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這是思維有了模型的第33篇模型

文章轉載自|思維有了模型

作者|蘭陵王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非常害怕玩一款遊戲,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

「推箱子」

因為玩推箱子的時候,我感覺我的思維很固化,老是卡在一個地方,想不出好的辦法,覺得這根本不可能被推進去,然而就是有人很快就找到解決辦法,把箱子順利推進去了。

所以,我很害怕玩這個,因為這款遊戲告訴我,我很笨,我缺乏創造力。

但我在生活中又是個很有活力、很有創造力的人,我時常想出絕妙的點子,我能看透很多事物的本質,並用我所看透的東西為我創造財富。

可是,一旦玩這個該死的推箱子,我的智商和創造力就好像立馬被封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席捲全身。

昨天我靈感一閃,能不能把我平時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這款遊戲裡?應該可以!於是我又立馬找來玩了一下,這一玩,竟然讓我感悟到了成功的秘訣。

這遊戲像極了人生,箱子就是我們人生的各種難題,而推箱子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推箱子的解決策略”也是“人生難題的解決策略”。

決策樹思維

大多數人在玩推箱子的時候,用的是決策樹思維——

每一個可能都去試一下。

運氣好,試幾次就成功了,運氣不好,試大半天也推不進去。

我之前就是這樣,拿到一個箱子就開始推,推到最後發現行不通,再試另一種方法,心裡想著“丫的,我就不信了,總有一次我能把你推進去”。

這是最笨的方法。

當然,軍方會用這種決策樹思維來設好應對之策,因為敵人的方案太多、變幻莫測,必須用決策樹去為每一種情況做好應對之策。

但是這種思維用來應對敵人很棒,用來解決問題就有個很大的弊端,就是試錯的成本是昂貴的。

可悲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模式都是決策樹模式——每條路都去試一下,失敗了再返回來試另一條路,結果試著試著,人老了。

我之前在劉慈欣的書裡看過一個比喻句,非常精彩,用來描述這種決策樹模式很貼切:

決策樹思維是一種嚴謹思維,它窮盡所有可能。有點像你的針掉了,本來你只需要在你的腳下尋找,然而你偏不,你感到恐懼,你要在整個房間裡畫出很多格子,然後拿著放大鏡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找。

會看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它雖然嚴謹,但是卻也極其浪費時間。

我們可以用它來窮盡一切可能,給我們靈感;但是真正做事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一定要儘可能的排除無效的選項,減小試錯成本。

PS:這其實也是決策樹思維的真正目的,窮盡可能,然後找最優解。

那麼如何排除無效選項,把時間和資源花在刀刃上呢?我從推箱子這件事上感悟到以下幾種非常強大的思維方式。

1、開局:

獲取資訊,降低資訊熵,減少不確定性,從而排除無效選項。

①逆向思維——終局思維;

②上帝視角——創造者視角——熟悉遊戲規則和遊戲機制。

2、全程:

既見樹木,也見森林。全域性思維。

3、終局:

失敗——總結套路;成功,總結套路。思維模型。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逆向思維

——終局思維

查理·芒格有句經典語錄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感受不到這句話的分量,沒想到今天在推箱子的時候感受到了,並且還找到了一種落地方法——

終局思維

起因是,我把一個箱子推到終局的時候,才發現有一個塊必須先被推進去才行。就是下面這貨: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我先把箱子推到了方塊2,結果發現第二個箱子無法被推到方塊1,這一刻我驀然發現,方塊1必須要在方塊2之前被推進去才行。而這個資訊,只有在終局的時候才能知道。

但是!我居然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先從終局開始思考,先看看方塊的佈局,看看是不是有些方塊應該先被推進去,如果有,這個方塊應該由哪個箱子推進去?然而這個問題,我居然從來沒有想過!每次都是拿到箱子就開始推,推到最後才發現,糟糕,推錯箱子了。。。

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類在思考問題時有一種強大的順向思維傾向,這種順向思維傾向非常頑固,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就像機器一樣,接通電源它就會按照既定的設計執行。

怎麼辦呢?答案就是

逆向思維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停一小會兒,反過來想,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啟發。就像查理·芒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如何反過來想呢?

我從推箱子感悟到一種方法論,叫做

終局思維

什麼是終局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回到未來,回到終局,然後從終局開始思考,倒推回現在。

有本書叫做《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它的作者安迪·格魯夫就是終局思維的極致踐行者。安迪·格魯夫是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曾一手締造了整個晶片帝國,影響了整個PC時代。

關於安迪·格魯夫有個非常傳奇的故事:

英特爾曾經一度面臨著一場決定生死的戰略轉型——曾經一手締造了整個英特爾公司的記憶晶片,現在正走向衰亡,要不要馬上進行戰略轉型?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因為我們會被過去的成功所錨定。

眼看著英特爾的利潤開始一落千丈,但公司的高管還是猶豫不決,躊躇不前。

有一天,安迪·格魯夫望著窗外那個旋轉不停的大轉輪,忽然轉頭問了戈登一句傳奇性的話:“如果我們被踢出門去,董事會找來一個新的執行長,你覺得他會怎麼辦?”戈登不假思索的說:“他會立刻退出記憶晶片這門生意。”格魯夫思索了一會,對戈登說道:“為什麼我們不走出那扇門,然後把自己“開除”,然後自己來幹呢?”

