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Intel!蘋果M1 Pro背後,晶片行業要變天?

M1 Pro的問世,標誌著英特爾“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18日(今晚)晚,蘋果全新的M1晶片升級版(M1 Pro和M1 Max)將如期而至,這也標誌著這家引領科技潮流的巨頭在自研晶片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回溯過往,蘋果M1的大獲成功,也充分證明了當初“拋棄”英特爾是一大無比正確的決定。隨著M1升級版接二連三的“出爐”,蘋果也將在自研晶片之路上越走越遠,勢引發科技界“自研IP”之“風暴”。

蘋果自研晶片究竟有多“狠”?或許是看到了蘋果M1晶片的大獲成功,近日全球科技巨頭接二連三的宣佈將啟動晶片自主開發的計劃。10月15日,亞馬遜(AMZN-US)網路服務業務(AWS)新上任CEO賽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亞馬遜計劃未來將設計更多自研晶片,為客戶帶來更多效益,目前AWS已開發三個系列自研晶片,而且最近也全新自主設計了幾種不同的晶片,價效比超英特爾x86同類晶片40%;17日,業界也傳出,微軟最近在放出了多個招聘職位,其中有一條就是招聘SoC架構總監,主要工作是負責定義Surface裝置中的SoC特性及功能,這則招聘被部分業界專家解讀為微軟正在開發自己的SoC處理器,用於Surface裝置。

而在中國,雲服務巨頭阿里巴巴最新訊息也稱,將推出用於伺服器市場的Arm架構晶片,這款自2019年開始研發,並在今年年中成功流片的晶片,採用128核和5奈米工藝,工藝水平超過亞馬遜和華為同類產品,成為又一家自研伺服器CPU的中國科技企業;而且,手機巨頭小米、OPPO、vivo也都相繼走上了自研晶片的道路,儘管當下都聚焦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影象訊號處理器)的研發,但據稱終極目標依然是自研SoC晶片。

自研晶片起源?

自研晶片風潮早期似乎興起於谷歌的TPU。當時,由於谷歌急於為AlphaGo提供神經網路訓練引擎,傳統的CPU很難滿足自家越來越多應用對加速AI神經網路運算的需求。因此,谷歌便傾力開發了雲端專用AI晶片TPU,引領AI晶片領域的“風暴”。一時間,關於ASIC、FPGA以及GPU和CPU四種AI運算陣營的“攀比”甚囂塵上。

受谷歌TPU的影響,後來行業醞釀已久的AI晶片自研“高潮迭起”,包括最早前的華為,而後的百度、亞馬遜、阿里、騰訊等在內,不斷有科技巨頭被曝光正在著手進行雲端/邊緣側晶片的自研行動。而由巨頭引發的這波市場熱潮,還一併帶起了一大波AI晶片細分賽道的初創公司,掀起AI晶片融資狂潮,比如名噪一時的寒武紀、地平線還有深鑑科技等,都持續受益於這波市場行情。

現如今,隨著AI市場的日漸平淡,賽道的投資熱度相比往年也大幅降低,但這並不能阻止巨頭們在自研晶片之路上的衝動。畢竟,行業確確實實看到了蘋果拋棄英特爾後轉投Arm陣營,自研M1晶片的“大獲成功”,這給不少曾經一度樂於效仿蘋果的本土科技巨頭們以莫大的刺激,即便沒有蘋果那般第一步就衝上自研SoC的能力和資源,也在千方百計去逐步深入晶片自研,或透過收購有實力的細分賽道的晶片創業公司,或透過投資相關領域的晶片企業,來進一步夯實自身的晶片背景。

Arm+RISC-V:

“自由”IP迎來大創收?

可能英特爾也沒想到過,曾統治智慧手機等終端市場的Arm會那麼快的“將”自己一軍,拿下英特爾手中的大客戶蘋果公司。相應的,獲得蘋果加持的Arm也開始在PC領域有了更大的底氣。過去五年,基於Arm架構的裝置出貨量超過1,000億。為拿下未來十年的3000億計算平臺市場,Arm在今年初也釋出了Arm v9,正式佈局下一個十年。

