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什麼是性張力?

性張力是一個很玄的東西,

它約等於性吸引力

說得再俗點,

是你看見就想親近,想發生輕微肢體接觸的吸

引力。

金敏喜就把這種魅力發揮得很好,性感得輕攏舒適,卻又恰到好處地“癢”。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尤其是在《小姐》裡,她把這種“內斂的性感”發揮到了極致。

穿洋裝時微微弓著後背的身體,被摩挲牙齒時淚汪汪的眼神,淺笑時細細眯起的眼睛,拿手帕輕輕拭汗的儀態,都讓人思之若狂。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性張力”是性感的一種,但不是瑪麗蓮·夢露那種大膽的張揚,而是接近80分最適合曖昧的狀態。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性張力”的重點在於“張力”,什麼是“張力”?

從物理學上看,它是一根伸展的弦對施力者所做的反作用力,好比你去拉一根皮筋,你對皮筋有個拉力,皮筋對你的力就是張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這種張力也存在於弦的內部——如果把弦分成兩部分,張力就是這兩個部分互相對彼此的作用力(拉扯對方),它的大小決定弦是否斷裂。

所以,性張力是一種收斂的性感,

是一種關於“性”的微妙的平衡與剋制,最重要的就是尺度。

網友的評論也是簡單粗暴:

這種張力放到人身上就是一種“世俗的慾望”

,即便是身材長相都頂配的完美男神/女神,有未必就擁有這種玄學特質。

問起“誰是內娛最性感的男明星”,呼聲最高的是段奕宏,這明顯就不是當下流行的“鮮肉男神”。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段奕宏整個人充斥著一種“世俗的慾望”。

就拿袁朗來說,成熟男人透著風沙和血性的荷爾蒙,氣場強大慵懶,又有壓迫性,然後再混著一點張揚灑脫的少年意氣,真的有致命的吸引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每次登場,彈幕都無比兇殘

在《士兵突擊》裡,只有他一直是以上位者的身份睥睨其他人,連高城都有過落魄時刻,唯獨他沒有,從頭到尾slay全場,當之無愧計程車兵第一bking。

汗淋淋、髒兮兮、亂糟糟,除了這種粗獷的“失序感”,侵略性的眼神也是他“性張力”的關鍵。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這種侵略感公平公正公開,沒有一絲猥瑣和下流。

同樣的還有廖凡,他的“性張力”是在後期慢慢體現的。

在《邪不壓正》裡,雖然什麼大尺度的鏡頭都沒有,露肉不及彭于晏一半,但是看他爆出的青筋,噴薄而出的肌肉,明明是個欺師滅祖的反派,卻叫人慾罷不能。

當然,許晴的表情也有功勞。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在《雪暴》裡,他一身邋遢,頭髮糾結,和頂級男神張震對戲都沒有輸。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可以說,在這個長得不帥氣,甚至有些醜的男演員身上,透露出的,是骨子裡的魅力,是極強的性張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內娛,缺少性張力?

性張力缺乏的根源在於我們現在的性感越來越少。

很多人說這根源於傳統東亞文化對“性”的壓抑,的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但背後更進一層的,是因為這種壓抑導致我們對性感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Julio Larraz

“一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迅哥兒這句話是譏諷在性壓抑文化下的國人不僅沒能成為無欲則剛的仁人君子,反而成了腦補小黃人。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譏諷歸譏諷,但這也點出了國人在“性”這件事上出現的“反向審美”。

通俗講就是一個人表面過度呈現的樣子是他內心真實想法的反面。

比如一個內心極其傲慢的人面上會表現的非常謙虛,一個內心非常狂野奔放的人表面上會表現的極其循規蹈矩甚至略顯呆板。

長期的性壓抑讓我們慣於否定自己的真實慾望,因為一旦展現慾望就會遭受嚴格的懲罰,於是在對外表現上,就會掩飾或收斂。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這種思想和行為的嚴重不一致,導致國人對性、性感的感受和歐美文化有很大差異,

而二戰之後,東亞的“性感”文化又深受歐美影響,表面上是胸大腰細要肯露,但捫心自問,你真的認為裸露就是性感嗎?

把性壓迫在罪惡的陰影下自然不對,但當解放到敞開的只有肉體,性感就會像滿街假冒的藝術雕塑一樣,索然無味。

這種認知偏差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把性感與低俗、風塵劃上了等號,大家都避諱不談。

於是,女明星走向了少女感和精英感。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完美關係》斯黛拉

或是天真爛漫,或是目光犀利、走路帶風,雖然形象是挺豐富,但怎麼看怎麼像一臺沒有感情的高能處理機器。

男明星們則是一口一個“男德”掛在嘴邊。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熒幕之外的異性相處,恪守尺度是應有之義,但在熒幕上,能不能讓我們看到一些真實的慾望?

