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幽居寺塔外景及塔基地宮內容

雖然說這裡貌似近於山水之間,確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交通狀況、自然環境諸多方面綜合考慮,絕對想不到會有什麼古塔寺院之類的存在。恰恰相反的是,從文獻上看此處似乎從古至今都非常出名。幽居寺塔之所以能享譽海內外,原因歸結起來無外乎有三:

首先,建於唐朝的塔,遠比冀中南地區那群宋及宋以後的年代要久遠;其次,造型奇特的塔,絕不會讓欣賞塔的人產生似曾相識之感;再次,藏物豐富的塔,那些北齊時期的石刻顯得不可多得。

可見,南北朝時期,先人已經對腳下的足跡非常熟悉。無論路途多麼險峻,也無法阻擋踏尋天下的決心。

注:幽居寺位於靈壽縣寨頭鄉砂子洞村,沿此村小路北上600餘米便能抵達,其實此寺距寺上、黃土梁兩個自然村更為接近。由禪師僧標創建於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初時規模很小,故云“禪室”。北齊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趙郡王高叡於天保七年(556年)捐資擴建,稱為“定州定國寺”。同時還敬造了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阿閦chu4佛三尊彩繪白石佛像。天保八年(557年)又建舍利塔,齊亡寺廢,唐代重修舍利塔,金代香火仍盛。元代稱“祁林院”,為五臺山大壽寧寺下院,曾輝煌一時,明清以後漸廢。

幽居寺塔為幽居寺內主要遺存,圍繞在塔四周及地宮內還有三尊佛像和十八龕小佛像、北齊碑兩通、北朝石佛像兩尊、隋代石佛像一尊、元代碑兩通、殘石經幢一座。以上文物在我國古建築和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價值,由於上世紀末曾發生佛首被盜事件,經河北省文物局批准,現寺內遺存文物由河北博物院保管。

幽居寺塔本為放置三尊佛造像及供奉佛舍利而建,塔身建於簡樸的方形臺座上,每邊長5。23米,為全磚結構,密簷七層,高23餘米。第一層較高,南面闢半圓形石券門,門框由整塊石料雕刻而成,門框及門楣上滿布線刻蓮花化生童子、雲龍、金翅鳥及忍冬紋飾,周飾波斯聯紋,整幅圖案的雕刻神龍捲雲,雲氣飛動,展示了高超的北齊藝術風格。門兩邊各有小石獅1尊,強項怒目,鬣卷雄踞,形態奇特,別具風格。塔頂以仰蓮承託塔剎,層簷呈菱角牙形,澀齒外出。塔內三尊大佛為皇家造像,代表了北齊造像的最高水平。塔身從第二層開始每層高度遞減,外部輪廓逐漸內縮,使塔體外形呈方錐形,顯得優雅簡樸,挺拔穩固,是北齊磚塔的典型遺存。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中華名塔之二:深山幽居處,有塔與君度

TAG: 幽居北齊三尊佛像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