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釋出會上的新logo,國際著名設計師原研栽操刀設計,並且親自操刀

小米釋出會上的新logo,國際著名設計師原研栽操刀設計,並且親自操刀

過去幾天,無數人為雷軍的創業信念所感動,無數人為小米造芯、小米造車的訊息而興奮,還有無數人關注到了小米火出圈的新LOGO,不得不感嘆,小米還是那個最懂網際網路的科技公司。

3月30日,小米在釋出會上啟用了十年來首次升級的新LOGO,由國際著名設計師原研栽親自操刀設計,將“超橢圓”的輪廓設計替換掉了原先的方形輪廓。前方後圓的LOGO也代表著小米的變化,前十年的小米敢衝敢闖,稜角分明,定位是網際網路顛覆者,經過十年磨礪,小米已經在品牌建設上初具成就,成為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新十年開始探求高階與精緻。

新LOGO加上新品數量之多,以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開拓計劃,所有人都在猜測新小米的野心。

小米絕對算是新經濟公司中的異類,它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科技公司,抑或製造業公司、消費品公司,一直在被討論。而梳理小米過去十年的脈絡發現,小米品牌每一次升級的核心都指向了中國智造。

滴滴創始人程維曾說: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可能都要感謝小米,因為小米有力推動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小米的生態鏈模式帶動了100個行業的變革。從智慧手機到智慧生活,小米品牌升級的脈絡也是其深入佈局中國智造的十年。

新小米的征程顯然是從自研晶片、智慧汽車開始的,小米這條鯰魚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下一個十年,為什麼還在押注中國智造?覆盤這家公司過去十年的迭代歷程,誰都很難再低估小米。

小米智造的底層邏輯

小米品牌打造的第一步,也是小米智造的起點。

十一年前,作為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硬體基礎的新進入者,小米帶著“用網際網路經驗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把國貨做好”的想法闖進手機行業。

手段和目標都非常明確,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手機,用提高商業效率、用價效比,解決“國貨被人看不起、質量差、設計差等問題”,做出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

三年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小米躋身中國乃至全球主流智慧硬體廠商的陣營,在蘋果和三星面前證明了國產品牌的能力。彼時,小米幾乎成了一個現象級話題,網際網路這個詞似乎成了小米的標籤,網際網路手機也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而小米加速繁衍價效比策略,同時發力IoT開闢新戰場,將小米智造的範疇依託生態鏈計劃拓展到智慧家居產品。這一戰略後被雷軍總結為“手機×AIoT”:手機是橋頭堡,AIoT同樣擔當重任,並逐步發揮這兩大業務的乘法效應。

以其中傳統的電視行業為例,小米進場,把相對靈活的網際網路式研發、創新和應用運營能力的優勢發揮出來,解決原有行業的效率問題,和雷軍最初用小米改變中國製造業的設想一脈相承。

生態鏈逐步扛起了小米的營收大旗,小米去年官宣的數字是,從2013年到2020年,用6年多時間孵化了超過200家生態鏈企業,打造出一個龐大的生態鏈家族,最著名的成員是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智米淨水器、華米手環……小米與其他廠商最大的不同是,小米有品裡有一大串長尾生活消費品與智慧手機互相流通使用者群、口碑和品牌效應。

其間的2019年是小米的一個重要年份,那一年,圍繞其商業模式的爭論逐漸消失,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學習小米生態鏈。而小米做了兩個重大的決定,果斷地走進了雙品牌戰略,把紅米獨立出來,讓小米繼續追擊高階市場。

從多個廠商此後“運作子品牌”的動作中,都能隱約看出是對小米這一戰略某種程度上的模仿。而衝擊高階曾經是業內對小米最大的質疑,就像小米做生態鏈,外界認為同品牌的不同品類之間的轉化率要畫個問號一樣。

品牌定位在消費者心智中是很難改變的,一個以價效比著稱的品牌衝擊高階的難度可想而知。用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的話說,“潛望式是小米最先做的,彈出是小米的專利,摺疊螢幕我們也做了,屏下攝像頭(當時)還沒發……”總而言之,小米不能再被價格束縛住了,做高階是必然的,但走的也是“異類”路線。

