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巷名的由來

聚寶街位於泉州老城區南部,北起萬壽路,南至廠口旱閘,長四百米,寬十二米,水泥路面。街的兩旁是鳳凰樹和具有濃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築物以及帶有異國風格的建築物和教堂。宋元時代,泉州對外貿易興盛,剌桐港對外交通貿易極其發達,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聚集在這條街上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故取名聚寶街。意為匯聚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

舊址

車橋頭

來遠驛

聚寶堂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800多年前,聚寶街是中外商人集市貿易的地方。宋元時代泉州的海外交通極其興盛發達刺桐港躍居為“世界最大的兩個貿易港之一”,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據文獻記載,當時有107個國家和地區跟我國通商貿易,各國商人駕著巨輪、冒著風浪遠渡重洋,駛進刺桐港後,便在新橋溪停泊卸貨。貨物卸後,即在臨港口的一條街上與華人交易。寶石、珍珠、翡翠、瑪瑙等各種奇珍異寶擺滿了整條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於是有了“聚寶”這個雅緻名稱。

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在泉州南門聚寶街開設電報局,隸屬津滬電報總局(後改名中國電報總局)管轄。利用滬粵電報線路開通泉州—福州、泉州—廈門、泉州—龍溪(今漳州)3條直達明線電報電路。此為泉州電報之發端。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堂,傳福音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109號:基督教聚寶堂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惠世醫院(今泉州二院的所在地)英國長老會外科名醫丁乃明離院往印度,會友有人備贐儀歡送,丁醫師不受,勸將贐物估價後用於泉州南門聚寶街開設宣道所。1913年聘請牧師黃宇宙(黃英德)專理堂務,獨立成聚寶堂會。

1914年,聚寶堂會購置石船山公墓地;1915年,購置牧師樓,辦國民學校,不久改為“求德小學”,培養會友子弟,聘請鄭約翰先生負責校務。1918年,購聚寶街店屋二座作拓建聖殿預備;1922年,再購隔壁鄰店屋一座合計三座,於1923年興建新聖殿。奠基時黃宇宙牧師不幸患腸傷寒迴歸天家。黃牧師十年中為聚寶教會嘔心瀝血,據說某日他聽聞會友患病,三更半夜親自送去湯藥,服侍無微不至,勝過親屬,是一位誠不可多得的良牧。

聚寶堂第一任傳道長老黃銘額在當時也是聲名遠播。他畢生事主,殷勤做工,關心會友疾苦。1905年(清光緒32年),泉州鼠疫猖狂,垂危病人視如兇獸,均以竹竿探親存亡情況,但黃長老卻時常出入疫地照料病人,不少人都感受過他的恩情。

“文革”期間,聚寶堂被用作糧店,1982年重新開放,1987年8月恢復聚會。1989年泉州市“兩會”派顏浴荃任傳道主持翻建工作,1992年8月新教堂落成,正式復會。1995年重建綜合樓。

大宅門,空餘韻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138號:何宅

聚寶街過去是個貿易繁榮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大家族。據說這裡曾經有過著名的“四大家族”,分別是蘇、黃、張、何四家。而這些人家的老宅大多已經翻建,留下的,也僅僅是落寞的景象。

在何家建於1957年的這所房子裡,我們遇見了兩個攝影愛好者,他們也是慕名而來此拍照的。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風華存,記憶遠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112號:蘇宅

這扇門鎮定地站在街邊,其過去的光彩依然留有痕跡,華麗的瓷磚經年之後依舊色彩斑斕,可惜掩蓋不住院內衰敗的場景。

穿過已經坍塌的前廳,女主人親切地與我們打招呼。“鷦 ”,“蛛隱”,這兩塊石刻牌匾一定有其寓意所在,可惜前代人的故事與經歷,後人都已經模糊了。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古大厝,引遊人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150號:蘇宅

這是我第二次到聚寶街蘇家。一位阿婆正在堂前曬著衣服。她肯定已經忘記了這個四年前的某個午後曾經來拜訪過的人,因為四年來,到這兒來拍照的人實在太多了。

蘇家早年是做典當生意的,在聚寶街一帶很有名氣。主人家似乎還曾經做過泉州某一任商會的會長,後來,和很多街坊一樣,“出洋做生意去了”。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順和堂,安一方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聚寶街128號:順和藥堂

