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獲批、擬募資37.5億,持續虧損的雲從科技何時扭虧為盈?

文/楊劍勇

4月6日,雲從科技上市獲批,意味著又一家持續虧損的AI獨角獸即將登陸資本市場。根據此前披露顯示,擬募資37。5億元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專案、輕舟系統生態建設專案、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在此之前,商湯、格靈深瞳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尤其作為AI四小龍之首的商湯受關注,吸睛無數。

那麼,對於持續虧損的AI獨角獸在在資本市場表現如何?整體來說,呈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雖然身處熱門賽道上的人工智慧領域,但市場對持續虧損的AI獨角獸有所擔憂。

商湯當前市值2023億港元(約1643億元人民幣),相比3.8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57%。而寒武紀、格靈深瞳均跌破發行價。

要知道,寒武紀上市之初受到資本青睞,且幾個交易日最高市值達到1191億元。驚歎資本力量的同時,這也是寒武紀高光時刻,目前市值246億元,相比此前高位市值已跌去79%,市值減少超945億元。

相比上市之初受到追捧不同的是,寒武紀進入長時間震盪下行,昔日千億市值不在、風光不再。在筆者看來,晶片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投入龐大研發資金,但高昂的研發支出使得造血能力差,盈利能力堪憂,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24億元,且虧損日益擴大。包括持續虧損的格靈深瞳,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相比發行價下跌32。4%,當前市值49。4億元,市值減少超23億元。

2018年至2020年,格靈深瞳分別虧損金額為7455萬元、4。18億元、7820萬元,2021年全年虧損預計為6841萬元,近四年累計虧損6。4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預計虧損為1968萬元~1312萬元。AI獨角獸商業落地以及持續的鉅額虧損是爭議焦點。

雖然人工智慧市場前景廣闊,但通往“詩與遠方”的人工智慧道路上,商業應用場景落地是AI獨角獸核心,這也是衡量AI實力重要依據。

IPO獲批、擬募資37.5億,持續虧損的雲從科技何時扭虧為盈?

雲從科技同樣面臨著鉅虧的尷尬局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虧損1.81億元、17億元、6.9億元,2021年1-6月預計虧損為3.24億元。三年半虧損總額達到28.96億元。

額外要指出的是,2019年虧損擴大主要是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元。需要指出的是,雲從科技披露中指出:所處人工智慧行業一方面面臨著商湯、曠視、依圖等人工智慧企業的競爭。

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海康威視等視覺裝置廠商推進對產品進行人工智慧賦能轉型的挑戰,整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為此,後期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若未來一定期間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主要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且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人工智慧行業政策出現不利影響,將面臨短期無法盈利。在筆者看來,科技巨頭完善的服務、場景落地能力等諸多因素,由此科技巨頭們也收穫著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紅利。

對於AI獨角獸來說,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有賴於AI場景落地能力。當然,盈利困難重重是擺在雲從科技眼前的問題。作為一家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受益於近年來各行業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需求旺盛,營收上得到快速增長。2021年上半年營收4。45億元,同比增長105%。

但盈利是AI獨角獸們當前最大難題。有意思的是,雲從科技測算預計盈利時間點將會在2025年。

IPO獲批、擬募資37.5億,持續虧損的雲從科技何時扭虧為盈?

雲從科技根據目前在手訂單以及對未來業務的謹慎預測,預計未來5年(2021年-2025年)公司的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 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64%。根據披露檔案顯示:結合目前經營計劃、在手訂單情況以及相關條件假設,若公司進行測算假設的扭虧為盈的條件均可達成,基於此測算,扭虧為盈的預期時間節點為2025年。初步測算資料,不構成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

從營收來看,隨著各行各業利用AI技術進行創新,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各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落地,對於這條賽道上的玩家來說,營收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透過提交科創板上市獨角獸們所披露的資料來看,營收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這主要受益於人工智慧已成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伴隨各界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將有所增加,人工智慧應用加速落地,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在2021年達到885。7億美元,並在2025年增至2,218。7億美元,五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26。2%。我國作為全球重要人工智慧市場,隨著AI應用的不斷落地,中國市場規模將以24。4%的CAGR增長,有望在2025年超過184。3億美元。

只是透過AI獨角獸相繼披露經營資料來看,高額的研發投入佔比以及持續的虧損,登陸資本市場後能否得到投資者青睞,面臨巨大考驗,其核心還是在於自身造血能力以及人工智慧商業應用場景落地。在幫助各界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將會有望獲得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

TAG: 人工智慧AI獨角獸虧損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