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劃時代的彎把鋸》在央視一經播出,在林區引起了熱烈反響。

一件信物、一片情懷、一個故事、一段往事,一把普通的彎把鋸,它飽含著時代的印記、記錄著時代的滄桑。

這把鋸的原型出自圖里河森工公司。節目播出時,這把彎把鋸的主人,94歲的何慶春一直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觀看。當看到林區開發建設初期的黑白影像時,更是老淚縱橫。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各項基礎建設急需大量木材。從1952年開始,滿懷著雄心壯志的第一代務林人,背上行囊,來到這片深山老林,全面拉開了氣勢恢宏的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歷史的序幕,奏響了開山之篇。

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6月,何慶春輾轉從山東老家來到西尼氣,第一次拿起彎把鋸,當起了採伐工人。“那時候沒有工棚,我們就伐山上的樹,用倒木作牆,上面支上氈布,旁邊點燃大火堆,就是一個小工棚。沒一個人喊苦喊累,那時候我們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為國家多伐好木頭。”何慶春回憶道。

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那年,何慶春和工友們,冒著凜冽刺骨的寒風,用最簡陋的生產工具,在深山中喊響“順山倒”的號子。他們用彎把子鋸伐木,伐倒的木材用冰道和爬犁運輸到冰面上,等到春天冰雪融化,木材順著桃花水漂流到流送貯木場,再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到祖國各地。

“彎把鋸一個人就能操作,還能降低伐根,能為國家多采伐好木頭。”何慶春一邊比劃著一邊說道。

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隨著生產方式的改進,油鋸逐步代替了彎把鋸。漸漸地,彎把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何慶春用的這把彎把鋸,被他珍藏了起來。閒暇時,老人經常把鋸拿出來,用他那因工傷而殘疾的手精心擦拭。

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當何慶春聽說圖里河森工公司要徵集彎把鋸時,老人毫不猶豫地將這把他珍藏了半個世紀的彎把鋸貢獻了出來,代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出現在《百年信物》節目中,向全國的觀眾展現林區那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

彎把鋸背後的故事

每當回憶起過去的事兒,老人總是感慨萬千。“現在的幸福,是那個時候的黨員和老林業人用心血乃至生命換來的。”說到動情之處,94歲的何慶春泣不成聲。

何慶春說:“黨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們要永遠支援和擁護我們的黨。”

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慶春林區94圖裡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