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薦】你的胸懷是被撐大的,也許確實如此,我向往的生活之一

人的胸懷是被撐大的,也許確實如此,我向往的生活之一,希望某天,胸中有“浩然之氣”,不曾想,生活讓我知道,我心中沉下的不少是“怨氣”,裝下了怨氣,就容不下其他的了

今天先反思一下吧

目前的我還是不夠坦率和光明磊落

前天因一個失誤,導致工作造成了一些損失,這事之後,我還找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原因和藉口,儘管也為此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但還是糾結了好一會兒~

後來再仔細覆盤,才意識到有一些“積怨”,這事兒之前發生過,因流程,因一些資料還有規則,導致最後乙方沒拿到一個預想的結果~

當時是把所有的鍋甩到我這,這之後最佳化,調整,解決了,當時就有一個感受:信任裂縫

也就是之前建立的信任有了一絲絲問題,那時大概就有了“怨氣”~

我一直支援的是,先內後外,對於工作還有很多事,無條件先支援和信任自己人或更熟悉的人,那次給我的感受是他們先播下了懷疑的種子,與我信奉的相違背,當時被我壓下來了

現在來看,他們初衷就沒想信任這事,也就是單純的把這事當作一次小問題來處理,而我的狀態,把與人相處和為人看的更重要了,於是就把信任問題擺在了第一位,於是就有了信任裂縫,也就有了一丟丟“怨氣”~

而昨天的失誤,根源來自於這點“怨氣”,正常情況下,我能完美解決這次特別的乙方要求,但潛意識因場景和上次相識,再加上資訊溝通出了部分缺失,於是一個小誤差,引發了更大的問題~

【每日一薦】你的胸懷是被撐大的,也許確實如此,我向往的生活之一

當然,這其中有幾套邏輯在運作,而我需要做的是“中間人”把上面的邏輯理解之後執行,然後再理解乙方的邏輯綜合拿出一個結果~

在意氣用事中,我優先選擇了自己的邏輯,於是產生了失誤,這事再次喚起了我害怕犯錯的陋習,於是想了很久,很多,由最開始,想再陳述我的一些問題和邏輯,或者在會議上發洩一下(辯論/說服),後來還是決定擺正姿態,立正站好,聽訓,主動認錯~

實際上這事兒,非常簡單,只需要接收他們的邏輯,然後拿出雙方需要的結果就可以了,我的邏輯只是排在後面,完美搞定事情後再解決我自己的疑惑或者偏見,譬如現在的文字,就是一個釋放怨氣和試著放下偏見的方法~

從現在開始,再次審視對事不對人這條經驗,當時還想到了一個勢,就乙方的勢比上面的boSS大,於是選擇了信任乙方,於是乙方的勢壓過boss,減輕之後,到了當事人之一的我這裡了~

現在想來,這事的實質,乙方是主角(主導),boss這邊是另一主角,那麼我作為執行者,只需要聽話照做,這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當然,如果事情是由我主導,那麼就可以按照我的邏輯來了,勢不夠大,那就需要平衡第二方,第三方的邏輯(規則/規矩)了~

最後,再說說怨氣,我們80%以上的怨氣都來自於過去的事,很多不好的,消極的都應該放下了~

不然就跟過去的自己或過去的事兒過不去,那就自找苦吃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怨氣”爆發,大概是18年,和同學創業,某次我們吵的很厲害,就差沒動手了,暴風雨過後,就是沉默,之後我們都在爭吵中把過程中積累的怨氣給傾倒了,冷靜下來後,反思覆盤了不少問題,之後建立了一個比爭吵更好的溝通機制,譬如當日事,當日決,儘可能不把負面情緒留到第二天,睡前釋放紓解,還有就是多了交流溝通,後面怨氣就不容易積累沉澱了~

【每日一薦】你的胸懷是被撐大的,也許確實如此,我向往的生活之一

之後的合作就更默契了一些~

再提一下學習的曾國藩,我人生中的暫停鍵:

在19年,第三次創業失敗,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和無知,因為嚴格的來看,我似乎一直在封閉的“環境”中,也就意味著我18年才正式進入社會,但很快又開始了第三次創業,玩的更大了,結果是過往的一切都被推翻,一下子變得“一無所有”~

沒了工作,沒了夥伴,生活也一團糟,負了債,離開熱愛的城市,去到一個非常舒適的地方,找個地方,把自己“關”了起來,於是世界真的只剩下我了~

那時候生活只剩下了遊蕩還有閱讀,還有基本的吃飯睡覺~

這一次暫停鍵有點久,大概3個月左右吧,然後重新開啟了新的生活,有點像飛呀飛,飛到筋疲力竭,找一樹枝休憩~

這次暫停,讓我找到自己要做一輩子的事,鍛鍊,閱讀,寫作~

而曾的暫停鍵,讓他想做自己一直嚮往的“學術工作”,也許帶著一點點遺憾吧~

很早以前看過的一個神話故事,巨人推著滾石上山,推到山巔,石頭滾下,於是繼續推,巨人終其一生都在推石頭,我們的生活,工作大多時候都如此,匆匆的推石頭上山,再推石頭上山,於是慢慢的變得機械了,重複了,無意義了,而這時候,摁一下暫停鍵是非常重要且必須的,至少可以積蓄力量,可以歇口氣,還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呢~

TAG: 怨氣乙方邏輯於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