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科創板次新股近期熱度較高,其中,半導體個股更容易受到資金追捧。

截至5月9日至6月16日,長光華芯(688048。SH)迎來強勢反彈,累計漲幅已達41%。目前市值成功突破百億大關,至1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期獲機構調研不斷,4月份上市以來,共有92家機構登門拜訪,其中不乏高毅、紅杉資本、高盛等明星管理人,可謂關注度頗高。

華為哈勃戰略投資,股東陣容堪稱豪華

長光華芯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梳理可發現,背後中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

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分別透過持有國投創投(上海)7。7%和10。23%出資額,而間接持股長光華芯。據招股書顯示,上市發行後,國投創投(上海)為長光華芯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5。91%;

A股上市公司華工科技(000988。SH)也透過華科創投間接持有長光華芯。上市發行後,華科創投持有長光華芯3。46%的股股份,位居第九大股東。此外,包括華泰證券、匯鴻集團等多家上市企業透過控股公司間接持有長光華芯的股份。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在前十大股東陣容中,長光華芯第七大股東哈勃投資最引人矚目。哈勃投資出自“華為系”,而哈勃投資在今年1月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增資入股長光華芯,增資金額約7,600萬元,單價15元/股。上市發行後,哈勃投資持有長光華芯3。74%的股份。

“華為系”是國內晶片行業無疑是金字招牌,華為的戰略投資,對晶片公司來說,不僅是技術、資金的認可,同樣還有可能伴隨著產業鏈的訂單需求。

2019年,華為哈勃曾經投資了思瑞浦,隨後便有1。7億元訂單送上。這使得思瑞浦在2019年收入達到了3億元,一舉在第二年科創板上市,而且上市以後,思瑞浦的股價表現也相當強勁。

與保險公司、券商等資金以及華為“看好”長光華芯不同的是,長光華芯創始股東、原控股股東奧普光電早就選擇了退出,並未享受這場“資本的盛宴”。

鐳射晶片第一股

長光華芯2012 年成立,總部位於蘇州,屬於長三角高階製造業的核心聚集地。

資料顯示,長光華芯主營半導體鐳射晶片產品,屬於半導體鐳射器的核心部件。下游應用包括各類鐳射器的應用,包括工業加工裝備、鐳射雷達、光通訊、醫療美容等領域,以及工業鐳射器領域。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長光華芯下游客戶包括飛博鐳射、創鑫鐳射、銳科鐳射、大族鐳射和光惠鐳射等國內知名鐳射器廠商。銳科鐳射和創鑫鐳射在國內光纖鐳射器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25%和 17%,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公司董事長也曾在華工科技、銳科鐳射等公司擔任重要管理職位。

業績端來看,長光華芯營收實現快速增長,2018年-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243。44萬元、1。39億元和2。47億元,4。29億元。

國產替代正當時

目前我國已突破鐳射器大部分器件製造技術,但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等核心器件仍依賴進口。

長光華芯已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在國內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的市場佔有率達 13。4%,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為3。9%,市佔率位居國內第一。

梳理過往,長光華芯主業飛速發展,除了成立以來的技術積累,和各大股東的產業扶持,還和2018年的一個重大的產業發展拐點有關。

2018年,海外禁止向國內出口單管15W以上、巴條100W以上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拉開了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國產化序幕。

2019年,長光華芯成為國內第一家量產單管15W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公司。一年後,長光華芯技術突破帶動產品效能持續提升,終於在2020年實現單管18W、25W高功率鐳射晶片量產。2021年,公司又實現30W高功率半導體單管晶片量產,產品效能在國內處於絕對領先,對標甚至超過國外產品。

隨著高功率半導體鐳射晶片技術不斷突破、產品良率持續提升,公司在下游客戶份額將快速提升,業績也將加速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產品良率上升,會極大程度節省成本支出以及時間成本,從而提升產線利用率。

2021年,長光華芯整體毛利率,由2020年的31。35%大幅提升至52。82%,與此同時,2021年公司營收也大幅增長73。7%。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在毛利率穩定提升的背景下,長光華芯藉助登陸科創板募資擴產,公司“高功率鐳射晶片、器件、模組產能擴充專案”、“垂直腔面發射半導體鐳射器(VCSEL)及光通訊鐳射晶片產業化專案”及“研發中心建設專案”達產後,總產值為14。56億元,有機構據此預測,如果長光華芯今年二季度一期產能投產,公司半導體鐳射晶片產能將提升5-10倍。

結語——

長光華芯的故事,又是一個晶片行業的奮鬥故事,在科技技術博弈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國內企業憑藉技術的突破,開始取代國外公司的市場份額,隨後又登陸資本市場,利用資金和估值優勢,擴大產能,繼而正迴圈,繼續吸引人才,加速國產替代。

在這種歷史程序中,固然有華為這樣的巨頭企業,是生態體系的搭建者、引領者,但也少不了很多長光華芯這樣的小公司,正是很多這樣的隱形冠軍,大國製造才能成為強國製造。

作者:飛魚

TAG: 光華鐳射晶片高功率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