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菜系是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併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本篇介紹的魯菜、蘇菜、浙菜、徽菜。

魯菜: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現通行地帶不僅限於當代的山東省,以大連菜為代表的遼南菜系也屬於魯菜),其發源地為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是中國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首。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北魏末年《齊民要術》(成書時間為約公元533—544年)總結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昇華。經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清湯銀耳、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棗莊辣子雞、清蒸加吉魚、蔥椒魚、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雲託月、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清湯西施舌、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雲片猴頭菇、油爆魚芹、酥炸全蠍、西瓜雞等。

煙臺魯菜文化博物館: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魯菜文化博物館位於煙臺福山區河濱路青龍小鎮內部,該博物館面積達1500平米,博物館透過利用展陳手段,對魯菜發展的歷程進行了細緻的展示,精華薈萃魯菜短小篇章,描繪出福山魯菜起源、發展、特色、禮儀及形成一個烹飪文化體系,展示出福山魯菜文化的燦爛畫卷。行走在博物館中,彷彿置身於千年的歷史之中,從春秋戰國到大唐盛世到慈禧太后,魯菜歷代受到推崇,所以也衍生了一個個與魯菜有關的故事。館內陳列的福山名菜模型數不勝數,有水晶海參、蟹黃魚翅、蔥燒海參、海參肘子、扒蘆筍鮑魚、油爆鮮貝、扒原殼鮑魚、糟溜魚片、紅燒嘉吉魚。

行程安排

最近動車站:煙臺站、煙臺南;最近機場:煙臺蓬萊機場

交通

38路公交車,福山魯菜文化街站下車或乘坐37路公交車,王懿榮紀念館南門站下車

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江蘇菜,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菜(舊稱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江蘇菜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其中南京菜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南京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菜的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金陵叉烤鴨、老鴨湯、燉生敲、烤方、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金香餅、雞湯煮乾絲、肉釀生麩、鳳尾蝦、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陸稿薦醬豬頭肉等。

蘇幫菜博物館: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蘇幫菜博物館位於蘇州南園賓館內,西鄰滄浪亭,東與網師園為伴,這裡風景秀麗,樹茂竹秀,曲徑迂迴,綠坪如茵。館內八大類1000多件精美藏品訴說著源遠流長的吳地飲食文化,1000多件藏品分為農耕、炊具、餐具、酒具、茶具、傢俱、盛器等類別。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設有運河、太湖、江海、產業化餐飲四大板塊,客觀準確地呈現蘇州河湖江海飲食文化習俗和當代飲食文化產業化狀態。

行程安排

最近動車站:蘇州站、蘇州北、蘇州園區、蘇州新區;最近機場:蘇南碩放機場、南通興東機場、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

交通

地鐵4號線,三元坊站下車;或乘坐有“網師園”、“網師園北”、“南林飯店”和“南園賓館”站的公交車

浙菜: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佈,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浙菜以其濃郁的文化特色享譽海內外。浙菜體系,由杭州、寧波、紹興和溫州為代表的四個地方流派所組成。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運用香糟調味。常用烹調技法有30多種,注重煨、燜、燴、燉等。其代表菜有東坡肉(杭州)、西湖醋魚(杭州)、龍井蝦仁(杭州)、三絲敲魚(溫州)。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遺址旁的江洋畈原生態公園。南臨錢塘江,北傍蓮花峰,西連虎跑,東靠玉皇山、八卦田。博物館毗鄰西湖,與錢塘江風景串連成片,周邊空氣清新,人稱天然氧吧。杭幫菜博物館建築面積12470平方米,由中國建築設計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大師主持設計,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現代的建築材料和技術手段再現傳統杭州建築的空間組織精神和元素,透過坡屋頂、清水牆、全玻璃幕牆等建築手法,體現杭州建築的秀雅神韻。整個建築群體臨山面如吳冠中筆下的江南小鎮白描入畫,臨湖面則碧綠通透,玲瓏有致,與原生態公園環境相切相融,充分體現其生態建築的特點。博物館展陳設計由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研究所所長趙榮光操刀,十個展區,二十個歷史事件的場景復原,大量的文字圖片史料,古近現代的文物陳列,梳理了上溯至良諸文化,秦~南北朝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杭幫菜傳承和發展的肌理脈絡。整個博物館內設展館區、體驗區和經營區。觀眾體驗區體現了杭幫菜飲食文化的參與、交流、互動、學習的特徵。在室內觀眾體驗區的“老百姓大廚房”,原創性地設定了杭幫菜大師講堂;烹飪表演與示範;市民遊客參與菜點製作;百姓杭幫菜擂臺競技;電視飲食節目直播間等。在室外互動區的爽園,設定了打年糕、做饅頭、磨豆漿等活動。室外親水平臺,可參與飲食文化沙龍,及吃杭州菜,說杭州話,唱杭州戲等節目。

