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中文線上:以文字多形態啟用網文產業密碼

“迭代”“免費”“主流化”幾乎是所有網文企業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的關鍵詞。同時,網文行業高度固化的格局開始鬆動,各大網文企業“花式收割”的故事一輪輪上演。21歲的中文線上作為國內原創文學的領先企業之一,自然也忙碌其中:深耕網文賽道,不斷探索新天地。在中文線上高階副總裁李凱看來,“借勢”和“造勢”是中文線上戰略轉折期的重要法寶。

21歲的中文線上:以文字多形態啟用網文產業密碼

李凱,歷任新浪網產品市場總監,萬達院線營運中心常務副總經理,CGV中國區副總裁,樂視影業COO,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總裁助理兼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20年11月加入中文線上,現任中文線上高階副總裁。

01

巨頭們選擇中文線上做對了嗎?

資本的嗅覺永遠是靈敏的。年初,中文線上一口氣釋出了數則重磅訊息,深圳利通(騰訊旗下)、閱文、七貓(百度旗下)成為中文線上戰略投資方,由此形成了由中文線上、閱文、七貓、騰訊為核心的網文聯合體。此次合作被業界認為是網文行業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戰略合作,給足資本市場想象空間。

中文線上高階副總裁李凱表示,對於中文線上而言,騰訊、閱文、七貓已與中文線上合作多年,各方在技術、流量、內容等方面擁有突出優勢。

中文線上此次引入戰略投資夥伴,一方面

將原有的合作關係強化上升到更深層次、可持續的業務合作,進一步推動聯合體內各方的協同發展;

另一方面

,各方的入局提升了中文線上在流量與內容上的分發水平,加強了中文線上網文IP變現能力,深化了其在“文學+”戰略發展方向的前行能力。

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講,這次合作具有深遠影響。未來網路文學行業的發展需要擁有很好的結構支撐,而結構的關鍵在於良好的穩定性。此番資本的協同有助於網文企業利用優勢融合撬開新的市場增量空間,為探索形成穩定的商業結構、創新更多的發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顯然,這是一次多贏的合作。然而中文線上在成為焦點的同時,質疑聲也相應出現。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憂,中文線上雖然擁有龐大的內容版權,但

面對多家合作伙伴“共分一杯羹”時是否能夠平衡好後續版權合作和分發?

面對這一質疑,李凱迴應道,中文線上擁有的數字內容資源超460萬種,與600餘家版權機構合作,駐站網路作者超過390萬名,與各大主流閱讀平臺合作,對版權作品進行全渠道分發。本次資本合作展現了中文線上數字版權內容的行業價值,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原有業務模式進行了升級,但中文線上原有發行策略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其依舊會將持續生產優質內容作為核心,根據合作各方的不同需求進行合理分發,根據合作平臺的商業定位去判斷生產的內容最終是走向免費還是走向付費,因此並不用擔心“共分一杯羹”導致的資源不足和分發失衡的現象出現。

02

網文+音訊/影片的老組合

中文線上玩出新花樣

隨著網文行業的進一步成熟,IP價值在內容行業得以持續釋放,新的創作形態不斷影響到網文產業下游,整個網文市場近幾年保持著快速發展。然而,難以忽視的是,網文字身的市場空間比較有限,成長速度也會逐漸趨緩,網路文學新使用者增長和現有使用者留存兩方面都呈下降態勢。

這是否預示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將要走下坡路?李凱否定了這一說法。

理解行業是走進行業的前提條件。他認為:“單純地以網路文學的使用者增長量來衡量網文市場的發展變化,已經是在用過去的眼光看待現在了。當下中國欣欣向榮的文娛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不斷湧現的優質網路文學作品作為基礎的,因此

網路文學的價值已經不僅僅是依靠文字分發來體現,而是將網路文學衍生到動漫、音訊、網路影視行業、商業授權,甚至於院線電影等多重疊加產生的核心商業價值總量作為衡量標準。

