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

專欄」

說起閱讀電子書的產品,可能大多數人能夠想到的是亞馬遜的Kindle。而國產的掌閱,雖然憑藉其早期的電紙書產品,以及最新的smart系列產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卻因為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問題頻繁被吐槽,正在被越來越多使用者拋棄。

而且,外有閱文集團的步步緊逼,內有營收增長壓力的掌閱科技,也正在面臨著新的內有外患,在資本與發展的雙重壓力之下,似乎其發展路線也有所扭曲,恐怕很難迴歸初心。

價格定位高階,但品質與服務卻差強人意

據瞭解,早期掌閱電紙書,就在使用體驗上有諸多不足。例如,有使用者反饋,只能按畫面方式整理,不能建立資料夾,購買的圖書就無法整理。而且,沒有詞典、保護套等功能與配件,也時常被使用者吐槽。

近年,雖然其產品也在不斷迭代,並陸續推出了Smart 2、Smart X等更加高階的產品。但是依然有一些“硬傷”級別的缺陷,讓使用者紛紛表示不滿。

首先,在價格上,掌閱打著高階的招牌,雖然價格奇高,但是產品功能與質量卻差強人意。以其最新推出的smart X為例,在掌閱科技 iReader Smart X 推出後,其售價為3699,要知道,一般的Kindle產品,價格也不會超過2000元。

儘管其尺寸比 Kindle 更大,也增加了對手寫筆的支援,甚至宣稱因為左右邊框比 iPad 更寬,理論上應該能減少握持時的誤觸,但實際上因為 Smart X 沒有邊緣防誤觸演算法,日常使用中還是難免誤觸翻頁。鑑於價格高昂,功能上卻存在槽點,很多已購使用者甚至建議,購買掌閱Smart X,不如買一個iPad來得實在。

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而且價格高於Kindle,看似高階的掌握電紙書,產品質量並非高人一等,相反,各種品質問題不斷,投訴之聲四起,早已讓其品牌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例如,很多使用者找客戶投訴,石沉大海,就會到貼吧吐槽,直言掌閱smart X續航時間太短,還會機率性宕機。

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其次,產品內高質量圖書內容的匱乏,讓其陷入使用者出走的惡性迴圈。據知乎網友吐槽,近年掌閱大批次下架諸如阿加莎紅黃藍合集等超大合集,這種內容豐富的合集,是20年前即深受歡迎的超級划算合集,但是目前在平臺上卻寥寥無幾。

而且,運用與現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類似的所謂智慧推薦技術,掌閱自動推薦的網文,也讓使用者感覺沒有營養,久而久之,使用者認為這並非是智慧推送,而是對讀書場景的嚴重干擾。

據瞭解,高質量圖書消失不見,並非只是單純下架,而是掌閱另有算盤。例如,歷史類題材的圖書,平臺先後推出了易中天先秦到宋元,易中天先秦到元明,據透露,將來還會出先秦到民國。這對於那些希望大量收藏高質量合集產品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再次,其過去常規的營銷活動早已名存實亡。例如,過去每週鉅惠一個套裝的業務,使用者只需要99閱餅即可購買大秦帝國套裝,現在卻被直接砍掉。如此一來,過去的優惠折扣,也蕩然無存。因此,對掌閱的老使用者來說,是名副其實的打擊,而對新使用者,更是赤裸裸的收割。

另外,據一些掌閱的使用者在社交媒體反饋,其每週的優惠券,也是套路滿滿,會員升級贈送的禮品,毫無價值。這樣的運營手段,著實讓新使用者剛到平臺就被大肆收割。老使用者更是因為熟悉“行情”,直接將新使用者“勸退”。

據「於見專欄」觀察,近期掌閱產品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或許是因為其面臨資本的壓力,以及急於變現的焦慮。雖然掌閱在春節過後經歷了一波熊市,股價只是小幅波動未傷筋骨,但是其急於變現的經營壓力,卻早已暴露無遺。

例如,大多數選擇電子書,本來是想避免廣告的打擾,安安靜靜的看書。但是,在掌閱產品上,隨處可見的廣告植入,讓使用者不堪其擾。甚至有些使用者表示,因為看過的書都在掌握上面,想解除安裝卻又十分無奈。由此可見,一些掌閱的老客戶,對其是多麼的“恨之入骨”。

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據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盜版氾濫成災,目前隨時國內版權意識的增強,電子書的版權費用持續增加,讓掌閱這類依靠其它內容產出機構的平臺經營成本直線上升。另一方面,掌閱不僅自己沒有什麼可以賺錢的影視IP,也沒有太豐富的創造營收門路,迫於經營壓力也有幾分不得已。

因此,掌閱APP也便成了其另一個生財之道。或許,這也是其APP廣告橫行霸道、體驗糟糕透頂的根本原因。只是,如此急於變現的舉動,勢必會讓其陷入使用者出走的困局。從長期來看,此舉更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掌閱的尷尬:內有憂患外無救兵