行程安排

最近動車站:杭州站、杭州東、杭州南、餘杭站;最近機場:杭州蕭山機場

交通

地鐵4號線,水澄橋站下車;或乘坐有“杭州陶瓷品市場”、“閘口”和“杭幫菜博物館”站的公交車

徽菜: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徽菜,是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古徽州其名稱貫穿並伴隨了800多年的徽州歷史建制,其發端可以追溯至更早之前。“徽”是徽州的簡稱,“徽菜”因徽州而得名,其因徽州商人的崛起而興盛,又因徽商的沒落而衰弱。徽州商幫的發跡對飲食的講究進而刺激了家鄉飲食業的發展,不僅使得徽菜的層次提高,成為宴請應酬的必備,也促使徽菜館遍佈全國各地。徽商走到哪,哪裡就有徽菜的影子。在徽廚遍天下的時代,徽州菜餚達到鼎盛,經營者不僅繼承徽菜的烹飪傳統,把徽州人的食俗傳到異鄉他幫,還吸取各幫烹飪技術之所長,樣樣烹飪入味。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等。發展出的菜品有:全家福、鳳還巢、炒鱔糊、楊梅丸子、沙地鯽魚、銀芽山雞、紅燒划水、五色繡球、三蝦豆腐、翡翠蝦仁、紅燒大烤、蜜汁火方、腐乳炸肉、雪映紅梅、火煺燒邊筍、松鼠溜黃魚、砂鍋鴨餛飩等數百種。如今徽菜中還保留了一品鍋、刀板香、醃鮮臭鱖魚、虎皮毛豆腐、問政筍、火腿燉甲魚、黃山雙石(石蛙燉石耳)、楊梅圓子、鳳燉牡丹、荷葉粉蒸肉、青螺燉鴨 、中和湯等傳統佳餚。

中國徽菜博物館:

中國八大菜系:魯蘇浙徽

中國徽菜博物館地處黃山市徽州文化與生態文化長廊,毗鄰黃山市城市展示館,用地面積20200多平方米。中國徽菜博物館按照傳承徽菜文化、展現地域環境與食材、豐富徽食體驗的總體思路,設有徽菜文化展陳區、生態食材走廊區、宴席文化展陳區、臭鱖魚主題館區、即食體驗經營區等五大主題區。整體設計理念上從“徽賈四海,徽菜八方”為起始,展陳設計手法以展示徽菜歷史發展脈絡,提煉徽菜文化精髓,傳播徽菜人文傳統到創新融合為目的,在每一展陳主題區域注重將徽州飲食文化元素融入場景式氛圍中,透過這種設計手法,在情境構線裡型塑徽菜意象,從動線脈絡裡讓來訪者感受和領略徽菜悠遠的歷史與創新的未來。

行程安排

最近動車站:黃山北;最近機場:黃山屯溪機場

交通

乘坐18路公交車,徽州文化廣場站下車;或乘坐19路公交車,圖書館站下車

TAG: 徽菜魯菜博物館浙菜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