目前基於網路文學的內容衍生行業呈現著高速增長態勢,後續發展空間非常大。好風憑藉力,這將會對網路文學IP品牌化發展路徑產生很大影響,也會驅動行業整體化推進,因此要以更立體的視角去看待網文產業的發展。”

那麼如何啟用網文產業多維一體化的想象力?對此,網文企業都在積極地尋找並嘗試基於文字創作之外的各種迭代的產品形態。而“網文+音訊”與“網文+影片”在IP改編領域並不是個新鮮的概念,但就在最近,有聲書、微短劇等新的IP賽道正在開啟新局面。2021年中文線上也試圖以此為契機,在IP孵化的各個方面進行積極嘗試。

談及有聲書改編,李凱認為,2020年前各家內容公司比拼的是內容儲備量以及從文字轉化到音訊的效率。但從2021年開始,音訊市場開始朝著成熟化方向發展,從原來單純的技術導向和內容儲備導向慢慢轉移到創作導向。中文線上將乘著這趟“快車”,聚力主打“創作能力”與“科技能力”兩條線。一條線以人工創作為導向進行內容精品化佈局,基於好的內容庫資源,從編劇導演團隊建設、聲音、特效等不同部分對重點作品進行打磨;另一條線是以技術為導向的人工智慧化佈局,引入AI主播技術手段,提升從文字到音訊的轉化效率,以雙向發展驅動基礎內容建設。在合作方面,音訊內容將面向整個市場開放,保證內容質量和數量不斷升維,使中文線上更高效地推進其以內容生產和版權分發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快速迭代。

除此之外,中文線上還嘗試開拓網路文學在音樂領域的內容開發新賽道。據瞭解,近日中文線上與看見音樂正式首批合作,基於小說劇情與主角人設,匹配音樂人和製作人定製,為爆款小說打造專屬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聲),深化小說IP開發。

而在IP影視化方面,李凱透露,2021年中文線上將著力打造“網文連載+IP輕衍生同步開發”的內容創作新模式,依託海量IP資源庫和專業的IP策劃、編劇、製片團隊,連線優質影視合作伙伴和主流短影片平臺,在微短劇這一新的影視化改編潮中佔據主動。

相對於IP影視化的成本、風險、創作週期及複雜程度,網文IP與短影片聯動具有的低成本、短週期、高觸達率的特性符合大眾的認知規律。微短劇如此之“香”,一定能掙到錢嗎?不一定。記者觀察到,目前短劇的變現方式主要包括平臺採買、付費分賬及廣告植入等幾種方式。但除了頭部網文平臺外,多數網文平臺推出的短劇內容並不具備變現能力。那麼,頂著如此大的壓力加碼“錢途”尚不明朗的微短劇,網文企業到底圖什麼?

對此,曾任職於萬達影業、樂視影業等多家影視傳媒公司高管的李凱,作為影片行業資深人士,也坦言道:“

微短劇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目前還不具備完整的自回報商業模式,更多的網文企業還是在內容導流和IP測試方面進行探索和佈局。

流量平臺和內容平臺協同網文平臺持續進行‘資源+資金+IP’的多維投入,以及越來越多的優秀內容生產者加入,將會極大地催生微短劇產業走向成熟。”同時,他強調,“中文線上並非盲從、追風口,而是有著清醒的認知。此番入局並不純粹以短期商業回報為目的,更多是希望透過優質內容與消費者建立起多維的連線,實現內容的產品化、品牌化、立體化運營。隨著微短劇市場的逐步成熟,未來將憑藉IP品牌價值獲得更好的商業回報。”

另外,李凱告訴記者,中文線上將於今年推出一個IP孵化的完整計劃,作為探索行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該計劃主要是圍繞潛力內容制定專項運營計劃,不只是將它短期變現,或單純實現其文字、音訊、影片的單獨價值,而是進行多方業態聯動,發揮“文字+音訊+影片”的一體化效能,使網文IP具有更多商業化的可能性。

記者

/

聶慧超

- end -

TAG: 網文中文線上IP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