掌閱的發展現在有些困難,早年錯過了好幾次網文風口。當年騰訊強勢進入電子書閱讀行業,直接買下了網文的半邊江山,成立閱文集團,並拒絕與掌閱繼續合作,由此,掌閱也不得不下架了近乎三分之二的網文,導致掌閱元氣大傷。

危機感來襲的掌閱,也深知加大電子書版權購買的重要性,只是掌閱再也無法專注經營網文及IP孵化,而是不得不著手研發電紙書閱讀器。與此同時,因為其無財團背後支撐,也無法像閱文一樣一樣背靠騰訊等財主,財大氣粗。其營收壓力,也是自其電紙書閱讀器業務有了起色之後才開始的緩解的。

但是不難看出,掌閱目前的地位仍顯尷尬。一方面孵化IP業務缺少各種資源扶持,遲遲不見佳作問世。另一方面,電紙書閱讀器產品的銷售雖然有掌閱即可重金加碼,但是依然需要依仗平臺的移動應用與內容型產品。要知道,目前閱讀市場,基本被騰訊與阿里霸佔。以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為例。

透過該集團下的品牌矩陣,就足以看出,目前國內的閱讀市場,除了阿里與掌閱分得一杯羹以外,已經基本被閱文集團霸佔。

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由此可見,在內部營收增長乏力、外部友商的步步緊逼下,掌閱的處境已經十分困難。原本應當依託其APP,帶來更多商業機會的掌閱,不得不靠電紙書等硬體產品打天下。而在內容供應、版權資源等方面,其與背靠騰訊財團的閱文集團相比,可謂相形見絀。

因此,其與閱文集團同臺競技,早已勝負已分。只是,其是否能夠透過區區幾款電紙書產品突出重圍?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形勢不容樂觀。不過,自從頭條系投資入股後,情況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2020年底,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掌閱)釋出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成湘均和張凌雲擬透過協議轉讓部分股份的方式,引入位元組跳動全資子公司量子躍動作為公司重要股東。位元組跳動以11億元的價格獲得掌閱11。23%的股份,成為掌閱第三大股東。

由此,掌閱科技原本佔據國內網文市場前三,卻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做後臺的僵局就此打破。根據相關市場份額的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數字閱讀領域,騰訊的閱文以25。2%的市場份額牢牢佔據第一,掌閱與阿里旗下的書旗小說分別以20。6%、20。4%位居二三位。

不過,有了位元組跳動旗下頭條系的產品矩陣助力,掌閱恐怕仍將無法與閱文集團匹敵。要知道,二者的差距不在於流量的引入,更在於掌閱缺乏足夠有影響力的IP。據瞭解,閱文通“自制+主投主控+聯合開發”的模式出品了像《全職高手》《慶餘年》《鬼吹燈》等不計其數的熱門網劇和動漫作品。但是掌閱目前仍以數字閱讀為主,在IP創作與改編上,卻無法與閱文同日而語。

類似《女醫明妃傳》等優秀作品雖然偶有冒出,卻寥寥無幾。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位元組系旗下的抖音、火山小影片、西瓜影片均非長影片網站,對於IP的開發價值非常有限。

「於見專欄」位元組跳動對於掌閱的真正幫助很大程度上將體現在IP的孵化端,具體可能體現在引流方面。例如,公告中提及“位元組跳動應給予掌閱旗下閱讀產品在其體系內平臺的廣告投放、商業化服務、內容授權、搜尋、技術平臺支撐等方面 有別於網文行業其他公司的傾斜支援。”

被頻繁吐槽的掌閱電紙書smart X和smart 2,水有多深?

透過公告內容,不難理解,抖音、今日頭、西瓜影片今後給掌閱在流量引導方面的支援力度應該是獨一份的。只是,單靠並不十分相關的流量引入,位元組跳動的入股,能否彌補掌閱科技在內容方面的不足,扭轉其富有影響力的內容IP缺乏的現實問題?依然要打一個問號。

結語

掌閱科技早期在網文變現這條商業化道路上,顯然是成功的,沒有背靠網際網路大廠投資入股,卻能重進這個大市場的前三甲,也實屬不易。但是,其侷限性在於,在其不斷加碼電紙書、Smart系列新品的研發中,已經逐漸忽視了其平臺能夠存在價值的根本。

古語有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很顯然,掌閱的商業化,首先是依託在網文閱讀這個消費場景,而當內容體驗、閱讀體驗都蕩然無存、讓使用者不堪忍受,其透過電紙書等進行商業化,恐怕也是一個偽命題。不過,掌閱科技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如今有了位元組跳動的流量扶持,倘若其能補齊短板,順利掰回一局也並非沒有可能。

TAG: 掌閱使用者電紙閱文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