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逢簡是著名的嶺南水鄉,是國家3A旅遊景區。村根位於逢簡村南部片區,取自“一村的根本”之意,是逢簡劉姓最早的聚居地。村內古蹟遍佈,劉氏大宗祠、金鰲橋、丁字橋、藜光書院、南約圍所等均在此區域內。劉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劉氏五世祖劉觀成“率族建祠”。清嘉慶年間及2002年多次重修。劉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當時稱影堂,後改為追遠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明代祠堂。坐北向南,廣三路,面闊五間,進深三進。總面闊31。8米,中路面闊19。37米,總進深61。27米。硬山頂、龍船脊,人字封火山牆,素胎瓦當,滴水剪邊,青磚牆,紅砂岩石腳。建築規模宏大,呈現鮮明的明代建築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保護範圍:自文物本體外沿向西北15米,向東北15米,西南跨逢桑河延伸14米,向來南4米,面積:366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逢簡村根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範圍,面積:3987平方米。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逢簡劉姓的源流及遷徙

根據乾隆三十年嗣孫剛等為七世頤蓭公《重修墓誌銘》中載道:“劉氏自周大夫食採於劉,故得氏焉,口傳歷數世代後徙於沛,漢有沛公,唐有鼎,宋有宏仁,皆出其派。迨於耕樂公(應莘)入戶之一世”劉姓世系自周大夫得劉姓起至彭城之前恕不作詳述。逢簡劉姓屬劉姓之彭城大宗的支派,因此,本表就從彭城世系開始詳列。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逢簡劉氏源流簡介

中國劉姓人口眾多者主要三支:劉勝大宗、劉發大宗和劉向劉囂的彭城大宗。我應莘公乃逢簡劉氏始祖原籍廣東南雄人,字如尹號耕樂,又號少雄。於南宋末年鹹淳掛冠南下廣州,避居新會口步,後隱居逢簡,在新會號少雄,在縫簡號耕樂,以示隱居以田園生活為樂。娶高氏林氏生四子。據家乘所載:公乃南宋人是塞上八世祖世傑公之 子,登進士官刺雄州。其先祖乃唐高祖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彭城縣公駙馬劉德威。而德威公乃西漢宣帝之第四子楚孝王劉囂裔孫。在桂陽曆四代譜稱為桂陽祖,審禮公德威公及之前之祖便是彭城祖了。唐乾寧年間(公元894年)桂陽五世祖公南遷到南趣,創塞上祖。歷十世之後,十世祖之應莘公又遷來逢簡,為逢簡新會口步、中山(奚+角)覺劉氏始祖。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兩邊青雲巷,左閣道、右臺門,巷門上各有一明鏡,門額四周裝飾精美磚雕。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救火車 永隆店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如今,省級文物劉氏大宗祠,現已活化為順德杏壇非遺文化展示館。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安教大社龍牌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臺門巷內,有一小偏院,院內是一閣樓,綠釉鏤空花窗。

樓下是永春拳展示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追遠堂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清代維修宗祠,用麻石柱礎(鹹水石易風化,易損壞)厚實穩重。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後堂前是深約1米的池,東西紅石欄合圍之,故稱丹池。池的深淺是根據先祖的官職品級所定,不能超越規定,可見劉氏先祖的官職品級不低。丹池作用:一是為盛四周屋簷的雨水;二是從風水講,水為財,長聚財。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後堂為並排三開間,中間供奉始祖神主,東廂供奉二、三世祖神主,西廂供奉四、五世祖神主。可謂五代共享一堂。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石護欄板內外刻有人物故事、龍、花等題材的石雕。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TAG: 劉氏劉姓世祖彭城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