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編輯導語:你都使用過哪些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呢?這些產品在設計方面又有怎麼樣的獨特之處?本文作者分析了業務增長的三級火箭,總結了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的設計之道。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一、一個小故事

正式開始之前,先講一個故事吧。一個曾經市值高達3500億美元的手機巨頭,諾基亞的故事。

大概11年前,諾記還穩坐全球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每年釋出的新機型就是換換外殼和顏色,然後就會有大筆資金進賬,日子過得比今天的蘋果和國內的華米OV要舒服得多。

然而,就在不久之後的2011年,諾基亞CEO埃洛普在一份流出的內部備忘錄中提到,市場份額已經先後被蘋果和Android趕超,他說,“我們身處燃燒的平臺”:

要麼站在平臺上,等待自己被烈火吞噬,要麼從30米高的平臺上縱身向下跳,落入冰冷的海水中——前諾基亞執行長 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

最後很悲情,諾基亞選擇了跳下燃燒的平臺,投入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的懷抱,可惜迎來的結果卻是——《諾基亞跳下燃燒的平臺,沉淪進了沼澤》。

小編標題起得毒舌了一點,但事實確實如此。諾基亞後來賣給微軟,認賠出局了事(PS:其實真正的結局是2016年5月,微軟3。5億美元把諾基亞手機業務賣給了富士康,又被轉手賣一次):

百度百科:

微軟美國時間2013年9月2日晚間宣佈,將以37。9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旗下的大部分手機業務,另外再用16。5億歐元(約合21。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諾基亞的專利許可證,因此這項交易的總價格大約為54。4億歐元(約合71億美元)。

與此同時,微軟下一任CEO的熱門人選——諾基亞現任CEO艾洛普也同時加入微軟。

好了,小故事講完了。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今天說這個故事跟文章的標題似乎八竿子打不著呀?!彆著急,你聽我往下說。

在我看來,這世界上的問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所有人都肉眼可見的,人們對問題的評估與問題實際的難度是吻合的;另一種是你很難清晰感知和描述它的存在,甚至可能還認為自己正在大踏步往前飛奔。

當年的諾基亞,身處“燃燒的平臺”之上,無論是公司本身還是應用開發者,其中不少人心裡都很清楚的:如果留在Symbian系統和MeeGo系統上,肯定要被“燒死”,如果跳到Windows Phone系統,大機率要被“冰冷的海水凍死”——總之,無論做什麼,結果都是錯的。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諾基亞metro風格介面-來自我至今珍藏的Lumia 1020

這種,是你看得到的問題和危機,很可怕很艱難對不對?但是呢,你自己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所以其實它就算不上最難的問題。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問題,它是你看不到感受不到的,甚至還一直給你一種始終在進步和取得成績的感覺,這在我看來更加可怕。

就好比有一個遊戲,遊戲裡你手上拿著一把錘子,放眼望去,周圍滿坑滿谷的都是釘子,就等著你嘴裡嚼著口香糖、一手插在兜裡,悠悠閒閒地一路敲敲打打過去,然後就直接升級通關了——簡直不要太爽。

如果我說,目前排名TOP 5的金融科技巨頭平臺,基本都在這個遊戲裡,都面對著這個“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問題,無論是某財通,還是某東金融、某天基金,概莫能外。你信嗎?

二、業務增長的三級火箭

如今金融科技巨頭們動輒號稱平臺上有幾千萬的DAU、幾億的交易使用者、幾萬億的AUM,但說到底,其實眼前還沒有一家拿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船票的——滿打滿算,也就是螞蟻透過餘額寶拿到了半張、理財通透過微信也拿到了半張。

但是有一家公司,是在PC網際網路時代拿到過一整張船票的,那就是東方財富。

我在之前的文章《瘋子、傻子、騙子:智慧投顧的局》中,曾經介紹過東方財富業務增長的“三級火箭”模式。現在回想起來,對於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來說,這應該是在PC網際網路時代最完美的增長模式了。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東方財富-使用者增長的“三級火箭”模式

