典型的良渚文化過渡的見證。遺址下層的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中層的良渚文化距今5500年左右,稍上層出土的是西周到春秋時代的以幾何印紋陶為特點的遺物。

行春橋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行春橋,是位於石湖風景區上方山路的一半圓拱薄墩九孔連拱長橋。橋為東西走向,全長54米。橋始建無考,南末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時,詩人范成大作記。其地山清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橋記》稱:“往來憧憧,如行圖畫間。凡遊吳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則與末始遊者無異。”

舊時蘇州有農曆八月十八日遊石湖,看行春橋下串月的習俗。相傳這一天,月光初起,入橋洞中,其影如串。遊石湖登行春橋者,傾城而出,遊船如織,歌舞音樂之聲通宵達旦。清代詩人尤侗詩云:“常是攜兒看串月,行春橋畔聽吹簫。

越城橋

深度遊石湖,尋找這兒背後的故事……

越城橋,這座花崗石砌築的單孔石拱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位於市郊石湖東北岸,跨北越來溪,西距行春橋數十米,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柱鐫有聯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畫”,南面是“一堤楊柳影接行”。登橋遠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盡收眼底~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旅遊,不止有眼前的山水

還有背後的故事、歷史底蘊、風土人情。。。。。

文字:劉 暢

圖片:王樂蓓

· End ·

TAG: 石湖行春橋越城范成大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