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什麼是徽州?

衣冠南渡、仕子南遷。才最終促生了徽州文化的誕生。而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古村落就是徽州文化興盛的見證。

徽州訓練營55公里的賽道上,有名的就有問政村、賣花漁村、薛源村、莊源村、朱村、義成村,當年盛況,由此可見一斑。我們這次只談談問政村、賣花漁村和義成村。

記得去年在徽州踩線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了“衣冠南渡、仕子南遷”的事兒,當時歙縣文旅體局的劉勇主任還就這個話題和我探討了一番。他很好奇我一個外鄉人,怎麼會知道這段往事。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其實,細究一下徽州歷史,很多徽州人都是江浙的吳越語系人群和來自中原計程車大夫知識分子們的融合而來。而正是因為“衣冠南渡、仕子南遷”才有了徽州文化的興起與繁榮。農耕時代,信奉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因此,在衣冠南渡後,徽州大地上出現了眾多重視讀書考仕的村落,行至如今,有如遺落在徽州大地上的粒粒珍珠,璀璨而光華四射。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現如今的徽州文化正是中原世家大族南遷後的產物。

中原人口大規模遷移至黃山(新安郡)始於西晉永嘉之亂後,當時北方中原一帶由於戰亂頻繁,人們紛紛渡江南遷。而徽州由於地靠江南,又處“萬山叢中”,所以是非常好的世外桃源、避難安居之所。像徽州(新安)第一顯姓“程”的始祖程元譚就是在這一時期隨晉元帝司馬睿自北方河南洛陽南遷而來,後來賜府於徽州篁墩村,此地也成為新安程氏的祭祖聖地。古篁墩也是徽州眾多南遷世家大族的祖源地,在中國的移民史當中也有這樣一句話, 北有洪洞大槐樹,南有寧化石璧村,中有徽州古篁墩。

縱觀徽州移民的歷史,有三次高潮,即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唐末的黃巢起義和兩宋時期的“靖康之恥”,這其中尤以“黃巢之亂”為著,一次就遷居來近二十個姓族。他們遷到徽州以後,一方面帶來了發達的中原農業生產和手工業技術,從而整合、改造了原徽州本土的 叢林經濟;另一方面,是帶來了發達的中原文化,以教化鄉里,禮授社會,“起學校、習禮容”,習俗由此漸變,“尚武之風顯於梁陳,右文之習振於唐宋”。當地土著越民同北方華夏族友好共處、通婚融合,逐步統一融合為漢族,山越之稱也從歷史上消亡。

徽州文化發展過程也與移民的時間吻合,成型於東晉時期,發展於唐宋,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古村落,大多在明清時代發展到頂峰。

大地遺珠 那些分佈在徽州百公里賽道上的古村落。

問政村:問政貢筍名天下

從徽州古城出發,經過滿是竹林的問政山,約兩公里後進入問政村。問政村怎麼得名的呢?據說老早有一批高人隱居於此,徽州知府會經常上山去找他們聊天,縱論天下大事,問政於他們,因此得名。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而問政村現在最出名的並非官員問政,因為諸賢早就不在。這兒現在聞名於世的則是問政貢筍。據當地人介紹,這兒生長的筍甜而不苦,香軟細嫩,非常受歡迎。可能是因為這兒的土質與別處不同吧,生長出來的筍就是比別處的美味,價格也要比別處的貴上一倍。

相傳,南宋年間,徽商崛起,在杭城經商的歙人,思鄉情濃,常託人捎去問政山竹筍嘗新,以解思鄉之情、懷故之夢。

家人起早將破土的春筍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時,剝盡筍殼切後入沙鍋,加江水,以炭火清燉,至杭州時開啟沙鍋,筍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鮮筍一樣美味。地道民間徽菜從此便成為了與徽商有關的思鄉美食。

