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風格建築之特色

還沒有去入瑞士之前,在學生時代就知道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想象中,瑞士的城市建築應該是鱗次櫛比、高插雲霄,富麗堂皇、氣勢非凡的建築比比皆是。

等到了瑞士才發覺,瑞士實際上是個非常簡樸的國家,其簡樸甚至達到了令人錯愕的程度。在這裡,幾乎看不到現代化大都市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樓,在太陽照射下閃閃發光的玻璃幕牆,與之相反,能看到的許多房舍都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留下的建築。

“建築與人文”相聯絡

伯爾尼位於瑞士地理中心稍偏西的地方。它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島。從空中俯瞰,伯爾尼的城市建築非常協調,它就像一顆鑲嵌在阿爾河畔的明珠,熠熠生輝。

瑞士首都伯爾尼有近800多年的歷史。目前的城市外觀——大量使用的沙岩建築風格,主要建於16至17世紀。瑞士的設計師善於利用建造要素彰顯“建築與人文”相聯絡的特點,就像漢斯·弗萊(Hans Frei)所言,“建築語言不是一種天真的語言,它還是需要有知識的觀眾,能夠讀懂建築的建造過程,以及建築建造背後的文化與規則。”

伯爾尼老城街道兩旁的建築多是木質結構,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燬,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在仍然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廊,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這一切都讓人“舉步維艱”。

伯爾尼城中心的克拉姆大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有軌電車在這條街上悠遊地行駛。克拉姆大街的盡頭,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鐘塔。據說,它是歐洲最古老的鐘塔。1530年,當地的一批能工巧匠製做了這座精巧的天文日曆鍾,除了顯示日期、時間和日、月、星球的位置外,鍾內還有玩偶戲表演。

將近500年過去了,這隻古老的天文日曆鍾完好無損,運轉如故。每逢到了整點時刻,鍾裡就會跳出來一個哆哆嗦嗦的小銅人,用錘子敲打頭上的兩個鍾報時。與此同時,鐘面下右方時間老人激情揮動手中的琵琶,一隻公雞開始拍翅打鳴,一隊小熊搖搖晃晃,走馬燈似地魚貫而過……

瑞士人的智慧、幽默、狡黠與樂觀向上,盡在克拉姆大街的這座鐘塔中。瑞士,一個古老的鐘錶王國,果然名不虛傳!瑞士的鐘表業獨霸全球達二個半世紀之久,至今仍坐穩世界同行的頭把椅,箇中原因由此可窺一斑。來歐洲旅行,很多中國人總是在瑞士這一站蜂擁而進錶店,直奔“瑞表”,給自己買,還給朋友帶。聽導遊介紹,僅伯爾尼就有1000多家鐘錶店,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鐘表展覽館。伯爾尼一向有“表都”之美譽。

瑞士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允許任何城市具有超越其他城市的特殊地位。伯爾尼雖貴為首都,但其重要性並不能和其他國家的首都相提並論。儘管國際郵政聯盟、國際鐵路聯盟等不少國際組織的總部設立在這裡,但是它的名聲遠不如瑞士的蘇黎士、日內瓦等城市。比如,聯邦的最高法院不在伯爾尼,而在洛桑,聯邦保險法院則設在盧塞恩。聯邦僅有的兩所國立高等工業大學,一個設在蘇黎世,一個設在洛桑,也都不在伯爾尼。伯爾尼甚至沒有一個飛機場,來往瑞士的國際旅客都要在蘇黎世或日內瓦上下飛機,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儘管如此,伯爾尼卻獨具特色。位於半島上,其儲存完美的伯爾尼老城區佈局緊湊,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走在伯爾尼的街道上,看不到鋼筋水泥,映入眼簾的是望不到頭的拱形長廊。伯爾尼有6公里長的購物拱廊——歐洲最長的有頂棚購物步行街。即使外面細雨霏霏,遊客依然可以悠然自得地在中世紀的古老氛圍中嘗試現代化的購物體驗。長廊內,櫥窗連著櫥窗,許多著名品牌店濟濟一堂——古董店、時裝專賣店,菸草店、糖果店、麵包店、百貨商場、售貨廳、珠寶店,一家緊挨一家。

伯爾尼古城有許多街心噴泉,所以伯爾尼也被稱為“泉城”。汩汩泉水不斷湧出,似乎在幽幽訴說著伯爾尼漫長的歷史。從16世紀起至今,這些裝飾著美麗石像和青銅雕像的噴泉為這座中世紀城市的街道增色不少。細細數了數,僅伯爾尼的老城區內就分佈著11個古老噴泉,尤其是克拉姆大街別緻生動的噴泉雕塑造型,各具特色,吸引著為數眾多的遊客在此駐足流連。遊客在這裡,很容易失去時間感。儘管隨著時間的遷移,伯爾尼曾多次做了與時俱進的修繕,但是依然保持了16世紀時的風貌。當愛因斯坦在這裡寫他的相對論的時候,在愛因斯坦眼裡的伯爾尼,與當今人們看到的伯爾尼幾乎一模一樣。有人形容說,這裡的時間是被“凍”住了的。

