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上次提到深圳的城市發展的時候,拿蘇州做了個對比,因為在五六年前,深圳和蘇州的GDP差距並不大,呈現出並駕齊驅的狀態,可是後來深圳繼續加快發展,慢慢地拉開了和蘇州的距離。

有資料可以對比:2019年,深圳GDP達到了26927億,蘇州卻19235億,兩者相差7692億,是幾千億的距離。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但根據2020年的城市排名,蘇州依然是新一線城市,同一陣營的還有成都、重慶和杭州等城市。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從土地面積來說,深圳已經受限於土地因素的制約,因為深圳人多地少,土地面積不到蘇州的四分之一大,所以深圳到處建高樓,摩天大樓到處都是,顯得深圳的成績比較可貴。

當時淺論的原因就是深圳的產業比較好,依託科技和金融兩大行業,拉開了和蘇州這個追趕者的差距。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還有人不願相信這個分析,而是還拿深圳是特區、獲取資源的老腔老調來說,然後一堆的評論。

但其實,這個說法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如果是因為開放特區的緣故,那麼深圳又不是唯一的特區,為何就是深圳發展這麼快?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而持獲取資源說法的也難以站住腳跟,深圳本來就是一個沿海小漁村發展而來,礦產、水產、海產甚至本土教育、醫療和人均土地資源都非常有限,在最開始設立特區的時候都是一窮二白,哪有什麼資源可以獲取呢?

深圳是真正意義的一座移民城市,這裡雖然基礎差,底子薄,但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匯聚到這裡,努力打拼和創造,把這座城市變得現在這樣的繁榮。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不要小看了移民文化,移民文化對創業最有利。因為大家都來自各地,目的就是來這裡幹一番事業,而深圳就是這樣的創業熱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施展自己的才華,而不必有創業的瞻前顧後的考慮,因為大家都是陌生人嘛,在異鄉,創業哪怕是失敗了,也沒關係,再來過就好了。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而不比在熟人社會的那種商業計劃書還沒完成,七大姑八大姨已經找上門來,紛紛勸說創業的風險和失敗的機率。而創業者本人,也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變得焦慮和壓力比較大,總之,熟人社會里,大家沒有那麼高的創業熱情。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還有一點,就是深圳依託的是科技和金融行業,這兩個才是真正的富礦。可以參考美國,科技領域他們有矽谷,金融領域他們有華爾街,而且對這兩塊大蛋糕非常地看重,都能看的明白,這兩者的確是產出高薪人才和職位的行業。

而雖然深圳有富士康這樣的製造業產業企業,但是已經慢慢往內地遷移,慢慢地替換了成了新的產業鏈,並逐漸地誕生了一批創新能力比較強、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規模化落地量產的企業。而深圳,也早已擺脫了山寨機的名聲。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當然,蘇州本身也不差,首先在基礎上就比深圳有很大的優勢,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蘇州府就走出了一千多名進士,而且還有不少是狀元,號稱狀元之鄉,近現代以來又湧現出了更多的科技人才,號稱院士之鄉,連崑曲都是高雅藝術的代表,又給蘇州贏來了戲曲之鄉的美名,至於蘇州園林、歷史文化名人那更是聞名天下。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但唯獨就是在科技發展的當下開始變慢了,深圳有華為、中興、騰訊這樣的科技公司,不斷地推動著城市向前發展,而科技行業的增長都是很快的,一般都是百分之四十、五十的速度,而傳統行業,有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已經不錯了。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但無論如何,依然看好蘇州這樣的有文化底蘊的城市的發展,這不僅是當地的文化驕傲,如花似錦的當地風景更是讓旅遊業蓬勃發展,讓外地遊人流連忘返。

號稱狀元城的新一線城市蘇州,和深圳拉開了距離但實力仍在,為什麼?

而事實上,擁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蘇州,現在正沿著經濟質效最佳化、創新動能加快、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的方向不斷努力,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

TAG: 深圳蘇州創業特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