這樣的好貨,在古代一定會被列為貢品,問政貢筍也就因此得名了。這兒的村民收入可不低啊。

賣花漁村:不打魚只賣花

初次聽聞這個名字,你一定以為它是某個臨江面水的小漁村。其實不然,梅花產業才是這個大山裡小村的主業。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賣花漁村隸屬雄村鎮,本名洪嶺,因村莊四面環山,唯山底一條谷地,不足兩米寬的小溪穿村而流,登臨山頂鳥瞰全村,村頭如魚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如魚尾。再之,村人多姓洪,喻水體浩淼,魚得水則活。於是“洪”姓家族遂將魚字加上“三點水”偏旁,期望“洪”姓家業能如魚得水。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又因村民自古以盆景為業,故“賣花漁村”名聲漸震,遠近聞名。一個不打魚只賣花的千年古村,一個富有詩意的小村依靠傳統特色產業,在新的時代花俏枝頭,成為黃山市乃至全國聞名遐邇的盆景村。著名的老樹畫畫(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劉樹勇教授)曾寫過一首白話小詩如此形容:“曾去賣花漁村,雞犬之聲相聞。花深不知歸路,嶺上都是白雲。”

每年的雨水前後,賣花漁村四面的山上,梅花盛開,白紅相間,給在寒冬裡的人們帶來了春的氣息,無數遊客慕名而來,讓這個原本在山中寂然的小村莊顯得格外熱鬧起來。而我們將用奔跑來穿過這座小村。

義成村:徽州符號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義成村,位於皖浙1號風景道歙縣雄村鎮境內,跑友們到這兒時,離終點徽州古城只有10公里左右了。春天三月時分,油菜花開,漸江如一條碧玉帶靜靜地呈弧形圍繞著的一個千年古村落。縱橫交錯的阡陌、青綠連片的田野、靜靜流淌的漸江,古樸的村落聚居其間,構成一幅迷人的田園風光圖 。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徽州古村落必有水口林,義成村口一株古樟,向路人昭示著義成村的歷史悠長。最早村內周姓最盛,因名周村,古為歙縣治所。隋末汪華遷新安郡治於烏聊山,縣治附郭,遂改名“義成”,表示大義告成;另說當初在此議建縣城之後,此地就被稱為“議城”,後諧音“義成”。元至大三年(1310),朱氏自休寧回溪遷入,漸成義成主姓。而在其東一公里之外,就是朱村。

義成村如今成了徽州的一個符號,緣於一座名人故居,一個傳統民俗。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王茂蔭終老於此;義成傳統民俗跳鍾馗因其原始古樸,央視等媒體均進行過錄制報道。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王茂蔭故居位於義成主街中段。王茂蔭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歙縣杞梓里人。歷任戶部、兵部、工部、吏部侍郎等職,是我國第一個提出具有現代意義金融理論的思想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國人,很多專家學者慕名而至。王茂蔭以清正廉潔、直言敢諫而聞名,是眾多古徽州官吏中最具典型的正官、勤官、清官,因此現在也成了黨政系統的一個廉政教育基地。

大地遺珠 徽州越野訓練營賽道上的古村落

除了王茂蔭故居,義成還殘存朱氏宗祠、社屋、官廳、和朱氏大宅(朱晟為娶雄村都憲曹祥之妹為媳而造,有 108個門闕)等建築,村裡巷道不寬,縱橫交錯,貫穿整個村落。行走其間,聽些陳年舊事,甚是欣奮,義成朱氏史上人才輩出,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的義成巨賈朱永通,其搭救落水木商、獨資捐建浦口至漁梁古道、捐賑災民的義行令人印象深刻。

在寶哥看來,正是這些散落在徽州大地上的古村落,才構成了徽州文化中最為閃光的部分,雖然城市化程序已經讓眾多的古村落衰敗,年輕人不再逗留鄉土,但透過古道連線的古村落,必將在體育旅遊的大潮中迎來新的生機。

徽州越野訓練營時間定在2月20日,也就是正月二十,雨水前後,正是賣花漁村萬梅盛開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奔跑在花海里吧!

TAG: 徽州問政賣花古村落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