伯爾尼有“花園村莊”之美譽。頂著“世上最大中古式購物中心”的桂冠,伯爾尼蒙繞著的貴族化韻味的溫暖鄉村氣息,整座城市就是一件玲瓏的藝術品。儘管這裡沒有蜿蜒盤旋的高架橋,摩肩接踵的寫字樓,然而,在瑞士人自己眼中,它是“全國最漂亮的大城市”。

工藝上崇尚迴歸自然

瑞士的建築風格屬歐洲羅馬式風格。古羅馬人沿襲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成就,在公元1-3世紀達到西方古代建築極盛高峰。

歐洲風格在建造形態上的特點是簡潔、線條分明、講究對稱,運用色彩的明暗、鮮淡來對視覺進行衝擊;在意態上則使人感到壅容華貴、典雅,富有浪漫主義氣息。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外部體形。瑞士建築風格承襲了這些特點,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北歐地處北極圈附近,氣候寒冷,為了防止過重的積雪壓塌房頂,瑞士的建築都以尖頂、坡頂為主,室內常見原木製成的梁、檁、椽等建築構件。在色調處理上,瑞士建築內部設計以淺色系為主:白色、米色、淺木色等,淺淡的色彩、潔淨的清爽感給人帶來溫暖、舒適、愜意的體驗。而材質方面以自然的元素,如木、藤、柔軟質樸的紗麻布品等為主,所用材質、色彩皆可相容,而且比重拿捏得當。工藝上的盡善盡美,迴歸自然,崇尚原木韻味,材質上的精挑細選,外加現代、實用、精美的設計風格,反映出瑞士人進入後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思考方向。

家裝中增大舒適性比例、繁雜的形式簡約化處理,以及實用性極強的瑞士風格設計,儼然成了歐洲家居時尚的風向標。清新的色調、質樸的裝飾以及自然光線的靈活運用等,這些裝飾細節都完美地詮釋著瑞士風格。自然、簡約,卻不乏嚴謹,是瑞士風格建築所蘊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極簡主義和簡約作風得以在文化差異很大的瑞士的各個地區蓬勃發展,重要的因素在於它們和當地民眾崇尚簡約的品性相符,豪華絢麗和矯柔造作的浮華之風則被瑞士人所擯棄。瑞士每個時代的建築藝術家既是設計者,也是營造師,他們在施工過程中,既要關注設計的永續性、手工質量的堅固性,同時,他們更注重細節設計的周密和謹慎。業內人士指出,瑞士聯邦建造的第一座建築,也就是今天的聯邦大廈西樓,已經成為這一簡約特徵的代表。瑞士人的簡潔嚴謹的風格一度引起了國際建築界的廣泛迴響,尤其是在仿古拼湊之風過度氾濫之後,瑞士樸素無華的風格就像盛夏的雷雨,給浮躁的塵世帶來了一片清涼。漢斯·施密特非常誇張地寫道:“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功能與經濟相結合的產物。”

瑞士的城市建築保持田園特色,拒絕“水泥森林”。建造“田園城市”,是幾百年來瑞士國民反覆磨合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瑞士規定,凡新建地、空間必須開敞。正因如此,這個國家的城市才始終保持著“田園城市”的風貌。早在上世紀初,瑞士對其他工業化國家城市擁擠、汙染、治安混亂等問題十分重視。經過十年努力,瑞士以立法的形式明確“城市建築一定要分散”。

為了維護城市建築的田園特色,瑞士人建房,從規劃到建成,需要經過一整套複雜的程式,連材料是否環保都要認真查驗,這一點足以嚇退任何試圖偷工減料的施工方。更獨特的是,瑞士新建築動工之前,必須用木頭搭個雛形,鄰居如果投票集體反對,這棟房子就不能建。瑞士聯邦理工洛桑分院建築系主任扎富里在談及當地的建築特點時表示:“瑞士是個小國家,因此,你修建任何建築,都要顧及周邊人們的感受,不能影響別人的生活。而田園特色早已深深植入人們的心中。所以,你修成什麼樣,用什麼顏色,作什麼用途,別人都有發言權。”

古典與現代完美地結合

瑞士的城市說不上光鮮,實際上,巴塞爾、蘇黎世的許多建築給人的感覺都非常“老舊”。

公開資料顯示,瑞士1/3的建築,都是1945年前建造的,其中大多數都需要修繕改造,以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這些舊建築需要在採光、空間大小、舒適度和節能等方面進行改造,主要是要找到“新”與“舊”、古典與現代之間恆久的平衡點。