的確,如果論效能的話,Arm屬實是難敵強敵x86的。儘管以其最得意的案例M1來說,確實比英特爾之前的i3、i5強的多,Arm架構也提供了更多的電力續航。但是如果消費者想要更高階的應用,比如渲染影片等,最終也只能選擇更高水平的x86架構。不過,x86由於Intel逐漸以增加處理器本身複雜度作為代價,去換取更高的效能。隨著整合的指令集數量越來越多,給硬體帶來的負荷也就越來越大,無形中增加了功耗和設計難度。

尤其是隨著如今的晶片越來越強調低功耗,系統負荷自然不能太高,因此Arm在小型消費電子領域的實踐得到了回報。相較傳統x86處理器,ARM架構應用處理器的核心負擔低了許多,並且因為早前應用處理器的需求就是以低功耗為重點,即便如今效能不斷提升,仍是以保有省電的特性為前提發展條件。而且,ARM這類IP架構有一個較大的優勢,那就是自由性,只要向ARM買下核心授權,就可以與其它IP公司的方案以及這家授權客戶本身的優勢技術整合,雖同為同一世代的ARM核心架構,即便頻率相同,結果也不同。

如果論自由度的話,RISC-V自然也不得不提。畢竟如果不是RISC-V的巨大自由度優勢,Arm當初也難以改變其“固守城池”的狀態,走上更加自由化的風格。與Arm同樣,RISC-V這類更具靈活性的IP,為各路企業自研晶片創造了絕佳的契機。

賽昉科技CEO徐滔就曾讚譽過蘋果自研M1的成功,並稱其為目前市面上最成功的晶片——“蘋果的M1,即便這款晶片本身看上去不怎麼樣,但它在市場上運營的非常好,是典型的軟體和硬體相互繫結,深度最佳化,為應用做定製的案例。”

因此,他認為RISC-V陣營也有希望走上這類路徑,徐滔告訴記者:“可以想象,在如IoT、MCU、連線、安全、嵌入式處理器以及AP等多種應用場景將出現很多的RISC-V處理器;同時,RISC-V也將使得DSA特定領域架構迎來春天,越來越多的商業公司可以做自己的定製指令集,可以做自己的排列組合,選取基礎指令集和擴充套件指令集,加上定製化的指令集,RISC-V賦能了整個業界來進行多種DSA的設計,DSA設計將迎來繁榮時代;除此之外,RISC-V的應用場景很多,開發快捷、成本低、程式設計快速且迭代快,RISC-V能夠促進軟體和硬體相互最佳化,深度繫結,給系統和晶片的結合帶來新紀元。”

據Ark Invest的預測,到2030年,ARM/RISC-V為基礎的資料中心伺服器將由2020年的0%增加至2030年的71%的市場份額,ARM/RISC-V將成為低成本計算的標準,“自由”IP模式或將迎來大創收時期。

晶片初創進入最佳“紅利期”?

“蘋果式”自研模式獲得市場廣泛認可之後,後續勢必會引領大波企業相繼進駐晶片自研賽道,而中國市場正是“聞風而動”的典型代表。近些年在國產替代、晶片半導體行情波動的加持下,外加各路巨頭在晶片領域的陸續佈局、投資、併購,引發國內一陣陣晶片創業熱潮。

這點,從新增企業的資料中可窺一斑。近日,據企查查統計,2020年我國新增晶片相關企業2。09萬家,同比增長207。39%,是近十年新增晶片企業最多的一年,也是最快的一年,遠遠超過其他年份。2021年前9月,我國新增晶片企業3。21萬家,同比增長153。39%。從城市分佈來看,深圳市有1。58萬家晶片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其次是廣州、蘇州、西安等城市。

固然,新增晶片類企業數量之多令人瞠目,但其中必然也少不了一些投機性企業。僅從自研晶片這條賽道來看,未來唯有具備紮實的技術基礎和硬核產品的企業方能生存下來,並大有機會成為諸如小米、華為、OPPO、vivo這類對國產供應鏈迫切需求的巨頭們投資併購的重要標的。

換言之,這也是晶片初創企業們最佳的“紅利期”,但時間可能也不多了。畢竟,對於創業而言,浪潮退去時,如果還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是有技術也已經很難獲得一張在藍海區域游泳的門票。更不必談,那些產品僅停留於PPT層面的投機者們,最終必將會被淹沒在破裂的市場“泡沫”當中,損失慘重,進而被淘汰出局。(校對:June)

*此內容為華強電子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

End

TAG: 晶片自研ARMRIS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