於是,英特爾開始了一場革命,變得更偉大了。

這就是終局思維,或者說逆向思維的一種運用——假設自己已經被開除,那個新上任的CEO,他會怎麼幹?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凡商業巨擘,一般都有這樣的終局思維,孫正義的時光機模型,貝索斯的股東信,無一不在詮釋這種終局思維的重要性。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公司——華為。我之前學過一個商業課程,講華為終端的戰略思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思維就是終局思維。

華為越是到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越到公司有壓力的時候,在研發上的投入反而是加大的。要有終局思維!終局思維是什麼?把控核心點。有了這種大格局,大思維,才能在戰略的無人區上,找到自己的方向,看到商業的未來。

——芮斌 合鯨資本合夥人、華為終端首席戰略官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來自《混沌大學》

不得不佩服人家,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看出華為的格局。

而什麼東西在支撐華為這樣做呢?就是芮斌所說的終局思維,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用別人的核心技術不是長久之道,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結果不出所料,後來貿易戰爆發,美國開始打壓中國的科技公司,中興差點死掉,而華為卻借勢而上,推出了自己的終端系統。

我只能說,華為牛逼!

想起中國有句古話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隅。」

用來形容華為,再貼切不過了。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上帝視角

——創造者思維

除了逆向思維和終局思維,在“遊戲”一開始,我們還需要擁有上帝視角。

什麼是上帝視角?簡單來說,就是站在“

遊戲開發者

”的角度去思考,摸清這場“遊戲”的

規則

機制

這是我從推箱子這件事感悟到的,當時,我剛好把箱子推到這兒,發現行不通,於是感悟出了逆向思維和終局思維。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然後我突然又覺得終局思維好像還不是最底層的,終局是由誰創造的呢?遊戲開發者!對,遊戲開發者!這才是事物的根。

於是我又根據遊戲開發者這個角度提煉出了一個思維模型,叫做“

上帝視角

”,或者“

創造者思維

”。

我覺得這個思維極其的牛逼,因為遊戲是人設計出來的,如果你站在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摸清楚了整個遊戲的規則和機制,你就無敵了。

比如推箱子,假如你就是這個遊戲的開發者,你來玩這款遊戲,是不是會特別簡單?

所以這是一個極其牛逼的思維。

具體怎麼做呢?比如推箱子這件事,我開始站在這個遊戲開發者的角度去思考,假設我就是他,我會怎麼設定箱子呢?會怎麼設定方塊呢?會怎麼給使用者挖坑呢?

我的答案是:作為使用者,我推箱子的時候都是順向思維;但是如果我是開發者,我會怎麼設計箱子呢?當然是倒著來啊!先把方塊架構好,然後設定障礙,最後擺放箱子。

這有點像命題人思維,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如何擁有上帝視角?當然是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啊!假設你就是出題人,你會怎麼出題?很有可能就是根據某個結論,反推命題。

這種思維真的太重要了,因為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遊戲。

我們一直在玩著各種遊戲而不自知。我們處於人際關係這場遊戲中,親人、朋友、戀人、師生、同事……你有沒有搞清這背後的遊戲規則?我們處於職場這場遊戲中,你有沒有搞清這背後的遊戲規則?我們處於社會階級這場遊戲中,你有沒有搞清這背後的遊戲規則?

我想,答案是沒有。

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遊戲背後的規則,我們渾渾噩噩地工作,渾渾噩噩地活著,像極了提線木偶。

說到社會遊戲,想起我曾經看過的一個課程,那個課程的核心,就像幫我們理清這場社會遊戲的角色、功能以及規則。

我們所身處的這個社會,它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遊戲:政府——企業——銀行——醫院——學校、家庭——教育——城市——職業、官員——商人——投資人——打工人……

思考清楚這場遊戲背後的規則,你才能有機會利用這些規則,走到金字塔的頂端。

這,就是上帝視角。你要站在這場遊戲開發者的角度,摸清整個遊戲背後的規則,做起事來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做知乎,很多人是沒有這種意識的,完全是一臉懵逼,在瞎做,回答了幾百篇回答,粉絲數量連一萬都不到;而我做知乎那陣,上來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知乎背後點贊機制是什麼?排名機制是什麼?推送機制是什麼?知乎在制定這些規則的時候,是出於什麼動機?知乎最喜歡什麼樣的內容?

