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減肥的最佳方法,每天2次,每次5次,每次5次,你跑對了嗎?

當人們準備開始跑步減肥時,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大多數人想的是:“跑多少公里才能讓我更快地瘦下來”。而很少有人會先確定一下:目前自己能跑幾公里。

我們回想一下學生時代跑1000米的情況,就會知道跑步有多累、長跑有多難。大多數成年人在離開學校後,都不再有規律運動的習慣,身體素質急轉直下。因此,重新開始跑步鍛鍊時,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地鍛鍊,讓身體逐步適應,慢慢增加跑量。

一下子就確定每天跑步兩次,每次跑5至8公里。這是什麼概念?以每次跑5公里計算,每天的跑量是10公里,一週是70公里,一個月就是210公里。這差不多是一個資深跑者備賽全程馬拉松時的月跑量。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不是身體負擔?當然是,而且負擔太大了。

事實上,即便對於一個喜愛運動的跑步達人來說,月跑200餘公里,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跑量,對於新手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不僅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擔,而且很可能引發過度運動風險。事實上,一個新手如果一定要強行完成“每天跑2次、每次跑5至8公里”的鍛鍊計劃,輕則堅持了兩三天就扛不住了,重則當場發生頭暈、胸悶、噁心、嘔吐等情況,或者數天後膝踝關節或相關肌肉組織受傷。所謂“欲速則不達”啊!

跑步減肥的最佳方法,每天2次,每次5次,每次5次,你跑對了嗎?

長跑時,身體負擔的兩個具體表現

一方面,心肺功能跟不上跑步時身體的需要。

心肺功能的高低,是決定一個人跑步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所謂“心肺功能”就是,就是人體心臟泵血和肺部吸氧能力如何。它們關係到運動鍛鍊時,人體器官組織以及肌肉的活動能力。

平時缺乏運動鍛鍊的人,尤其是缺乏有氧運動鍛鍊的人,心肺功能一定差。大多數人別說跑5公里,跑上三五百米,就會因為氣喘不上來、心跳加快而受不了,必須停下來休息。

在馬拉松猝死事件中,心臟功能低下和體能超出極限,是導致參賽者猝死的兩個重要因素:

平時不鍛鍊或鍛鍊不夠的人,在馬拉松或大運動量的長跑過程中,會因為突然增大的運動負荷,對心臟產生極大的壓力。而心臟功能此時又跟不上運動量和運動負荷的增加,結果引發心臟缺血或嚴重的供氧不足。

另外,體能大量消耗,當超出身體可能承受的極限時,也會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的情況。

跑步減肥的最佳方法,每天2次,每次5次,每次5次,你跑對了嗎?

另一方面,肌肉、關節、臟器,無法快速適應跑步帶來的身體影響。

缺乏跑步鍛鍊的人,往往在一開始跑步鍛鍊的階段,經常發生小腿肌肉過度繃緊產生酸脹、關節痛疼等情況。

長期進行有氧耐力鍛鍊的人,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對運動刺激的耐受力和神經過程的穩定性更好,能夠提升中樞間的協調關係,表現為跑步過程中身體各肌群配合更協調,肌肉、關節的運動更有效率,也更節省體能。

而缺乏鍛鍊的人,如果盲目採取了不切實際的跑量和運動強度,身體負擔就會過大,發生前面所說的肌肉、關節當場過度疼痛、酸脹等情況。事實上,許多新手開始跑步時,都曾遭遇過“因為小腿肌肉過度酸脹而被迫停止跑步”的情況。

當然,更嚴重的情況是,過大的跑量或運動強度,導致過度訓練的後果。這時候,身體很可能產生異常疲勞感,即便長時間的休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

跑步減肥的最佳方法,每天2次,每次5次,每次5次,你跑對了嗎?

“每天早晚各跑5至8公里”會是負擔嗎?

簡單而言,對已經具備跑5至10公里的跑者來說,早晚各跑5至8公里,本身並不是什麼難事。問題在於:

(1)是否需要“每天跑”,而且一定要“每天跑兩次”。

運動的基本常識是,休息是鍛鍊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身體在休息中恢復和成長,因此不應採取過高的鍛鍊頻率(超出身體恢復能力)。

(2)是否一定要“每次跑5至8公里”。

跑量的多少,當然和運動目標有關。比如,備賽馬拉松的運動者,在長距離跑訓練日,一次的跑量就可能達到二三十公里。而有些人採用快慢交替的方式,訓練腿部的交換頻率和協調性,以提高速度為目的,控制好總的跑步時長,而不在乎是跑了幾公里。

所以,跑步是否成為身體負擔並非重點。重點是,

鍛鍊者要控制好運動頻率,以及將目標和跑量相匹配。

TAG: 跑步鍛鍊運動公里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