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面對老美密不透風的技術“圍剿”,國內半導體晶片市場在近幾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國家為了推動半導體產業水平的整體提升、打破西方的封鎖,下達了“在2025年實現70%晶片自給率”的鐵令,併為此推出了大量的扶持政策。

張忠謀反對國產晶片自給自足

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但沒想到的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居然公開反對我們走晶片自給自足的發展路線,張忠謀表示:

全球沒有任何單一的地區或者國家能夠建立完善的產業鏈,且還能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大陸應該專注晶片設計,盲目追尋給自給足不僅會拖慢技術發展速度,而且造成無謂的資源浪費。

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要大費周章的自己造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臺積電等使用美技術的企業無法給華為等中企代工,張忠謀的反對顯然是自相矛盾。

其本意是擔心我們實現晶片國產化後,臺積電在代工領域的地位會受到衝擊。

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當然,張忠謀之所以敢公開叫板,還有一個原因:

我們沒有造芯必須要用到的EUV裝置,而且ASML說過,即便給中國圖紙也造不出。

不可否認,EUV裝置含有十萬個精密零件、全球配件供應商更是超過了5千家,的確有不小的研發難度。

但是面對屈辱的“卡脖子”之痛,我們沒有知難而退的餘地,不僅要突破,而且還得加快步伐

。何況,EUV又不是神造的,零件再多能多的過“航母”?

首臺國產高精尖封裝光刻機落地

外界顯然是低估了中國科學家們技術攻堅的決心和實力。如預想的一樣,在中科院、清北高校等科研機構,以及上海微電子、華卓精科等裝置廠商的團結努力下,國產光刻市場在近兩年不斷傳出著技術破冰的好訊息,所有人對高精尖光刻裝置的國產化都充滿了信心。

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果然,近日上海微電子就傳出了重磅好訊息:

自研的首臺國產高精度封測光刻機已經完成客戶測試,且與多家國內外企業達成了銷售協議,將於年底之前交付首臺裝置!

略微可惜的是,上海微電子此次釋出的這臺國產光刻機主要是用於封測領域,而非前道工序中的晶片製造環節。

但是,這並不能否認該裝置突破折射出的重大意義。

首先,該裝置的精度已達到了國際頂尖水準,填補了國內封測市場的空白。隨著它的量產,國產企業再也無需“人傻錢多”地去向三星等購買陳舊的二手裝置。

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其次,上海微電子打入國際產業鏈,不僅有助於提升市場認可度,而且在滿足國產廠商需求的同時,還能解決它在ASML壟斷環境下的市場營收難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國產光刻產業的發展。

最後,上海微電子用於晶片製造的光刻裝置已多次傳出突破的訊息,如今既已能夠量產高階封測裝置,那麼用於製造環節的中端28nm光刻裝置還遠嗎?

寫在最後

光刻領域一直是我們半導體產業中的最大短板,如今完善在即,

這意味著“中國芯”的未來將一馬平川,結合國內強大的製造市場,國產晶片必然將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擁有無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首臺國產高階封裝光刻機年底交付,張忠謀該服了,臺積電只能接受

資料不會說謊,據公開資料顯示,今

年我國在28nm工藝節點以上的晶片日產能已突破了10億顆

,而且還有八座晶片工廠正在建造,日產能還將再度大幅增長。根據行業預判,我們明年便可量產14nm晶片,這與上海微電子光刻裝置的落地時間高度吻合。

很顯然,沒有人誰能阻擋我們晶片自給自足的步伐,張忠謀也該服了。至於臺積電或可能受到的市場衝擊,從它幫老美提升5nm製造技術、卻在南京擴大28nm產能的那刻起,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TAG: 晶片光刻國產裝置張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