我們一邊誇獎他們的“求生欲”,一邊又拿著放大鏡觀看彼此的每一個動作。

這種奇怪的審美癖好,用陳粒的歌詞來說,就是:要我陽光還要我風情不搖晃。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文化的規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雖然的確有陋鄙之處,但

這種“反向形成”的審美並不是就低人一等,相反,它可能意味著我們需要對“隱晦”的一面更加關注。

這是東亞的一種審美境界,對我們來說,

最好的就是帶有分寸感的“性張力”,但分寸是很難把握的。

多一點,顯得低俗色情;少一點,不足以產生效果。

就拿《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來講,莫妮卡·貝魯奇每次登場都不是滿面笑容,腰肢搖擺,相反卻是嘴角下垂,眼神肅穆,但反倒是這樣讓她更加魅惑眾生。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但在如今,想走性感的人都太用力過猛了。

直白的衣著、挑逗的姿勢,看似全身武裝把自己搞成尤物,生怕你無法get畫面的熱辣,但其實只會讓人感到揮之不去的肉膩。

很多人想走“行走的荷爾蒙”,荷爾蒙容易,“行走的”才是重點,它意味著你最好把性感帶進血肉,做什麼都是性感的。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中國人需要性張力?

約翰•福爾在《馬古斯》裡的這句話點出了原因

,大意是說感覺的一代(A generationof feel)已經消失了,讓位給行為(性行為)的一代。

在“感覺的一代”,性的疆域很大,每一寸面板,手,足,頭髮,都能成為敏感區和興奮點,而到了“行為的一代”,大片的感覺沃土荒蕪了,人需要越來越暴烈的直接動作。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那些雜誌模特們兩眼獸性,身體擺得像是一幅生理掛圖,因為他們知道你的感覺早鈍化了,所以只能刺激你最原始的生物反應。

但我們需要的不是肉體,而是性的美感。

《十三邀》裡,郝蕾對如何保持通透的連線感的回答同樣可以應用到性張力上。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任何刻意的、形式化的東西都非常缺乏連通感。

不管是露還是媚,都有一種戲劇感,表演力也許很充足但是演者和觀者都知道這是假的,

假的性感會招來性

,這時的性就變成了一種成人遊戲,而非兩個靈魂的愛撫與交流。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Sahassawas Saenprach

對性張力的呼喚,反映的是我們對模式化套路的厭惡,對真正的親密慾望的渴求。

就拿影視劇來說,放眼望去全是清純小甜劇,早已不及當年大膽。

虛假借位的吻戲,套路化的肢體接觸,大家實在是看膩了。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男女主角愛就愛了、恨就恨了,一次次戲劇化的偶遇、擁抱、壁咚、接吻反覆上演,卻始終少了那麼點讓人心癢的火花。

在《親·愛的味道》中,陸毅和郭采潔上演一出“食物接吻”,親是親上了,但找不到一絲曖昧與溫情。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還有《王朝的女人》中的“馬震”,除了獵奇與迷惑,沒帶來任何旁的效果。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只有“色”毫無“情”,談不上性感,更談不上張力。

性感是多樣的,但它也是分層級和維度的。

袒胸露乳的確不見得就是低俗,但對含蓄的國人來說,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更高層級,一種在收斂中釋放自己性別吸引力的“性張力”。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它不是外露的服裝或者嬌媚的體態,重點在於關在籠子後面的那個東西——

“真性”

,因為自知真性的灼熱,所以面上反而傾向於收斂剋制。

比如章宇,他臉上有一種原生的、底層的生命力,帶著泥土、陰溝、垃圾箱的味道,但是眼睛卻非常真切乾淨。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在《風平浪靜》裡,他和小宋佳的性張力實打實拉滿了,用肢體、眼神詮釋出了曖昧氣氛。

女方大膽強勢,男方心存顧忌,先是躲避和猶疑,然後才在肢體上做出迴應。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雖然慾望炙熱,但這種對慾望的坦蕩反而洗淨一身汙泥的力量感,再配上生活化的場景、昏暗的燈光,性感到了極致。

“性張力”就在這些細節裡

,不是露胸露腰露腳,有招有式的引誘是性暗示,無招無式的引誘靠的是造物主給的那顆心,

在細節中連通起來兩個性靈的感覺。

但凡被說有性張力的,都是這樣,他們不是時時刻刻都帥氣逼人,美貌無敵,但你就是會覺得,他們有血有肉、活色生香。

參考文獻:

[1]胡廷溢,賴妍彤。 性感的理性思考[J]。 中國性科學,2012,21(07):85-88。

[2]弗裡德·戴維斯,劉曉琴,馬婷婷。 性感的矛盾——端莊與色情的辯證法[J]。 藝術設計研究,2012(02):5-10。

[3]顏翔林。 色情與性:當代神話的兩個審美要素[J]。 城市學刊,2016,37(04):52-56。

[4]趙衛東。 婦女身體:作為“性”符碼的生產和消費[D]。首都師範大學,2012。

作者:疏風

責編:疏風

內 娛 ,缺 少 性 張 力

「小印安利TIME」

-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影片號 -

TAG: 張力性感慾望這種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