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若談數字友好2: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的區別

風斯若談數字友好2: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的區別

看到了一些網上關於“數字友好”的文字,覺得目前確實有些人開始關注“數字友好”,但是並沒有懂得“數字友好”的內涵——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張狂,而是在很多的網路文字當中,都在把“數字”和“數字友好”混為一談,很多文字都是在談論“數字”的長篇大論之後,加上一些“數字友好”的字樣,這樣的文字,顯然並不是為了討論數字友好,也很難證明文章的作者懂得了“數字友好”的真正意義。

比如“數字城市”與“數字友好城市”的比較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風斯若談數字友好2: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的區別

我們需要建設“數字城市”嗎?肯定需要,無論大小,一座城市的數字化建設都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一座城市的數字化只停留在“建設”階段?就足夠嗎?

風斯若談數字友好2: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的區別

數字城市離不開數字建設,但是有一點必須弄清楚——數字建設只是數字城市的開始,並不代表城市數字化的發展和結果。在眾多的數字城市建設方案中,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不應當是數字科技與數字裝置,而應當是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對城市數字化的需求——對於數字建設方來說,肯定更喜歡模板化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我們把應用場景定義為“百姓對於城市的數字化需求”,那麼,模板化的解決方案真的適用於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地區嗎?

我們之前談論數字城市、數字社群、數字工廠……,都是如上面描述的那樣,是從科技的角度、從建設的角度出發的,試問,在進行這樣的數字建設之前,真的有誰去徵求過城市百姓、社群居民、工廠工人對於數字化改進的看法和需求嗎?這樣的數字城市在建設方面可能會容易啟動,但是建設好的一切都足夠“友好”嗎?

風斯若談數字友好2: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的區別

可以說,數字建設的邏輯是:先建設,之後再考慮發展和結果如何體現;而數字友好建設的邏輯,則是:先提出,在充分考慮民眾反饋的基礎上,再結合具體需求進行建設。也許,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有許多重疊的部分,甚至在一些個案當中,數字建設與數字友好建設是看上去完全相同的,但是從更加宏觀、更加整體的角度去看,區別是存在的,而且區別很大。

延伸到商品市場也是如此,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一直是一個有趣的命題。在所謂的數字產品領域,其實賣方市場的概念是存在的,比如手機,完全是由資本方自行製造並透過銷售獲利,而實際上,手機廠家們所說的那些功能,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特別是對每一個手機使用者來說,真的有必要嗎?真的可以解決手機使用者的問題嗎?

科技確實在進步,但是科技不僅僅要服務於人類,還要讓人類用得起、喜歡用,這樣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友好科技”。

TAG: 數字友好建設城市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