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史冊的心臟病病人|逸聞

在人類醫學歷史上,研究成果突出的通常是科學家和醫生的貢獻,而那些忍受疾病痛苦的病人,他們的命運常常被人忽略。然而正是這些病人的命運,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新認知,從而帶來醫學界的突破,也給後世病人們帶來治癒的希望。

1967年,路易斯·瓦希坎斯基(1913—1967)轉院到南非開普敦的醫院時,已經多次心臟病發作。外科醫生克里斯提安·巴納德建議他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這是醫學史上第一例由人到人的心臟移植手術。

瓦希坎斯基是立陶宛猶太人,1922年遷移到南非,成年後曾服役,二戰期間在東亞、北非和義大利參戰。戰後回到開普敦,成為一個雜貨商。瓦希坎斯基是一個狂熱的運動員,他參加了足球、游泳和舉重運動。然而,由於他在生活上不注意(經常飲酒和吸菸),使他身體的健康狀況大幅下降,患上了糖尿病;而那不能治癒的心臟病,更使他遭受三次心臟病發作,最後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其實,以今天的手術標準,瓦希坎斯基絕對不符合心臟移植的要求,因為他病得太重了。1967年12月3日下午,一位25歲的白人女孩丹尼斯·安·達瓦爾出了車禍,到醫院後被宣佈腦死亡,其心臟尚在跳動。女孩的父親被巴納德說服了,同意捐獻出女兒的心臟。巴納德手術小組成員在夜間接到電話後紛紛趕到醫院,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名垂史冊的心臟病病人|逸聞

心臟手術現場

手術過程並非想象的那般順利,最初,巴納德打算在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置管建立體外迴圈,以方便胸部的手術操作,但患者的血管粥樣硬化實在太嚴重了,體外迴圈不通暢,壓力檢測顯示急速升高。這時如果發生血管破裂,大量的鮮血將噴湧而出,這個手術也就提前結束了。危急中,巴納德果斷排除險情,重新在胸腔主動脈處建立體外迴圈,挽救了這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

吻合完成以後,最關鍵的時刻到來了,這顆被移植的心臟能否重新跳動起來呢?當“丹尼斯的心臟”第一次開始在瓦希坎斯基的身體裡跳動起來後,巴納德命令停掉心肺機,可此時患者的血壓開始直線下降,心臟越跳越慢,不得已又重新啟動心肺機,待心跳恢復正常血壓平穩之後,再次關掉心肺機,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巴納德開始懷疑這次手術是否能成功。不過,第三次嘗試停掉心肺機時,這顆心臟終於沒有令大家失望。

經過一整夜的奮戰,手術在12月4日7點結束。然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正像當時學術界多數人估計的一樣,心臟移植的難點和關鍵並非手術技巧,而是術後處理。手術雖然結束了,但瓦希坎斯基心力衰竭的情況能否得到緩解,他到底能在術後存活多久,這些問題均未可知,畢竟排異反應彷彿一柄高懸的利劍,不知何時落下,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斬碎。新植入的心臟確實顯示出了強大的作用,患者心力衰竭的情況明顯得到了好轉,術後第6天患者開始有了歡笑。巴納德當時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如果情況繼續好轉,患者將在3周後出院回家。

術後第9天,瓦希坎斯基出現了胸痛,胸部X線片發現其肺部有陰影。在這個關鍵時刻,巴納德犯了一個令他抱憾終生的錯誤,他認為這個陰影提示病人已出現了排異反應。為了阻止心臟的排異反應,巴納德給他服藥,以加強其免疫力。可是,悲劇發生了:12月22日,那顆來自丹尼斯的心臟在瓦希坎斯基的胸膛內跳動了18天之後,終於因缺氧而漸漸衰竭,最後停止了跳動。

第二天,巴納德主持了屍體解剖,屍檢的結果讓他懊惱不已,瓦希坎斯基的死因是肺部感染,而不是排異反應。巴納德的處置,事實上加重了感染,加速了病人的死亡,稍能令人慰藉的是那顆心臟並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這第一次由人到人的心臟移植手術實際上成功了,它打破了心臟作為靈魂之所的神秘面紗。

當時的美國醫學界曾經認為,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應該由美國的心臟外科大夫在美國本土完成這一醫學壯舉。此前,美國已成功地對動物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況且,巴納德手術所用的心肺體外迴圈機是美國發明的,巴納德結束在美進修後購買了一臺帶回國,然後才開始進行人體實踐。只不過由於機緣巧合的種種因素,讓巴納德搶先完成了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  END  -

責編 丨 葉筱

美編 丨 黎珊

初審 丨 秦言

複審 丨 齊風

轉載請註明:“

文史博覽”(wsbl1960)

微信公眾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後臺刪除

☆  想要投稿

或者直接給我們微信後臺留言交流

TAG: 巴納德心臟移植手術手術心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