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一文讀懂華為戰略管理方法和工具

那為什麼這幾年學習華為的企業越來越多?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華為耀眼的發展軌跡,使得其他中國企業極少可以與其比肩。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傳統民營企業自身的發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希望能夠學習並移植華為的模式,以解眼下的困境。所以,近年來組團去華為參觀學習的企業一直絡繹不絕,大家都想透過各種方式一窺究竟,以參透華為這些年來高速發展的秘密。

而在諸多華為的管理實踐中,除了《華為基本法》、華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些之外,華為的戰略管理也是近幾年正在興起的方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的關注。

相信那句“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更是讓每一位企業管理者和戰略管理領域人士印象深刻。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很多企業在參加了相關培訓,或者探訪了華為公司,在知曉其戰略管理方法以後,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希望可以學習和引入,無論是系統方法還是某一工具。

華為2003年第一次作戰略規劃,是引進美式的VDBD模型,2006年換了IBM的BLM模型。是IBM把VDBD方法論買斷了,最佳化後形成BLM模型。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華為建立了戰略管理流程DSTE。

一、華為戰略管理的四個內涵

1、以客戶為中心

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所有的價值觀裡面最核心的,如果其他的跟這個有衝突,肯定是以這個為基準。

以客戶為中心,從邏輯上來講,在華為定義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簡單說就是我們在任何的客戶介面保持一顆敬畏的心,讓我們的服務超出客戶的預期。

第二個層次,是我們的管理體系以客戶為中心。

這個是華為很核心的部分。可以看到,雖然華為的業務不同,之前是2B的,但是去做2C的時候,瞬間就成功了。因為我們對管理體系的理解非常深刻,基於這個管理體系的能力非常強,但是裡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客戶為中心,如果出了這個本質,可能是浪費錢。

第三個層次,價值觀和文化的以客戶為中心。

簡單理解一下:要把臉對著客戶,把屁股對著老闆。

如果有誰做到這樣,就是一名優秀的主管。當然老闆可能有一時的不爽,但是長時間這樣幹活的話,一定是被更多的BOSS提拔。

民營企業是沒有套路的,必須以客戶為中心。

以客戶為中心的目的是什麼?

正泰電器的副董事長給我總結了一下,他說以客戶為中心的本質,是以利他之心,行利己之事。

什麼是利己呢?

在華為有兩個字叫“機會”,可以說機會是我們整個戰略管理的一箇中軸。

華為的狼群文化是華為組織能力的一個核心文化,狼群文化的第二點叫責任結果為導向,第三點叫團隊合作,但是狼群文化的第一點是什麼?是機會。如果機會錯過了,什麼都錯過了。

如果我們構建能發現戰略機會點、抓住戰略機會點的能力,應該圍繞著什麼構建?

如果這裡有產品開發,產品規劃、技術規劃應該是圍繞著什麼規劃?

組織能力要構建,按照什麼來構建?

都是這個詞——機會。

機會是整個管理的要素,但是我驚訝的發現,中國的絕大部分企業,基本上是老闆一個人幹。對於戰略的轉型、對於戰略的選擇、對於戰略點的發現,通通都是老闆一個人乾的,這有重大的問題,所以中國的老闆非常非常的辛苦,也很苦惱。

換一個邏輯,我們看看華為11月發的一篇文章,任總要求未來三年,華為核心幹部的考核指標,第一個就叫戰略洞察力。

華為高管未來三年考核的指標,不是業績,是戰略洞察力。戰略洞察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發現機會,所以要提升整個組織的戰略洞察力。

任總早就不管業務了,那這些戰略點是誰發現了?是公司的高層主管、中層主管們,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要提升主管的戰略洞察力。

所以以客戶為中心的邏輯是,以客戶為中心去發現我們未來的戰略機會點在哪裡。

2、以目標為導向

中國現在有很多的老闆都能夠發現機會。

考核指標的輸入是什麼?是考人嗎?不對。是考核業務?那考核業務的輸入是什麼?業務流的輸入是什麼?老闆最希望的是什麼?