東財增長的三級火箭,本質是為使用者搭建了一套完整而開放的投資系統:網站資訊、股吧社群和基金交易。同時,三者又一起構成了業務增長的飛輪——

東方財富能夠從當年的一個普通財經網站,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綜合性金融集團,股吧的作用功不可沒。事實上,如果把東方財富的發展模式用“三級火箭”來概括的話,股吧就是中間的承上啟下的第二級火箭。

第一級火箭:透過網站的財經資訊和資料做獲客,提升使用者規模,賺取廣告收入;

第二級火箭:基於財經網站的使用者群體,提供股吧這樣的資訊流通和社交平臺,提升使用者的留存度和活躍度,攤薄獲客成本;

第三級火箭:透過申請基金代銷牌照推出天天基金網、推出炒股軟體、購買券商牌照等方式,將使用者價值在交易層面變現,獲得交易收入。

你發現沒有,當時我只是對東財的增長模式做了總結,並沒有拆解開來看背後的結構和原因。今天我們就掰開揉碎了來看一看,其中到底有何玄機,以及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參考的意義。

我們就從三級火箭的核心,“為使用者搭建了一套完整而開放的投資交易系統”說起。先來看到底什麼是投資交易系統,據度孃的定義:

百度百科:

交易系統是指在交易市場中能實現穩定贏利的一套規則。它包括科學的資金管理,有效的分析技術,良好的風險控制。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交易員的穩定贏利。

它可分為主觀交易系統、客觀交易系統和兩者相結合的交易系統。一個交易系統就是一個交易員的心血結晶,它體現了交易員的交易哲學。因此它不具有普適性,即一個交易系統只有在它的創造者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所以對交易員來講,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統才能走上穩定盈利的道路。

看完有點懵圈對不對?

其他的文字都可以不用管,先記著這句話就可以了:它可分為主觀交易系統、客觀交易系統和兩者相結合的交易系統。這句話怎麼解呢?在我曾經推薦過多次的《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這本書裡,其實就有答案。話不多說,上圖: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完整的投資系統圖

根據書中的結構,可以將投資交易系統拆解為如下幾個部分:

你的個性

投資哲學

能力範圍

判斷標準

搜尋策略

進入策略

退出策略

如何看待錯誤

1-4屬於主觀交易系統的範疇,5-8屬於客觀交易系統的範疇,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投資交易系統。

我把東財的三級火箭與拆解開的投資交易系統做了匹配,繼續上圖: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道是無-東財三級火箭模型拆解

首先是火箭的第一級,東財網站。

火箭的第一級 東財網站

這部分業務對應的使用者是上圖中的人群A,他們的主要訴求是看看新聞資訊,看下市場和公司資料,使用一些初級的服務。這部分人群的特點是:

資訊:2006年一戰成名之後,東財逐漸超越老牌龍頭和訊網,成為財經資訊訪問量排名第一的網站,大部分使用者都會來這裡看資訊;

互動:可能在東財的股吧聊天,也可能在論壇、雪球或是QQ群裡聊天;

交易:可能對交易感興趣,也可能不感興趣;可能在東財的平臺上交易,也可能在其他平臺交易。

如果這個人群中有交易型使用者,那麼他們訪問東財網站的目的基本就2個:或是在投資前尋找支援自己買入判斷的資訊,或是在買入後關注一下持倉產品的相關資訊。這部分對應的是投資系統中的搜尋策略。

其次是火箭的第二級,股吧。

火箭的第二級 股吧

這部分業務對應的使用者是人群B,他們想搞清楚該買還是該賣,如果要買,那該買啥?啥時候買?買多少?如果要賣,那該啥時候賣?賣多少?等等問題,於是就尋思過來看看人家是咋說的,然後抄抄作業。

