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金秋十月

  今天我去參觀了“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今天又是大開眼界的一天。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一進門正對著的牆,牆上有各種方言典型的短句。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話,比如“你好!”、“你貴姓?”、“吃飯了嗎?”等等,哪些句子是粵語的表述,我都能分辨出來,出現“呂”字的,我知道應該是閩方言,但有些我也沒法判斷,比如“食阿未?”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這個時候就要表揚一下這個博物館的互動性了,只需要憑證件就可以免費租用一支點讀筆,將點讀筆靠近展品上貼的小耳朵圖示,就能聽到點讀筆“讀”出圖示所在位置方言的讀音,而且這些展品很多是有兩面的,翻過另一面就可以看到對這些特色詞彙簡明扼要的解釋,看展覽不僅僅是看,還可以聽,這對了解方言來說,是非常實用了。這些詞彙的配圖也是相當傳神的。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嶺南地區的方言種類其實很多,當然使用人數最多的還是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語,這三種方言其實有相當多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三者都保留了不少古漢語的詞彙。比如普通話的“站立”在三種方言中都是“企”,明朝時期傳入中國的“西紅柿”居然能在三種方言中統一被稱為“番茄”,明確表面了番茄的外來戶身份,比“西紅柿”更有指引性。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當然三者的差異性更為明顯。這一排展品,每一個方塊的四面都分別貼了普通話和粵語、客家話、閩南語對同一個詞彙的不同表達。因為我對普通話和粵語都能稱得上熟練掌握,客家話我能聽懂,但不太會說,閩南語則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因此在這裡,我是先看著普通話詞彙,然後猜測粵語詞彙是什麼,接著猜測客家話會怎麼說,猜完會先自己讀一讀,然後用點讀筆點讀,如果我的讀音和點讀筆不一樣,則跟著點讀筆讀,最後是不作猜測直接翻到閩南語那一面,跟著點讀筆和展品上的音標強行跟讀,經常讀到我自己都笑場。真應該拉一個說閩南語的朋友來一起看展。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每一種方言都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我們要講好普通話,但也不要因此就將方言拋在一邊,大一統的語言雖然方便,但卻會使世界變得單調。另外,當代語言學家詹伯慧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同:“少當語言的警察,多做語言的導遊。”語言自有其生命力,我們無需過多地去幹涉,一些流行語也就只是流行一時,不值得過分大驚小怪、非要去糾正,多多去了解不同的語言,暢遊在語言及其背後的文化世界,豈不快哉?

20211006: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

  感謝這個小小的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的創立者,讓我在嶺南方言的世界裡暢遊了一個上午。

2021.10.06

給我在看好不好!

TAG: 方言閩南語粵語客家話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