別家都在搞溢價,小米卻用價效比策略打開了高階市場局面:據小米最新披露的2020年財報,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1。46億臺,位列全球第三,其中高階智慧手機的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已在高階市場開啟局面。

產品層面,小米10系列多次霸榜DXO,基本站穩高階,小米11借驍龍888首發之勢,創下了21天銷量破百萬的旗艦手機銷售新紀錄,最新發布的小米11Pro、11Pro Ultra以及摺疊屏小米MIX FOLD,再次展示了小米的高階產品能力。

小米品牌的高階化發展,以及過去在手機和智慧家居板塊建立起的品牌美譽度都為其下一個目標打下了品牌基礎,如同雷軍在釋出會上所言,“(米粉說)只要小米敢造,他們就敢買”。小米造車是近日刷屏的新聞,這是小米繼智慧裝置、智慧辦公、智慧家居之後進入的AIoT生態的最後一鏈。

小米釋出會上的新logo,國際著名設計師原研栽操刀設計,並且親自操刀

看起來小米造車順理成章,但決定絕非輕易。“每天想出100個進軍造車理由,又想出100個不能進軍造車的念頭”的雷軍,為此專門請教了多位身邊好友,多數人給出了支援意見。整個小米自2021年1月15日集團董事會提議研究電動汽車發展前景開始,到釋出會2021年3月30日當天的75天裡,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深度交流、開展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會。

和這兩年佔盡風頭的造車新勢力只有汽車業務不同,小米有成熟業務提供充足的現金流,不管是100億元的首期啟動資金,還是10年內可調動的100億美元資金池,都足夠小米“花”了,何況現在賬上還躺著1000多億。與戴森放棄的過於理想化的電動車設想不同,小米有智慧生態和AloT的底子作為基礎。

從結果來看,2017年-2020年,小米構建的手機產品線矩陣,尤其是手機×AIoT戰略,讓小米的變革速度加快。而小米全力高階化的時間點,也是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提速期,如今,有了銷售規模、AI和資料優勢,小米進入公認難度最大的造車製造業,可以繼續向上遊工業製造端輸血,助力中國的“智”造化。

小米智造的“芯”征程

進入2021年,缺芯不再是一家手機企業之憂。“有一定抱負的手機廠商是肯定要做自研晶片的。”有業內人士對深燃表示。

30日釋出會當晚,小米釋出自研影象處理晶片澎湃晶片C1。小米這七年來一直在死磕自研晶片,澎湃晶片終於在四年後重出江湖。

小米釋出會上的新logo,國際著名設計師原研栽操刀設計,並且親自操刀

小米並非要與傳統晶片廠商一較高低,而是保證自身產品的迭代節奏,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再結合小米的“芯”征程,以及去年推出的物聯網作業系統Vela,可見,這些是從小米智慧手機到智慧汽車,完善小米智造每一環的根基。

實際上,雷軍在小米成立之初就將其定位於一家技術為本的企業,只不過,自高階路線起,小米才開始強化技術語言。

從全面屏到摺疊屏,從1億畫素到屏下攝像頭,從120W有線+80W無線的快充技術,到率先量產石墨烯基鋰電池……單點技術的領先並不難,難的是小米在手機、AI、IoT平臺等關鍵技術領域的一系列突破,這背後,是小米持續的研發投入和逐漸成體系的研發支撐。

從2016年的21億元,猛增至2020年的超過100億元,2021年預計將再增長30%以上、超過130億元 ,小米近六年來研發投入的增長已經成為雷軍的驕傲,這個數字對於剛成立十年的年輕公司而言的確不是小數目。雷軍在小米十週年(2020年)“一往無前”的演講中表示,“我查了中國所有上市公司裡,境內上市公司裡,加上未上市,將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的研發企業,我覺得小米基本上能排到前20位。”

小米研發體系組建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2019年2月,小米成立技術委員會,建立了研發體制和人才梯隊,這是系統性的開始。二是小米實驗室越開越多,目前小米實驗室已遍佈全球,僅小米科技園就擁有各類實驗室123間,其中手機實驗室90多間,涵蓋5G、射頻、天線、相機、顯示光學、音訊、可靠性等專業學科。