如果再進階一點,還有些“聰明人”會在建倉後到股吧放訊息,讓其他散戶跟風買入,推高股價然後自己再一點一點悄悄賣出。

如果運氣差一點,股市大跌或是自己持倉的股票變綠了,就過來溜達溜達,看看別人比自己多虧了多少,找點兒心裡的平衡。有時興之所至,自己還會發上幾句國罵,直抒胸臆。

這部分人群的特點是:

資訊:因為可以在新聞詳情頁和個股詳情頁發評論,所以不少人都會在東財網站上看資訊,看完後就寫上幾句想法。也有一部分會在和訊、金融界、證券之星、中金線上之類的網站看訊息,互為補充和印證;

互動:愛看別人表達,自己往往也愛表達;

交易:可能在東財的平臺上交易,也可能在其他平臺交易。

這部分人群的交易屬性比較強,大部分都是想買但還沒買,以及買了又過來看看的。對應的是投資系統中的進入策略、退出策略、如何看待錯誤。最後是火箭的第三級,交易。早期是股票交易,後來又增加了基金交易。

火箭的第三級 交易

這部分業務對應的使用者是人群C,他們目標很清晰,就是一個字:幹!做做買入或是賣出的操作,時不時監控和調整一下持倉。這部分人群的特點是:

資訊:可能在東財的網站上看資訊,也可能在B站、小紅書或是抖音之類的平臺看影片博主教程,還有可能根本不看任何資訊直接操作;

互動:可能在股吧互動,也可能在其他平臺互動。尤其是近幾年,股吧冷清了不少,這部分使用者往往會在群裡、雪球或是微博的基金超話討論,然後到天天基金下單;

交易:股票大部分都在其他平臺做交易,畢竟比較長時間內接的券商不多,而且行情優勢不明顯;基金大部分都是在東財的平臺上交易。

三、拿到船票的方法

你發現了嗎,三級火箭的三個組成模組,有三個很重要的特點,請你務必記住:相互獨立、各自開放、相互連通——

相互獨立:網站、股吧、交易,這三大業務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獨立的場景和目標,不斷地做大各自的使用者規模;

各自開放:對一個使用者來說,東財提供的某一個模組都可能滿足了他在這裡的所有需求,然後其他的需求在其他平臺滿足;

相互連通:因為都在東財的體系內,又能夠互通和轉化,讓使用者自發地形成交叉和成長路徑。三個模組從而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業務增長的飛輪,讓下圖中三個圓的交集部分面積越來越大,活躍、留存和交易資料都越來越好。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東財三級火箭結構-各業務的人群關係

以上都是交易系統中可見的一部分,而在水面以下的冰山,則都藏在使用者的頭腦中了。在這裡需要引入一個概念“溼件”,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和分析。

那麼“溼件”到底是啥意思?關門,放度娘——

百度百科:

溼件是指與計算機軟體、硬體系統緊密相連的人(程式設計師、操作員、管理員),及與系統相連的人類神經系統。由此可見,“溼件”,是儲存於人腦之中、無法與擁有它的人分離的能力、才幹、知識等。

溼件是與軟體、硬體並列的IT第三大件。溼件第一次將人的作用突出出來,而且這種作用遠遠高於軟體和硬體。沒有軟體,硬體是無用的;沒有人的操作或指示,軟體、硬體一起也做不了什麼;由此可見,溼件是IT系統最為基礎的部分。

這話說得有點繞,在我看來,所謂的溼件比較偏向于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的系統2所需要呼叫的物件。

在此簡單回顧一下卡尼曼老爺子的理論:人類的思維中同時存在兩套系統,分別是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

系統2透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

系統2經常直接採用系統1的判斷結果。

在上一篇文章《基金電商運營突圍之道:重新理解使用者的邏輯》中,我把這段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們可能用情感做決定,也可能用理性做決定,我們很多時候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做決定,然後再用自己的理性為決定找理由。

換言之,溼件很理性,很重要,但是它卻是被更底層的情感、記憶和經驗所驅使的。所以,可以認為是系統1驅動了整個投資交易系統。於是,患得患失、追漲殺跌、迷信權威等等行為,都很容易成為投資者的常態:

