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未收回成本,發展6G是否操之過急?

關於6G的研究,全球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有人認為啟動6G研究要趁早,有人認為5G尚未收回成本便研究6G是操之過急。這意味著行動通訊行業發展到今天,又走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近日在全球6G大會上,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就提出了對6G發展的冷思考,引發業界熱議。

楊峰義認為,當前行動通訊發展存在以下5方面問題:一是對專利的過分渴求導致技術過剩;二是對未來願景的認識與現實脫節;三是疊加建網,系統越來越沉重;四是功耗日益增加,成本居高不下;五是對行業應用缺乏基本的把握。因此需要深入思考6G對運營商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要簡化功能,突出重點,做好通訊本身,不盲目擴充套件。

此前國外運營商也對6G的發展提出質疑。沃達豐集團網路戰略總監Santiago Tenori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人需要6G。業界應該讓6G成為一個‘非G’(a no-G。意即‘5G之後再也不要有6G’)。”英國電信集團的首席架構師Neil McRae在2017年和2021年均表示:“我希望5G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以及最後的一代行動通訊。希望我們不需要6G。”

分析質疑背後的原因,有分析師認為,運營商過去幾十年在各代移動通訊系統的投入累計達萬億,導致財務壓力越來越大,卻沒有實現自身的復興。因此,歐美電信運營商對於目前投巨資建網的6G持觀望態度,也對行動通訊十年一次的代際更替心存疑慮。

這對運營商而言確實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這意味著行動通訊基礎設施行業可能走到了十字路口:是依靠產業發展慣性,繼續沿著既有產業和技術路徑前進;還是主動打破思維定勢與行業壁壘,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融入更廣闊的ICT產業空間?產業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與抉擇,必將影響6G週期中的技術路線、資源投入以及產業格局。

筆者認為,

雖然6G當前還處於研究階段,但突破重重技術難關需要時間。

隨著5G逐步推廣,現在開始規劃6G恰逢其時。6G是未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各國紛紛成立組織、啟動6G研發,新一輪移動資訊產業科技革命與科技競合大幕拉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曾講過,6G已成為國家戰略競爭的高地,我國重視6G的研究理所當然。

據瞭解,6G網路的發展是基於5G網路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以及ICDT的融合趨勢,不斷提升行動通訊網路的能力。6G網路將吸取5G的經驗教訓,基於數字孿生進行持續的網路狀態預測和自動最佳化,從而實現“治未病”和“0”維護的效果,使能網路的高度自治。與此同時,傳統行動通訊網路是圍繞通訊面來設計的,主要提供通訊能力,勢必需要在後續的網路體系裡引入資料面、計算面、智慧面、安全面,把大資料、AI等創新能力統籌起來,更好的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必經之路。否定6G的專家也指出了6G發展面臨的挑戰。

例如6G將在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高密度上同步擴充套件無線覆蓋,面臨巨大挑戰;6G的研究還需要注重頂層設計和架構研究,注重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注重跨界融合創新,並建立全球統一的標準等。

雖然挑戰重重,但是要知道任何一代行動通訊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此

我國既要保持5G的發展勢頭,還要為6G發展鋪平道路,才能在全球行動通訊發展過程中不“掉隊”。

據瞭解,我國早在2018年就啟動6G研發,併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預計6G在2030年左右商用,因此制定了兩個階段的計劃。第一階段(2018年-2025年),開展6G願景需求研究,6G潛在關鍵技術研究與驗證,6G概念系統設計與驗證;第二階段(2026年-2030年),開展6G標準制定、產品研發與產業推進、商用及應用培育。

未來3-5年將是6G關鍵技術突破的戰略視窗期,因此我國行動通訊產業企業應持續積極探索6G的發展程序和路徑,築牢6G基礎、培育6G產業和應用生態,進而推動實現“6G重塑世界——數字孿生、智慧泛在”的美好願景。

End

作者:程琳琳

責編/版式:範範

稽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

點選瞭解“東數西算”產業發展論壇

我就知道你“在看”

TAG: 6G通訊5G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