回憶起小米強化的技術語言,傳播度最廣的兩個技術品牌突破口是“影像” 和“快充”。這些標籤讓小米在過去幾年最激烈的智慧手機大戰以及loT市場爭奪中底氣十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消費者對黑科技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也進一步驅動國產手機品牌向晶片、拍照等硬核方向進化。

小米智造的補習與創新

如果問小米品牌在升級過程中給中國智造帶來了什麼啟示的話,除了路線策略、技術為本,小米在供應鏈、新零售方面的補課和創新,也改變了包括手機在內的多個製造領域。

小米曾在2015年-2016年陷入銷量下滑的局面,而後還能扭轉局面、重回增長,主要因素是補上了硬體供應鏈與線下渠道的短板。

雷軍在“一往無前”中提及多次供應鏈的艱難調整。眾所周知的故事是,雷軍做手機第一年碰的第一顆大釘子就是,“頂級的供應鏈不是靠中關村一個小公司砸錢可以搞定的”,只好“動員所有關係聯絡夏普”,搞定心心念唸的螢幕,且小米第一代手機就因為手機太火、供應不上,很快被貼上“飢餓營銷”的標籤。

“沒有自己的工廠”讓小米的產品力長期接受質疑,到2016年遭遇危機後,小米開始在供應鏈能力上推進智慧工廠。至今,小米在手機+AIoT領域經過數年的探索與建設,從和代工廠合作,到深度參與制造業,用自己的高階手機生產線,供應鏈不斷向上遊探索,能力大漲。

去年8月,小米“無人干預,全程自動化”的“黑燈工廠”在北京亦莊落成,年產百萬臺,已成為目前手機工業裡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最新發布的MIX新品就100%出自智慧工廠。

除此之外,小米在產業鏈上的投資佈局,向來是國產手機廠商中最積極的。據雷軍介紹,小米產業基金目前已投資了超過80家半導體和智慧製造的公司。小米希望用投資的方式來推動整個生態鏈和中國智慧製造的發展。

在創業早期,小米憑藉渠道創新、產品創新、應用創新,一路高歌猛進,線上渠道也就成了小米穩固的基本盤。而在此之前,業內甚至很多手機廠商明顯低估了電商的價值,在那之後,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學習小米的線上渠道創新。

2015年-2016年,渠道結構失衡的弱點暴露出來後,小米轉而探索出了一條“社交媒體+電商+社群旗艦店+高性價比爆款產品”的路線,一個重大的轉變是從網際網路營銷走向線下的“千店同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小米之家以及蘋果直營店在某種程度上幫行業完成了早期的使用者教育,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甚至渠道商開始接受體驗式門店。

當下,小米的渠道探索還在繼續,今年1月,小米已經著手系統性改革線下渠道,主要從升級小米專營店做起,未來將形成市區以小米之家、小米專賣店為主,縣、鎮以小米授權店為主的兩套線下渠道體系。到今年底,小米之家將實現全國縣域覆蓋。

不論是早期的線上打法,還是後期的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模式,小米都在創新、補課的過程中,給中國智造帶來了新的銷售思路。

結語

站在當下全盤梳理小米會發現,其“手機×AIoT”戰略、高階佈局、技術為本的堅持、生態鏈打法以及新零售模式,都成就了今天的新小米。而從智慧手機、智慧家居到智慧汽車,小米押注的每一個智慧製造的落點,都代表著下一個時代的流量入口,也都指向了雷軍當初的創業初心。

雷軍40歲的時候感嘆,“中國製造業非常厲害,但是為什麼在中國買到的很多產品不夠好,而且價格比歐美還貴很多”,深入研究後得出結論,中國製造業並不是做不出好東西,主要問題是如何改善品質、提高效率,核心是要從殺價變成提質增效。

創業前半程,小米成為改變傳統制造的一條鯰魚,用生態鏈模式直接殺入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領域,並徹底改變了包括手機在內的多個製造領域的模樣。

現在知天命的雷軍創業初心依然沒變。繼高階戰略轉型成功後,小米改造中國智造的能力見強,責任自然重大,我們無法預判自研晶片、智慧造車之後還會有什麼,但可以想象,新小米的智造之路不會止步於此。

TAG: 小米雷軍手機智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