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沒錯,此文是有點標題黨的那種意味,畢竟投資不只是80後的事嘛。)

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自從決定把公眾號當作為對財富管理這個行業的“專業認知、熱點雜談、平凡生活和自我思考”的一個輸出記錄埠的時候,萬萬想過我的第一篇具有課題性文章是以自己的觀點為主輸出價值的情緒文(當然除了去年自己就已經做過的資產配置的藝術課程是以知識為輸出外)。畢竟自工作以來,在乘風破浪的過往裡,一直都標榜著以職場精英,以行業專業度為核心,以知識為正道思想在工作生涯裡摸爬滾打著。

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不敢說80後是最敬業的一代,但應該可以說是受“多樣化職場思維”最嚴重的一代。從呱呱落地起的單純美好年代,一切都顯得那麼樸素那麼充滿了甜蜜和陽光,在赤腳的童年吃著2毛錢一根冰棒的時代,我們認為長大後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得更美好的想法成了我們的人生底牌。可那時候,工作是什麼可能連我們的爸媽都不曉得,畢竟那時候大多數的我們都還在農村過著裊裊炊煙的慢生活,我們還是坐在黑白電視機前嗑著瓜子就能享受著其樂無窮的動畫片就能給我們帶來小小幸福感的單純少年,就更不用說明白“生活”二字的意義,然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個時代,似乎是一趟列車的起點,在還未啟程前往目的地的時候,總有一些提示你的鳴笛聲,在讓你對馬上要開始的路程充滿期待和憧憬。

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在經歷了教育的改革、經濟的跳躍式升級和社會結構多樣化的程序後,感覺身邊的80後都遇到了瓶頸,因為我們的想法和目標都變得單一和同質化,那就是無論怎樣,我們都要賺到足夠的錢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犧牲自己曾經的夢想。當然,在社會中生存,能給自己的財富添磚加瓦本身應該是件好事,然而,當賺錢這件事被成為目的過度被渲染後,體現出來的社會價值觀和我們的生活體驗感都跟著變了。所以,當我們遇到生活上的阻礙後,可能我們真的需要停一停,思考一下,單隻就對於賺錢這件事,我們不能再用固有的思維去理解現在的局勢了。特別在資訊步入高分化高銜接度的網際網路時代,在我們剛剛開始離開校園初到社會的時候,對於“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這樣無端的“鐮刀式”熱潮洗刷時,可能這個觀念就在多數80後腦海里默默埋下了種子,於是在滿足社會的基本生存資料後也生出了一絲暗湧的慾望,便在自己的思維裡慢慢長出了根。

但是,我想說的是,在目前的大經濟環境下,對於投資這件事,即使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也很可能跳了一個坑又跳一個坑,或者原來看似靠譜的路途上突然來個“地陷”式的掉坑,原因只有一個,現在所有的發展速度都太快了,根本來不及你回頭,可能就到了需要拐彎的時刻。也許你會說這是眼光和能力的問題,那你大可以嘗試著多認識一些基金經理,找那種能在行業堅持20年的,並且要曾經叱詫風雲的那種,先聊一聊在投資這件事上,關於眼光和能力的那些事。

無論怎樣,市場都會教會你一件事:市場永遠是對的,理論只會滯後於市場而存在。

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之所以談到投資這件事,也是基於今天又有一個朋友做投資發生了嚴重被坑的事件,順便提醒一下諸位80後的朋友們:長這麼大,經歷那麼多變化,存點錢容易嗎?期待大家在面對各種“發財”誘惑的時候千萬千萬得謹慎謹慎再謹慎,除非你在每一次做決定之前都有準備好給自己一次重生的心裡防衛,否則,可能現實帶來的驚雷和以自我藉口保護為理由的“年代宿命論”的悲觀想法會朝你無情的衝擊而來,甚至影響你的三觀和生活。畢竟作為喜歡瞎折騰的我來說,在財富管理行業的幻境裡泡著的人,對於非專業人士的你來說也算是個過來人,而且這個過來人也沒逃過這個被坑的“宿命”,也是有血淋淋的例子在先的。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永遠也不會明白天打雷劈的含義。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要碰投資了,或者談投色變,而相反,我們在這個時代,更加需要正確的財富觀、投資觀。剛好也巧,今天我的搭檔居然也破天荒的在朋友圈推薦一個金融體系的學習課程,而且一上午就推薦了三遍,估計這在她這幾年的朋友圈歷史裡也是首次這麼大力的以幫助大家為初心的推薦文了。借用她朋友圈引用的香帥(北大金融老師)的一段概括:金融學應該作為一個民生工程展開普及,只有當普羅大眾對金融都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上當受騙的事蹟才會減少,各種生活悲劇也會相應減少,畢竟人的一生只要活著它就跟錢分不開。

致投資踩過坑的80後:別再為自己的單純為他人買單了

重點:如果同作為80後的你,前面發展得很順利,那很好,但別飄,後面的驚險只會更多,你都準備好隨時迎接了嗎?前面投資不順的,也別喪,機會一直都會有,老天不會拋棄或者特殊對待任何人,就像小時候的我們,前路總會有一束屬於你的光,只當所有的經歷都是生活發給你的糖,會張蛀牙也會甜入心間。

TAG: 80我們生活朋友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