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在今太行山的北部地區,曾有一個存在於戰國時代,非常小的國家,名字叫仇猶國。該國曾在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有被發現。仇猶國埋藏的至寶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早在商周時期,華夏大地上分佈著許多小型國家,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偶爾也會出現相互攻伐的現象。至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矛盾加深,戰爭頻率也越來越高,故此出現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局面。在晉國的勢力範圍附近,有一個名叫仇猶國的小國,該國曆史較長卻實力弱小,只能依靠山川的險峻勉強立國。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晉國主政者智伯向來詭計多端,他在吞併周圍諸侯國後,便打起了滅掉仇猶國的歪主意。然而仇猶國山高路遠且進軍道路佈滿荊棘,如果貿然攻打恐怕會損失慘重。智伯隨後心生一計,命2000工匠鑄了一口豪華大鐘,宣稱要送給仇猶國國君。仇猶國君目光短淺且貪心,為了能夠得到晉國送來的大鐘,便急忙派人“斬岸堙溪”修路,準備用車把鍾運回仇猶國。

仇猶國的大夫赤章曼枝認為此事不可輕視,於是勸慰國君說:“夫智伯之為人也食而無信,必欲攻我而無道也,故為大鐘、方車二軌以遺君。君因斬岸堙溪以迎鍾,師必隨之!”意思就是說,你要是真的為迎鍾而把路修好了,晉國大軍必定會尾隨而至!“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仇猶國國君當然不聽,依然堅持迎接晉國的送鍾部隊。結果僅僅過了七天以後,晉國大軍果然沿著這條路突然襲擊了仇猶國,仇猶隨之滅亡。由此,歷史上也流傳出“送鍾”的詞語,與“送終”諧音,表示結束對方的生命。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談到這裡,讀者們肯定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仇猶國已經被滅,那麼導致仇猶國被滅的大鐘究竟去了哪裡?它為何會在歷史中一閃而逝?若是想揭開該謎題,我們還是要進行適當的推理。首先要關注的一點是該鐘的體積,從晉侯請來2000匠人的規模來看,大鐘就必然是一個龐然大物。更重要的是,既然仇猶國國君為其運輸便利提供支援,則運送大鐘的戰車寬度就要低於道路,否則將無法運輸巨大的銅鐘。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晉國戰車的寬度,可以參考秦陵博物館秦國戰車的寬度,故此,可以想象,那口大鐘的體積絕對巨大。晉國攻伐仇猶國絕非一蹴而就,而是用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如此一來,仇猶國就有時間做出反應,對眼前為本國帶來災難的大鐘進行處理。毫無疑問,一般人的處理方式肯定會選擇將大鐘砸毀,一來可以迅速處理掉大鐘,二來也能為亡國滅種之禍出一口氣。不過大鐘本身體積巨大且為青銅製品,以人力的方式將其砸毀似乎並不太可能,那時候甚至都沒有鐵錘。此時只剩下最快速,最乾淨利落的處理方式——深埋。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歷史上對於仇猶國如何處理大鐘並未記載,既然我們已經推測出深埋的處理方式,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驗證猜想。2012年時,山西省考古部門組織了一支考古隊,攜帶先進的精密探測儀器,在太行山北部盂縣城東古城坪(仇猶國的國都)一帶搜尋,試圖尋找到關於大鐘的蛛絲馬跡。然而搜尋結果不盡人意,考古專家們多日的探索並未收到回報,大鐘的下落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盂縣城東古城坪附近竟然埋藏一件至寶,至今也沒被發現,至今未解!

據專家稱,如果仇猶國滅國大鐘仍然存在的話,那麼它很可能就是現今國內體積最大的青銅鐘,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談到這裡,我們更加期盼考古學者們能夠更加努力,尋找到失落在歷史中的大鐘,還歷史一個真相。

參考資料:《歷史很有趣》 上海出版社出版 楊光明著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TAG: 仇猶國大鐘晉國國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