老闆希望的是戰略目標,所以老闆既要當期的業績,又要遠期的格局,這個才是老闆要考核的。

另外一個問題,組織能力。

我們構建組織能力要花錢,要花很多的錢,老闆很擔心這個錢打水漂了。就是組織能力的構建應該圍繞著什麼構建?錢要花在刀刃上。

是什麼?就是戰略分解下來所需要的組織能力,就是我們人力資源部急需發力的。

這個錢要花在刀刃上,如果你能把這個講明白,老闆是很願意花錢的。

這個裡面最核心的東西,就是以目標為導向。目標就是把機會點透過一定的方法分解成一個個里程碑。

圍繞這個目標幹嘛?做戰略解碼。

戰略解碼有兩個邏輯:

第一個邏輯,就是把各個組織的考核指標和戰略目標對齊;

第二個,把這些目標需要的組織能力分解清楚,把人力、財務預算跟我們的目標對齊。

如果說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在全球範圍內還不算頂尖的,頂尖的也還是迪士尼,美國企業也還是最頂尖的;但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執行力,華為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非常非常優秀的。

所以,戰略能解決人力資源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價值創造。

我們2011年引進了戰略解碼,能夠把戰略很好的分解到各個組織,把戰略需要的組織能力構建起來,讓損耗越來越小,讓執行效益越來越高。

3、戰略管理流程

從很虛的戰略意圖、戰略思考變成很實的人力預算、財務預算的考核指標,從虛到實完整的過程,就是戰略管理,而且是一個閉環的管理流程。

華為有2B、2C,有大客戶也有小客戶的業務,為什麼這麼複雜的業務,能管理的這麼高效?

我們有算過,人均研發人員的銷售額,我們已經超過1000萬人民幣了,這個數字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頂尖的。這麼複雜的業務怎麼做到的?

核心的就是這個戰略管理,它不是華為創造的,已經應用了很多年,結合我們中國的特色後在華為運營效率更高。因特爾整個的管理體系和華為的一摸一樣,但是效率沒有華為的高。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是管錢嗎?是管人嗎?是管流程嗎?

管理的本質是打造最簡單高效的主業務流,我們也叫“打造最簡單高效的價值創造流程”。

我們要有價值創造,沒有的話,後面就是虛話。

什麼是價值創造流程?就是我們講的主業務流,就是以客戶需求為始,專門的一個流程,我們整個的管理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這個流程越來越簡單高效。

老闆創業的時候,只負責主業務流,其他的都沒有做,就是想把客戶服務好,客戶把錢付給我,我讓客戶更滿意,讓成本更低,就是這個邏輯。

但是隨著組織發展越來越大,就容易忘記了這個本質。管理不是管人,不是把東西管複雜,不是把流程管複雜,流程也是為業務服務的,要構建最簡單高效的。

這裡也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公司,他們的價值創造流程是不一樣的,

4、不斷變化

現在中國的絕大部分的企業,都面臨著客戶需求發生變化。傢俱行業都是2C的採購,現在更多的會面臨2B的,隨著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有錢,更多人會需要高品質的整體解決方案,我不希望東買一個,西買一個,顏色搭配有問題,品質格調也不一致。

所以未來是會發生變化的,絕大部分的行業都在變。

主業務流還受一個因素的影響,叫戰略目標。我們是以我們的目標客戶為中心的,而這個目標客戶的選擇,就是我們選擇戰略目標來確定的。

我們從賣產品轉移到賣解決方案,從做2B的生意轉成做2C的生意,從做中國市場轉型做海外市場,這種變化一定會引起主業務流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目的,都是希望用這些業務流的確定性去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繼而把這些不確定變成確定。

二、華為戰略管理的概念流程

為是如何做戰略管理的?廣為人知的BLM模型具體怎麼運用?BLM、BEM、DSTE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平衡計分卡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1、華為是用BLM做戰略的嗎?

整個戰略管理流程叫DSTE ,開發戰略到執行(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ion);BLM是一個統一的工具,不管是銷售線、品牌線、職能線,最終做戰略都會用到這個工具。

2、BLM的框架是什麼?

