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名:達茂旗石寶鄉的地名來歷

石寶鄉:位於本旗東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百靈廟60公里。東鄰希拉穆仁蘇木,南接武川縣東紅勝鄉,北連大蘇吉鄉,西與坤兌灘鄉交界。東西寬約17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轄點素不浪、幸福、石寶、土布勝4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

石寶:鄉名、行政村名、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土牆”。早以前,蒙古族牧民居住時建了一個土牆羊圈,故命名希布日呼熱。後漢族農民開荒建村,因音譯演變簡稱為現在有石寶。

四號:自然村名。系漢語。本村最早是由武川縣四號村的人來此地開荒種地定居,取名其原駐地名四號所用。

魚海灘:自然村名。系漢語。村北有下溼灘地,村南有小水池子,水中有小魚,故命名為魚海灘。以前村民們在村北下溼地發現過古生物化石。

三合明:自然村名。系漢語。本地最早有三家買賣字號,為吉祥取名為三合明。石寶鐵礦原料基地。

迭卜: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簸箕”。以地形取名。當地不遠有兩個村叫迭卜,東迭卜屬石寶行政村,西迭卜屬點素不浪行政村。

小腦包:自然村名。系漢蒙結合語,意為“小石堆”。因村北小土山上有個石堆,故取名。

鹽房子:自然村名。系漢語。村南有一個鹽海子,最初此地蓋過幾間小土房,撈鹽臨時居住,故取名。

點素不浪:行政村名、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枳芨灘泉”。以地形取名為點素不浪。

岔岔壕:自然村名。系漢語。村子位於南北一道寬壕內,溝溝叉叉多,故取名。本地有三個岔岔壕,以上、中、下區分。

烏蘭以力更: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紅崖頭”。以地形取名。當地很近有兩個村,以大小區分。

土不勝:行政村名、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太平”,為吉祥而取名。

岔岔:自然村名。系漢語。村前有從南往北和從西往東流的兩條河相交,以此取名為岔岔。解放以前是兵營。1968年曾一度改名為前進村。

巴音陶勒蓋: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富饒的山頭”。村東有個小山頭,為吉祥而取名。

包勒圖: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碌碡”。本地有几上古碌碡,故取名。

兔子溝:自然村名。系漢語。過去此地灌木叢草茂盛兔子很多,故取名。現已歸本不來村。

本不來:自然村名。系蒙古語,人名,原意不清。曾有一個叫本不來的蒙古族牧民居住,故取名。

甘草忽洞: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一眼井”。當地很近有兩個村曾用過一眼井,故取名。兩個村以前、後區分。

同德蓋: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球形,突起的”。村東有一個圓形的小土丘,故取名。

公忽洞: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深井”。本村座落在山坡處,山溝裡打了一眼井,水頭很深,故取名。

火燒羊圈:自然村名。系漢語。以前本地有一個羊圈失火燒過,故取名。1958年曾更名為幸福村。是幸福行政村駐地。

大水圪洞:自然村名。系漢語。村東有個大水坑,故取名。

南蓋: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粘土”。本村粘土多,故取名。

兌九卜子:自然村名。系漢語。本地開荒種地時曾挖出一個兌臼卜子,故取名。

東壕:自然村名。系漢語。南蓋派生地名。本村位於南蓋東,並座落在壕內,故取名。

烏蘭不浪: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紅泥泉子”。當地土質紅泥多,河槽裡有一個小泉,故取名。

頭號:自然村名。系漢語。解放前,由武川頭號村的人來此地開荒種地,取其原駐地名所用。

下灘:自然村名。漢語。駐地平坦,故取名。

毛得嶺:自然村名。系蒙古語,譯為“賴馬鬃”。因此地有一條岩脈,像馬鬃,山上植被不好,石頭多,草少,故取名。達茂旗蒙語電視微波轉播臺在此山頂上。

海卜子:農副點名。系漢語。位於鹽海子南,地處低窪地,故取名。

大井:自然村名。系漢語。村裡有一眼大井,故取名。

資料來源:《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地名志》1997年7月。黃翔整理於2021年4月。黃翔整理於2021年5月

TAG: 自然村取名蒙古語漢語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