摸清遊戲背後的機制和規則,做起事來就能有的放矢,所以我到現在為止,雖然知乎上只回答了18個問題,但粉絲數已經超過10W。

這就是上帝視角的重要性。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一定要摸清這些遊戲規則,你才能變得更厲害,做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全域性思維

做好前面兩步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上路了。但是在路上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要隨時保持全域性思維”。

推箱子這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就是我們的視線其實很狹隘,很容易只看到某個區域性的利益。

事情是這樣的:我每次推箱子的時候,總是會被某個箱子所錨定,覺得,靠,終於被我找到一個可以推進去的箱子了,結果一推進去才發現,我擦?把另一個箱子給忘了。

這件事讓我感到背脊發涼,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做大事的人,我的格局很大,視野很開闊。但是這款遊戲無情的告訴我,不,你不是,你的視野很狹窄,你只能看到幾個特定的箱子,你的心裡沒有整個全域性。

想起我以前跟我爸下棋也是,眼睛只看得到車、馬、炮這個三個棋子,想方設法去吃我爸的車、馬、炮,結果一吃,發現糟了,被將軍了。只能厚臉皮的求我爸“失誤,失誤,我反悔了”。

下象棋還能反悔,人生這場棋可沒有反悔的可能,下錯一步就是定局。

所以,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我此刻是不是隻盯著某個棋子,而忘記了整個棋局?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既見樹木,也見森林」。

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思維之一,它一手締造了今天的我。因為有了思維模型,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因為有了思維模型,才有了知識樹等一系列的學習方法。

什麼是思維模型?它的意義是什麼?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

元思維

,就是

誕生思維的思維

。(其他元思維還有第一原理、演繹思維、歸納思維等等)

有了它,你就可以不斷的自我進化。就像機器人突然有了自我意識,可以自我進化一樣,看過《機器紀元》嗎?裡面的機器人可以製造更高階的機器人,對,就是這種感覺。

推箱子思維:人這一生,像極了推箱子

▲《機械紀元》

這件事跟推箱子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就是,這篇文章裡面的所有思維模型,都是我藉助思維模型這個元思維提煉出來的。普通人玩遊戲就是單純的玩遊戲,而我玩遊戲會不斷的從遊戲中提煉思維模型出來。

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操作方法之一,就是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

解決問題的套路

;不斷的從成功中總結

解決問題的套路

達利歐把這種解決問題的套路叫原則,芒格把這種解決問題的套路叫思維模型。

比如我在玩推箱子的時候,發現把箱子推到牆壁,就再也無法推出來了,於是我總結出來一個套路,叫做

不要碰壁

;比如我把箱子推到方塊以後,才發現有些箱子應該被先推進去,於是我總結出來一個套路,叫做

逆向思維

;比如我總是喜歡盯著某個箱子,結果發現沒有為其他箱子留出路徑,於是我總結出來一個套路,叫做

全域性思維

就是這樣,不斷的去總結解決問題的套路,每玩一次,你的智慧就提升一次,直到最後,再也沒有任何的問題可以難住你。

這就是成為高手的秘訣。

思考一下,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成為高手?因為他的經驗從來沒有被收斂過,他的經驗都是發散型的,是孤立的。所以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新的錯誤,他成功的機率沒有因失敗而獲得提升。

而高手會從每一次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然後提煉為思維模型,等他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能用之前提煉出來的思維模型去指導自己行事,於是每失敗一次,他成功的機率就提升一次,直到最後成功的機率達到100%,他就成功了 。

就像推箱子一樣,我曾經因為沒有從每次的失敗中提煉思維模型,所以我老是在犯同樣的錯誤,能力得不到提升。

其它遊戲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成不了遊戲高手?因為他從來沒有從失敗中提煉過思維模型,所以老在犯同樣的錯誤,能力得不到提升。

人生這場遊戲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成不了高手?因為他從來沒有從失敗中提煉過思維模型,所以老在犯同樣的錯誤,能力得不到提升。

認知可以改變一切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我從來沒有分享過的秘密——

認知可以改變一切。

我曾經在推箱子上是個loser,但是透過不斷思考事物的本質,不斷提煉事物背後的套路,從失敗中學習,原來我也可以成為一個遊戲高手。

其實我真的不聰明,我復讀之前是全校最努力的人,每天第一個早起到教室,每天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但是最終卻還是差了重本線7分。

我是透過認知重新塑造了自己,我透過認知改變了性格,我透過認知改變了眼界,我透過認知改變了智慧,我透過認知改變了貧窮。

這條路不是玄學,一切都有跡可循,就是不斷提煉事物背後的套路。

我透過這套方法,在復讀的時候提升了73分;我透過這套方法,感悟了知識樹等一系列學習方法;我透過這個方法,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我透過這個方法,思考出了寫爆文的底層邏輯,成為了一個自媒體大佬……

這就是我從過往經驗中感悟到的東西。

智商不高?沒關係,認知可以改變一切;自卑敏感?沒關係,認知可以改變一切;家境貧寒?沒關係,認知可以改變一切。

一切問題,認知都可以幫你解決。如果不行,那就是你的認知還不夠高。

普通的人學習知識,厲害的人學習模型

TAG: 思維箱子遊戲終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