BLM最重要的是在左側,就是之前來自美世的體系,市場洞察、戰略意圖、創新焦點、業務設計。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首先是差距:包括業績差距和機會差距,三個視角:競爭視角、未來視角、客戶視角;

其次是市場洞察:看競爭對手、看行業趨勢、看客戶和市場、看技術;

然後是戰略意圖:市場洞察可能會改變你的戰略意圖,所以它在市場洞察之後;

創新焦點:這個可能是設計出來的,也可能是一不小心做出來的;

業務設計:根據前三個點的輸入變成你的業務(6個方面:選擇什麼樣的客戶群、用什麼價值主張來吸引客戶、利潤獲取模式、業務範圍、難以複製的戰略控制、風險控制)。

這是左邊的部分,右邊沒什麼內容了,就是匯出關鍵任務,就是我們的戰略解碼,從業務設計到每一個人要確定哪些關鍵指標,關鍵任務和關鍵指標考核是放在一起的,它每年都有更新和變動。

這個是戰略方法論,但是做出戰略規劃之後,更重要的是執行體系,這方面華為做得比較強,包括預算體系、組織設計、績效激勵,如何對準戰略,這套體系非常強。

所以純粹學習BLM意義不是很大。

3、戰略解碼執行怎麼做好?

戰略規劃書出來之後,指標集輸出的過程中,看參與人是誰。

如果是一群對業務不懂、對市場不瞭解的人,給你上個指標,這不是紙上談兵嗎?如果是戰略管理部門的人,天天在這裡討論指標,那就完蛋了。

一定是來自一線的、打過勝仗的高層來參與這個討論。華為有一個“潛規”,如果不是市場一把手來彙報業務戰略規劃,那就不要彙報了,這次會議就不開了。

4、華為的戰略執行用什麼方法?

華為在戰略執行這塊,一直有2個體系。

在2013年之前華為很少做戰略解碼,解碼的過程就是拍腦袋的過程,大家一起研討。

華為也一直在對標三星,2013年引進三星的一套方法論叫BEM——戰略執行管理,就是所謂的戰略解碼,是在做中長期戰略規劃之後,就是BLM中戰略解碼把sp做好之後,第一次解碼的時候要輸出關鍵指標考核體系,這樣未來做考核的時候就比較方便。

5、我們戰略已經確定,也用平衡計分卡匯出了KPI和行動方案,也聚焦在了3-5個指標上,但還是會有衰減,考核出來結果還是有偏差,感覺他們的分數很高,但是戰略還是沒有達成。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

平衡計分卡只是解碼的四個維度,並不是方法。比如說考核採購的第一指標是質量,第二指標是交期,第三指標是成本,這三個指標怎麼去平衡。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平衡,但是不能負責解碼。

(關於平衡記分卡,可以看這篇文章:終於把平衡記分卡講明白了!)

3-5個指標應該沒問題,並不是因為考核少而衰減,反而是多而衰減。考核指標只考主要方面,這是對的。

戰略做好之後,落地確實是個難題,要靠整體的組織能力。

華為的戰略落地用“三駕馬車”來保障:

財務預算

業務流程

人力資源

……

6、企業的變革應該從哪些地方切入?

很多組織變革都喜歡從IPD流程著手,我們發現成功機率不高。用原華為移動解決方案總裁的話說:人員的動力問題都沒解決,怎麼能成功?

服務這麼多行業冠軍之後,我們發現有趣的現象,他們的管理基礎與華為相比可能不是一點點,那是很大一段距離,可能是20年的差距。

我們現在發現變革的第一個切入點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模組有3個抓手:

第一個抓手是績效激勵體系;

第二個抓手是幹部隊伍體系;

第三個抓手是文化假設。

第二個切入點是戰略,保持上下對齊一致性。

第三個切入點才是IPD等一系列的業務流程。

7、像我們這種國企以及傳統企業,動力系統打造有什麼好的方法?

激勵有很多東西,不僅僅是股權,晉升體系、榮譽、工資獎金都是激勵,國企也一樣,有很多激勵手段可能沒有啟用,有一些激勵手段可能放錯了地方。例如,不要搞平均分配而是要給奮鬥者。

激勵變革,用四個字概述:增量分配。

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在這個邏輯下就能激發組織活力。

戰略管理賦能

內訓工作坊

現在很多企業在學華為,但能學好的很少,主要是因為底層邏輯的不同,管理假設的不同。表面上是學華為,其實用的還是傳統思想。

為了幫助企業深刻理解華為戰略管理,華思華智庫邀請多位華為退休副總裁用2天時間結合企業實際狀況,利用華為戰略管理方法論為進行戰略管理賦能

內訓工作坊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華為內部解讀:任正非最厲害的秘密:管理團隊的12條鐵律,終身受用

成功的

管理變革是企業業務發展的重要支撐。

為幫助企業少走彎

路,提高變革成功率,華思華智庫奉獻了系統解決方案:

TAG: 華為戰略客戶管理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