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訪談|家春秋創“史”人王牆、張朝陽:家春秋的溫度

本期嘉賓:

王牆

家春秋品牌創始人、成都市酒業協會會長

張朝陽

家春秋品牌聯合創始人

北嶺俊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採訪時間:10月29日

2018年,在白酒行業浸淫多年的成都酒業協會會長王牆想要做一款自己的產品,這款產品不是去追求時髦或者潮流,而是“想做一個沉得下來,一個基於很長久做的一件事情。”

“當時我們有很多的品牌在在選擇,但還是覺得‘家’這個IP和文化,值得一輩子去做。”王牆這樣談到:“家春秋”由此誕生。

作為家春秋品牌的設計者,德國紅點設計獎獲得者張朝陽為這個新品牌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形象:

“‘家春秋’從字面上說比較傳統,但是我們這個產品要創造一個很不一樣的、極具衝擊力的形態。”

2019年,張朝陽在老家待了一個月。長時間待在家裡,自然而然就會反思一些關於家的問題,對家也有了新的認識。回到成都,“家春秋”的產品也就基本定型了。

當王牆遇到張朝陽

“家這個IP和形象在中國人心目中不需要多去講,只需要喚醒,所以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是希望再創造一個經典的符號和瓶型。”王牆認為,中國的白酒是全世界“最幸福的酒種”,國外很多酒類品牌可能只是在它原來的基礎之上做一些調整,但是中國的白酒變化太多,所以說目前在白酒行業做好一個符號性的瓶型或者產品很不容易。

而被王牆選擇用來創造一個超級的符號和超級的設計的IP載體,是“家”。“圍繞著家,很多的設想和創意點,最後我們只想找取一個,那就是家這個字來提煉、固定、定型,它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和集體符號。”

在家春秋品牌設計者張朝陽眼中,以往白酒的形態總是顯得比較老成,而作為一個新誕生的新生態、新物種,“我們應該出來一個不一樣的、承載消費者情感的一個品牌”。

作為中國家文化的典型載體,“四合院”的形象自始至終沒有被放棄,“這對我們挑戰很大,國內外玻璃行業很多頭部企業都參與了這次研發。”

張朝陽談到,“有些嘗試這個行業裡面沒有做過,我們需要去做很多試驗。”

品牌的溫度很重要

王牆表示,“《糖酒快訊》這次在報道我們的時候提煉了一個家型瓶,我覺得非常OK,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其實這麼在想,但是沒有把這個概念提煉出來。”

“溫度很重要,我希望賦予這個產品一個溫度,”張朝陽希望,“這個產品能像一個橋樑一樣,讓品牌方透過產品與消費者進行一個情感上的互動,透過家的溫暖能夠傳播出去。”

“中國人的家酒”並不是家春秋的廣告語,而是品牌的“生態位”。志在做一款中國人的家酒的家春秋團隊,對“家”的定義更為寬泛,他們希望把家的定位更加豐富、外延,再透過設計把它具象到每一個人身上。

產品的定製化賦予了它更多的禮品屬性,而禮品屬性背後則蘊含著品牌的情感屬性,這也為家春秋的美學館提出了需求:它是一個美學館,也是一個生活館、體驗館,來打造使用者的參與感,“真正跟每一個使用者和消費者建立關係。”

“是給你做的一款酒”

家春秋團隊的內容執行操作能力很強,而這種執操能力,幫助他們很快把夥伴的定製需求高質量完成。

今年對家春秋來說,是樣板打基礎的一年,未來全國100個城市兩三年時間內建成百城百店,從而輻射影響社群,“從點到點,從城市開始,包括家族宗親會在內的圈層,今年市場模型成型,然後複製。”

張朝陽認為,家春秋品牌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以往的產品,出來就不動了,是固化的。但人的情感是流淌的。”一開始,家春秋做的是模型和基礎,未來延展很多場景;一開始的場景會波及到婚慶,年年有餘、龍鳳呈祥,前景非常寬泛。

“現在是一瓶酒的呈現,未來衣食住行都可以囊括,包括書籍、服飾;不像很多品牌侷限於酒,家春秋寬泛、承載性強,永遠覺得可以繼續往下挖掘。”張朝陽認為,“只要我們堅信方向是對的,一直挖掘。每個地方、每個家族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裂變很精準的差異化故事。始終覺得從傳統文化吸取一部分,都能夠支撐我們走很長一段路。”

在王牆眼中,家春秋有一個美學使命。“家春秋未來可能不僅僅是酒,酒是我們的主營業務,同時我們透過家這個單元,和人的這個單元,在體驗中營造一種美學感受。所以我們希望把家春秋精緻一點、精細一點,每個地方把這種方式給到首先我們的夥伴,然後是他身邊的這群人。”

“包括美學館長出來是什麼樣子,也是我們的產品,我們現在正在做這個事,我們邊在實踐,邊在探索。”

TAG: 家春秋張朝陽品牌王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