資訊:不管是股吧看到訊息,還是身邊同事給的程式碼,情感上已經做好了決定,就到網站上看看資訊,給自己找一個買入的理由;市場震盪怎麼辦?看看網站頭條的新華社或是人民日報點評,重拾信心和希望。

互動:投資這東西太複雜,聽聽別人怎麼說;我幹得特別棒,讓別人聽聽我怎麼說。

交易:漲了,買買買;跌了,賣賣賣。

一句話總結:東財用自己全套的三級火箭,完全地承載了使用者的整個投資交易系統。

基於這一套邏輯,東財在PC網際網路時代攀登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擺脫了所有競爭對手的近身纏鬥,長成一個龐大的金融集團——當然需要補充一句,這一切更多是時代大勢的助推和產品自發的生長的結果,並沒有有誰可以在一開始就規劃出這一大盤棋。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興業證券-東方財富業務構成

【第2編輯室】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設計:一個故事,揭示瞭如何設計的

華西證券-東方財富歷史沿革及發展路徑

從東財的案例可以看出,也許只要能用一套工具,完整解決使用者的投資交易系統線上化需求,誰就可以拿到船票。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獲得了一套思考大體量多形態金融科技產品的分析邏輯,拿著這個邏輯你再去看現在的各大平臺、研究報告,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當然我們是產品經理,不是網際網路評論家,不能光說不練。既然有了這一套認知,那我們肯定會問:是否可以再複製下一個“三級火箭”?

不過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你更應該先問自己另一個問題:我不用三級火箭,是不是也能行?

我的答案是肯定有其他的方法能行,但是我現在還不知道它是什麼。不見得只有做“資訊+社交+交易”這條路才走得通,但是從這幾個角度切入,會比較保險:一來曾經的東財驗證過了這種模式,拿到了結果;二來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這幾個業務都是億級使用者規模的場景,使用者容量是足夠大的。

且不說太過複雜的場景,就說社交場合吧。

不管你踢不踢球,愛不愛足球,世界盃期間總是會聊上幾句足球相關的話題。同樣的,投資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社交貨幣,跟一個半生不熟的同事一起等電梯時,碰巧手機還沒電了,你可能尷尬得腳趾抓地,當場去世。

而這時如果聊聊股市,就可以輕鬆幫你贏得電梯到來的3分鐘時間。如果運氣好一點,碰巧最近有類似《大媽炒股忘記密碼,13年後去銷戶,發現5萬竟變成500萬…》這種新聞,你是不是都要燒高香了?

在等電梯這麼一個簡單的場景下面,就把三級火箭的三個組成部分都涉及到了。

有趣不?

四、網際網路巨頭的困局與出路

這一部分的內容,我就放在下篇來講吧。

開始下一篇之前,我留兩個問題給你,看能不能下面兩位解決他們的問題(注:以下為假設性場景,請勿對號入座):

雪某球運營同學的痛苦:投資者喜歡在我這裡討論市場和產品,可真要下單交易的時候,就立刻開啟支付寶或微信了——我該怎麼做,才能讓這些投資者在我的平臺上交易?

某財通產品經理的困惑:使用者在交易前,獲取資訊和投資決策都不在我這裡,他們往往是在B站看影片或是小紅書上聽了大V的建議後,才在最後一步開啟APP交易。——我該怎麼做,才能設計出一條完善的投資交易路徑,讓使用者在我的平臺上看資訊、做決策?

請期待下篇:《億級使用者平臺產品的設計之道(下)》。

注:

以上內容與我的任職機構無關,不代表任職機構意見,也不涉及投資建議。

我熱愛我司,我尊重友商,以上內容對兩者都沒有任何營銷或是貶低的含義,純工作探討(手動狗頭保命)。

張德春,微信公眾號:道是無,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A廠產品,前公募基金網際網路金融與技術負責人、平安壹錢包產品總監、Wind資訊移動產品負責人,專研(網際網路+金融)逾11年。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TAG: 東財火箭使用者交易系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