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大道無情,非無情無義,乃是無妄念

道學:大道無情,非無情無義,乃是無妄念

首先就要正確理解無情在這裡指的是什麼。這裡的無情其實是指人無情慾、無雜念、無一切妄念。

通常人們一聽到無情,就會想當然地聯想到無情無義,這樣就免不了會產生誤解,就像《道德經》第5章中所說的“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一樣,很多人都會產生誤解,以為聖人就是要不仁,其實不是這樣的。

修道有個境界叫天人合一,意思是要修煉到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境界,也就是要人效法天、效法自然。

修到天人合一了,也就無所謂有情無情了。這與世俗中的情義無關,是兩種概念。

無情其實指的是一種修道境界,也就是要人做到無情慾、無雜念、無一切妄念,這是人達到清靜的一個重要前提。

《清靜經》本來就是以清靜為重點的,所以正確理解無情非常重要。

道學:大道無情,非無情無義,乃是無妄念

修道人都知道淡泊名利、恬淡虛無,這是經典中常提到的,也是需要透過修煉才能達到的。因為不容易做到,所以也就經常成為一種形式和口號了。

喜歡名是人的本性,作為世俗中人一生中就兩個目標,一個是利,另一個就是名。不管虛名也好,實名也罷,名對人來說總是充滿著巨大誘惑的。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好像看似不通,因為既然都已經稱大道了,又怎麼還能說沒有名呢?後面馬上會講到“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就是說連道這個名字也是勉強加上去的。

大道本來就只是種形而上的客觀存在,所以無形、無情、無名。那又怎麼說能生養萬物呢?這裡講的生養,其實指的是大道的一種博大胸懷。具備這種博大胸懷的大道無須有名,同樣,具備這種博大胸懷的人也不需要名。就像《南華經》中講的“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這裡說的聖人就是得道之人。因為有道之人都是遵循道的準則做事的,當然也就無須追求名了。所以《道德經》中也說:“是以聖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道學:大道無情,非無情無義,乃是無妄念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TAG: 無情大道無名聖人博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