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現代恢復飛行狀態的米格-3

寫過文章的大概都有體會,其實最難的就是起標題,特別是自媒體文章的標題,既要奪人眼球、又不能做標題黨,還要能概括文章內容,這對於熱衷耍扳手弄解刀的墨林來說,其實挺勉為其難的。有時候墨林看到一些明顯是標題黨的文章,心想著為什麼別人就可以這麼幹,結果一看原來是正兒八經的註冊媒體。

這就和米格-3當年的處境有點差不多:本來是準備高空的幹活,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盼望著能飛上高空

上期說到米格-3因為和伊爾-2要用同一款發動機,結果被下令停產,這話玩笑成份居多。米格-3的停產的確和伊爾-2有一定關係,但如果飛機真的足夠好用管用,即使要騰出產能也不至於全面停產這麼倒黴。後來有位網友給墨林留言,說二戰歐洲東線空戰是圍繞伊爾-10展開的,這話墨林細思深以為然,並且迅速腦補出一個場景:德軍坦克轟隆隆往前推,於是蘇軍伊爾-2轟隆隆向地面飛,109就在低空啪啪啪獵殺伊爾-2,於是米格-3就只好放棄自己的效能優勢高度趕赴低空和109拼——沒辦法,高空沒人玩。

繞了半天其實就是,米格-3的停產,戰場表現不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米格-3從米格-1延續而來,本來就是設計在高空作戰的,現在非要人家到低空來,那就是魯智深趕考——路子不對。這句話不知道後世會不會當成一個新歇後語,大家可以幫忙抬抬。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魯:提灑家做甚?

米格-3是米格-1直接改進而來的結果,而米格-1則是起源於伊-200,“伊”是俄文字母“И”的漢語音譯,是“戰鬥機”的俄文“Истребитель”的首字母。大家比較熟悉的伊-15、伊-16,就是這麼來的,這是早期。後來蘇聯改了飛機的命名規則,統一使用“設計師代號+數字”為飛機命名,戰鬥機的數字是單數,其他轟炸機、運輸機等等都是雙數,於是就有了米格-1、雅克-3、拉-5這些,以及圖-2、伊爾-2,等等。這種規則比較簡單粗暴卻很好記,而且讓設計師也很容易被人記住,結果那一批設計師影響太過深遠,設計局的名稱也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還一直用著這些設計師的名號。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保衛莫斯科的米格-3

這個揚名立萬的好時候就被米高揚趕上了,1939年伊-200剛開始研製的時候還在波利卡爾波夫手下打工,就叫伊-200,中途組建了新設計局,新飛機就得到了米格-1的編號,這是米高揚自立門戶以後的開山之作,米格-1也投入了批產,但只生產了100架。因為米格-1被認為並不是很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飛機重心比較靠後,縱向靜穩定性有點不足,大迎角時容易失速進入螺旋,且不易改出,對飛行員特別是新飛很不友好,同時航程也短,改裝工作勢在必行。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米格-3三檢視

米格-1於1940 年 4 月 5 日首飛,過了半年多一點,改進後的米格-3就於同年10月29日首飛。相比米格-1,米格-3的總體變化並不大,主要是針對米格-1的一些缺點進行了相應改進,由於高空高速的目標沒有變,氣動外形也基本一致,但增加了燃油量,進而擴大了航程和作戰半徑,作戰效能有所提升,同時也重新佈置了機內燃油系統管路和裝置,重心更趨合理。1940年12月,米格-3開始投產,到第二年底,負責生產米格-3工廠受命轉產伊爾-2,米格-3也隨即停產。總生產數量從3100架到3420架的說法都有,大體上就是3000多架。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測試狀態,機體外表非常簡潔

戰鬥機追求更高速度和更高高度,這是飛機發展的總體趨勢也是必然趨勢,後來戰鬥機設計強調中低空跨音速效能,其實有著特定的原因,並沒有改變這個總體趨勢。米格-1、米格-3一開始定位於高空高速戰鬥機,與之前戰鬥機的發展趨勢其實並無二致。但米格-3有一些固有缺陷,主要是由於追求高速度,低空機動性也不足,轉變半徑很大,著陸速度也降不下來;另外發動機壽命短、容易著火,而飛行員在高速飛行時因為空氣動力的原因,又幾乎無法開啟座艙蓋跳傘,這在沒有彈射座椅的時代,對飛行員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冰天雪地準備試飛

米格-3的效能與同時期的其他飛機相比不但並不難看,很多方面特別是高空飛行速度超過了同時期其他戰鬥機,在7000 米高度上的最高時速為 640 公里,高於當時東線Bf 109 F-2的 615 公里,更超過1941年初的噴火V的603 公里,這個效能讓米格-3在高空基本上“找不到對手”,只好跑到低空去找。但來到低空的米格-3優勢盡失,海平面的最大時速只有505 公里,小於Bf 109的515 公里。較大的起飛重量又使得米格-3的翼載荷大大高於Bf 109,爬升率和水平機動性都趕不上。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飛行員在學習米格-3結構

另外在機載武器上,初期的米格-3是1挺12。7毫米+2挺7。62毫米,Bf-109大部分時候都至少有1門20毫米+2挺7。92毫米,這方面也有所不及。有些米格-3在翼下附加了1挺12。7毫米吊艙,但這讓本來就不高的低空速度進一步下降,所以並不受飛行員們的歡迎。各種因素累加在一起,米格-3在低空被Bf109壓制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當然米格-3也不是完全沒有戰果,波克雷什金的第一個戰果就是用米格-3拿到的。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巡邏在莫斯科的天空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波克和米格-3

儘管只生產了3000多架,還在1941年底就停產、並且開戰初期還損失了一部分,剩下的米格-3卻一直用到了戰爭結束還沒打光。也沒被蘇軍棄用。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迫降的米格-3,看樣子飛行員應該無大礙

這裡面當然也有其原因,一方面是米格-3飛機機件的通用性比較好,初期又基本立足於本土作戰,因此蘇軍經常能把2、3架墜毀的米格-3上的機件湊起來拼出一架完整的繼續使用;另一個方面就是,雖然在高空找不到對手,但還有對方的其他飛機比如轟炸機和偵察機等等,於是趕考的魯智深又發現了新天地。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工廠組裝

米格-3後來在衛國戰爭中被廣泛運用在重點城市的防空上,用來對德軍轟炸機和偵察機進行截擊,是蘇軍最早一批夜間截擊機,不過不是裝雷達,而是在地面探照燈的輔助下,由於其飛行高度和速度,在截擊作戰時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同樣的優勢也是作為轟炸機和偵察機的基礎,於是部分米格-3也被用來對前線進行空中偵察,更多的還加裝了炸彈架、投彈裝置,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雖然載彈量並不大,一般只有6 到 8 枚火箭彈,以及幾枚不超過50公斤的炸彈,但在當時,一款不需要其他戰鬥機護航的戰鬥轟炸機,本身已經能讓蘇軍輕鬆不少了。

聊聊米格-3:本來想在高空搞點事,結果發現人家都在低空玩

準備夜間作戰

有人說米格-3的失敗是蘇聯“學院派”閉門造車造出來的結果,但當時不光是蘇聯,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英美身上,英美在開戰之初同樣一度被對手壓制,後來透過投入新飛機、最佳化戰術等等,才得以翻過身來。後來到戰爭快結束時,大約1944年底,米高揚終於拿到了心心念念AM-38發動機裝到米格-3上,總算證明換髮對低空效能是有所改善的,只不過這時候說這話顯然已經晚了。

TAG: 米格低空109高空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