瑞士維護和保護古建築的工作是很成功的。在蘇黎世,古老文化和現代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幾個世紀前的建築、時髦的酒吧、俱樂部和摩登的商店處處可見。需要指出的是,後面的建築要與已經存在的建築之間有一個協調關係,而不是盲目地根據自己的計劃去進行建設,每一個建築都不是孤立的。在這裡,不但可以看到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築物,還可以看到具有其他民族文化基因的建築,也融合其中,二者相得益彰。所以,只要來到蘇黎世的人都有一個感受,就是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這座城市,都顯得那麼靜謐、和諧,渾然一體。

在瑞士,有很多建築堪稱新與舊完美結合的典範,比如建於中世紀的貝林佐納城堡。貝林佐納城堡位於瑞士南部小城貝林佐納。由於貝林佐納地處從義大利翻越阿爾卑斯的要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岩石上巍然聳立著卡斯特爾格朗德(Castel Grande)、卡斯特羅·蒙特貝羅(Casgello di Montebello)和卡斯特羅·薩索·科爾巴洛(Castello di Sasso Corbaro)三座城堡。這也是阿爾卑斯山區僅存的古城堡,距今大約有800多年的歷史。這個由城堡、城牆、高塔、城垛和大門組成的要塞,一直贏得世人的驚歎。

在1980年代,貝林佐納城堡由瑞士建築師歐爾里歐·加爾費蒂(Aurelio Galfetti)主持進行了修繕,將古典主義與現代精神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曾經是抵禦入侵的屏障,時至今日,依然頗有氣勢。站在貝林佐納的制高點,遠遠望去,三座城堡被斷斷續續的城牆連線起來;古樸的城牆連綿蜿蜒,宛如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卷。如今,它們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儼然成為這座小城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修葺一新的貝林佐納,既擁有瑞士如畫的山間風景,又承襲了濃郁的義大利古典風情。小鎮上儘管遊客稀稀拉拉,然而空氣清新,安靜寧和;小街小巷裡不僅建築別緻,而且色彩宜人。冬春之交,遠處雪山白雪未融,近處草地已經一片新綠。小鎮上錯落有致的建築,與周圍的景色自然融為一體。山風徐來,令人不覺心曠神怡。

瑞士的建築儘可能做到歷史與現實完美地結合,沃爾斯溫泉(The rmal Baths at Vals)是這一特點的傑出典範。沃爾斯溫泉位於瑞士的沃爾斯(Vals)村莊,距離蘇黎世200公里,由著名的現代建築家彼得·卒姆託(Peter Zumthor )設計建造。

沃爾斯是瑞士保留良好,且有石頂的房屋組成的小村莊。這裡有19個溫泉流出的47股可供治療疾病的泉水。多少年來,溫泉泉水調和著人們的身體,滋養著人們的精神。據說,從羅馬時代開始,人們就建造溫泉設施幫士兵們解除疲勞和治療傷口。當今發掘出的與羅馬時代的澡堂相關的遺蹟,讓人至今仍能感覺到歐洲傳統澡堂的氣氛。中世紀時,作為醫療和社交場所,沃爾斯溫泉迅速發展起來。

沃爾斯溫泉是卒姆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瑞士名氣最高的建築。沃爾斯溫泉是瑞士現存唯一全部用當地自然石材建成的溫泉中心。卒姆託設計的沃爾斯溫泉,別出心裁地使用了近4萬片大小不同的石片將溫泉的池壁裝點,一氣呵成。線條簡潔明快,自然純樸,使人剛一進入就恍如置身一個原始寺廟的感覺。其精華在於6個半密閉空間,天色暗時,水汽和光線交織;遙望對面,山谷長天,景色迷濛。溫泉周圍層巒疊翠,清流迂迴。室內超現代化的裝潢,與屋外的美麗風景、散發著古老傳統氣息的山谷及神秘氣氛,有著驚人的和諧感。古典與現代在這裡水乳交融,別具情調。導遊介紹,沃爾斯溫泉早已聲名鵲起,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建築界各路精英不容錯過的“朝聖之地”。

瑞士建築中的一些獨到特點,使瑞士的建築文化在歐洲建築界,甚至全球建築界都獨樹一幟。在全球,很難再找出一個像瑞士這樣,各個角落都極盡完美的國家。湖光山色無疑源於大自然的恩典,但在棲居環境的建造上,瑞士更向人們展現了閃爍在建築空間中的耀眼的理性光芒。

當代瑞士顯現出的建築特色,令人心嚮往之。

TAG: 瑞士伯爾尼建築沃爾斯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