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不修不直溜!大喊“種樹不種草”的知乎,已成軟文森林?網友:滿眼廣告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賈建亮

小樹不修不直溜!大喊“種樹不種草”的知乎,已成軟文森林?網友:滿眼廣告

知乎上市一年,燒錢換增長的路還能走多遠?

2022年3月14日,知乎(ZH。US)釋出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2021年總營收為人民幣29。59億元,同比增長119%;淨虧損為12。99億元,而2020年為5。18億元,同比擴大150。95%;調整後(非公認會計原則)淨虧損為7。47億元,2020年同期為3。38億元,同比擴大121。36%。

知乎陷入增收不增利尷尬處境,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廣告成本和營銷費用的增加。

據財報披露,知乎收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知乎的廣告服務執行成本和內容相關成本增加,以及2021年使用者流量的快速增長,導致的雲服務和頻寬成本增加。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使用者規模,知乎在銷售和營銷費用上也同比大幅增加,原因是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而提升了相關推廣和廣告費用支出。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在2021年1月13日舉辦的2021新知青年大會上公開表示,“以知乎各領域創作者為中心,為使用者創造價值,將是知乎的長期戰略。”彼時,知乎也做出了在2021年再投入數十億元的現金和流量,繼續加大對創作者支援的計劃。

而如今的知乎,內容質量與商業化的矛盾似乎還在升級。

3月14日,在臨近知乎2021年財報業績釋出的前半個小時,一位在雪球平臺上擁有4萬餘名粉絲的使用者“港美王海天”釋出了一則懸賞討論帖,“大家還用知乎?用或不用的,原因?”

目前該帖子下共有109條評論,獲得發帖人最高獎勵的是一位名為“魔鬼不發芽”的網友,其留言到,“以前研究不懂的公司、行業資訊和專業知識,還是會去知乎搜一搜,但現在翻到最下面,經常有各種營銷資訊加持,搞得不勝其煩。”

一位使用了知乎7、8年的資深使用者也有這樣的感觸,他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現在去知乎搜尋問題,都是比較憤青、不理智的答案,而且絕大多數的回答下都是商業推廣,有的回答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個廣告,有時候甚至需要去掃碼、點連結或者新增他的個人聯絡方式,對方才能為你提供一些更為專業的答案。”

使用者感受到的知乎的轉變,主要原因在於其商業化程序快速擴張。據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知乎增長最快的當屬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9。74億元,同比增長617%。對比之下,付費會員業務收入為6。69億元,同比增長108。6%;包括職業培訓和專業課程的線上教育服務,以及電商業務為主的其他業務,2021年收入為1。56億元,較2020年增長196%。

面對網友的質疑,知乎似乎早有察覺。2021年12月17日,知乎釋出了一個特別的影片《知乎的森林》,正式提出“別處種草 知乎種樹”的內容營銷理念。按照影片闡釋,知乎將內容創作者、品牌商家在知乎的成長比喻為“種樹”,區別於種草模式,種樹模式更系統、更專業、更可信、更長效。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記者表示,知乎想要從專業內容走向有專業背景背書的泛知識內容,本身就是一個尷尬的平衡木,尤其難獲得鐵粉們的認同。“廣告和內容之間還是要形成間隔,保持使用者黏性,促進使用者數量增長,而不是讓使用者被廣告以及含有廣告的內容過度消費。”

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下,企業可選擇的口碑營銷推廣方式,無外乎軟文、問答、百科、搜尋引擎最佳化、短影片等。而作為生命力最強的一種廣告形式——軟文推廣,更是備受品牌主的喜愛,這也是知乎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最擅長的服務。

而就在15日結束的315晚會上,“被操縱的口碑”一事剛剛被被點名。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記者,操縱口碑是飲鴆止渴的做法,不能支援網站持續發展。短視的利益驅動的運營做法,會給平臺運營帶來一些短暫的愉悅感。但一旦上癮,必然會給平臺招來巨大的反噬。

“本質上,口碑營銷就是對原有內容品質和使用者群體上的消費,其發展空間和增長,都是在消耗知乎既有根基,如果知乎的成長和擴充套件跟不上對根基的消耗,則很快陷入窘境。”張書樂說。

對於知乎未來如何平衡內容與商業化?張孝榮認為,社群商業化是一個行業性難題,在網際網路20多年發展歷程中,許多有名的網路社群均失敗於商業化探索。“知乎如果要走的長遠點,需要關注平臺減汙,而不是報表減虧。”

張書樂給出的建議是,口碑營銷是否符合產品的本質,需要自然釋放的各類口碑與分析評價來達成一種立體形象,內容平臺方人為的進行操縱,很容易讓品牌形象扁平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壓抑部分真知灼見。

未來如何驅動知乎的商業化,周源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獲得感’對社群生態建設產生了正向影響,並推動知乎的商業化程序。”據瞭解,截止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MAU)為1。03億,同比增長36。4%,平均月付費會員數為610萬,同比增長102%。

TAG: 知乎2021內容商業化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