順和藥堂雖然不是聚寶街上的“老字號”,但是它的招牌在許多老泉州聽來卻是耳熟能詳的,至少從天后路一帶開始打聽一下,幾乎沒有人是不知道它的。理由簡單而一致:那兒的藥便宜。“薄利多銷而已。”老闆也這麼解釋說。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今日的車橋頭,依然被聚寶街的居民們公認 為當地“最熱鬧”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傍晚, 下班的人們回家來,小販的吆喝聲、腳踏車的 鈴鐺聲……一時間又讓人有回到過去的感覺。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車橋頭一帶被改造的時候,“古車橋頭”的 幾塊青石板被平移到前面不遠處,“因為這些 石板結實啊,在這裡呆了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當時平移過來以後被覆上了水泥,時間久了以 後,來往的車輛一多,青石板又露出來了。” 附近的居民這樣跟我們講述。

昔南門,軋燒包

聚寶街南段:車橋頭

聚寶街的南段有個連線港仔與水連巷的十字路口,地名叫“車橋頭”,這是因為這裡原來有一座橋,橋上總是車來車往的緣故。此處是刺桐港與陸地連線的交通要道,為方便中外商貨起卸吐納,解決運輸繁忙狀況,特架設有一橋,車可從橋上透過,故取名車橋頭。從這個名稱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經商貿易的繁榮景象。至於北端的橫街,則因為它橫穿聚寶街和南門兜而得名。泉州有句老話:“南門兜,擠燒包。”就是形容這裡當時繁華的景象。 南門兜是通往古城的必經之路,平時已經夠熱鬧的了。倘若貨輪一到,商人們蜂擁而至,扛的扛,挑的挑,熙熙攘攘、摩肩擦背,多像在“軋燒包”啊。

據《宋會要》記載,北宋時海外貨物輸入泉州的有十多種。到了南宋, 據《雲麓漫鈔》載:人口貨單又增加到三十多種。這些貨物,開始時多數是供統治階級享用的奢侈品,如香料、象牙、玳瑁、犀角、珍珠等。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加,生產和生活資料也源源而來,其中有來自菲律賓的貝紗和吉貝布,來自高麗的人參、銀、銅、水銀和綾布,還有來自日本的大杉,“解為枋板,以鉅艦運至吾泉貿易”。

從泉州輸出的商品,據《諸蕃志》所載,除瓷器和絲綢(包括綢、纈絹、 錦緞、綾、羅)等傳統出口貨物外,品種不斷增加。輸往加里曼丹的貨物, 有米酒、粗鹽、網墜、烏鉛,輸往菲律賓等地的貨物有鐵鼎、鐵針、絹傘、藤籠等。這些產品的輸出,深受海外各國人民的喜愛。據記載,中國商船隊每次到加里曼丹,回國時渤泥王都要”釃酒椎牛祖席”,為中國客人餞行。

當時,泉州對外貿易最集中的地方,是瀕臨晉江的聚寶街。全街集中了 “番貨遠物、異寶珍玩”,故名。那些來泉州做生意蕃船,常順潮水由後渚 港進入晉江,經 埔、法石、溜濱一直到順濟橋下碼頭停泊,然後用小船把 貨物經由圓通港載到車橋頭起卸。就近在聚寶街交易。

老攤子,老記憶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車橋頭:小貨鋪

車橋頭有個木製的老攤子,老攤子的後面是個木頭的老房子,老房子裡有個老頭子——色調很陳舊,只有老攤子上插著的、用花花綠綠蠟紙做的風車是惟一的亮色。

別小看這些風車,它們是老爺爺最大的一筆買賣。小風車一隻五角,大風車一隻兩元。賣完一個,老爺爺就會立馬補上。將風車迎著風,心就像飛速旋轉的風車,會開心到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跳起來,想叫起來。除了風車,老攤子還有一些兒時的小東西,比如說一塊錢十盒的雙錢牌火柴,一枝春茶葉,還有一種用竹節做的小玩藝,像轉經筒那樣轉著,會發出“嗚嗚”的聲音。像這樣關乎童年的點滴記憶在城南隨處可見。

此去,是一處早已逝去的繁華舊地,車水馬龍宛若一夢。

泉州古城的這條巷子可以“聚寶”?

本文來源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

遊局

編輯:賴珊珊 二審:黃紫虹三審:曾世彬

海絲泉州自由行攻略

TAG: 聚寶泉州橋頭風車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