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尋古蹟,元江窪垤原來這樣得名

窪 垤

到窪垤鄉尋找白挖垤碑記

到窪垤鄉採訪,路過太陽城的時候,聽朋友說窪垤之名來自於一位名叫白挖垤的人。當時,以為那無非是飯後的談資罷了。因為那個地方以前去過,不僅有窪垤村,還有羅垤村,那麼,羅垤是否是窪垤的兄弟?

等到了窪垤,遇到了前幾年從鄉文化站退下來的友人,他篤定地說:“是的,窪垤之名來自於一位名叫白挖垤的人,只不過後來叫著叫著,就把挖垤寫成窪垤了。20世紀80年代初,我到文化站工作的時候,還曾經上過後山,拓過他老人家的碑呢。”

大山深處尋古蹟,元江窪垤原來這樣得名

鳥瞰窪垤鄉村 劉斌 攝

如此說來,全市那麼多鄉鎮,用人名命名的大概只有窪垤鄉了。問起碑可還在?路遠不遠?友人說,不遠不遠,現在天快黑了,明早帶你去。

翌日清晨,大霧迷茫,隨友人上山。經過一片小小的竹林,竹葉上的露水大得像豌豆,簌簌有聲地落下來。到了半山上的一大片墳地,發現了許多白氏先祖的墓碑,卻怎麼也找不到白挖垤的碑。友人時而隱身於大霧之中,時而撥開草叢鑽了進去,每一次都失望地大叫:“就在這些地方啦,怎麼找不到了?到底去哪裡了?”

大山深處尋古蹟,元江窪垤原來這樣得名

窪垤之樹(湯亞敏 攝)

尋覓無果後,我們來到山下的村寨,找到了一位當地老人。在他家裡,藏有一本用彝文寫成的發黃的《白氏家譜》,2011年,他請人把彝文翻譯成漢文。翻看了《白氏家譜》的譯文,沒有發現白挖垤的名字。聽說我們要去尋找白挖垤的碑,老人高興地說:“那塊碑還在,其他什麼都可以丟,但老祖宗的碑不能丟,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在老人帶領下,我們第二次上山。老人生怕我們走不慣山路,熱情地招呼我們說,你們要小心,路滑,不要滑倒。到了剛才我們找遍的墳地,老人直接帶我們到一片高過人頭的荒草叢中,撥開野草對我們說:“你們瞧,就在這裡了。”

大山深處尋古蹟,元江窪垤原來這樣得名

白挖垤的墓碑

是的,這就是白挖垤的墓碑,且是與其夫人龍氏的合葬墓碑。從碑上來看,白挖垤生於明末,卒於清順治年間,始任“糧名碼頭”(糧站站長)。

老人說:“這裡以前叫沙老山。小時候我聽過一個傳說,說的是我們的祖先白挖垤以前住在後山的一個地方,名叫龍孔。有一年,白挖垤放牛至此,見這裡水草豐美,適宜居住,便帶領族人搬至此地。白挖垤去世後,為了紀念他老人家,便把此地用他的名字命名。現在,窪垤姓白的都是他的子孫。”

編輯:孫桂江

稽核:張 榮

責編:劉政佳

監製:楊建斌

TAG: 白挖老人友人窪垤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