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引言

在我國,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美景,有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廬山奇貌,還有著“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的泰山風雲。這些自然美景成就了這些富有意蘊的詩句,同時也豐富了本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但是,歷史上有些詩句由於被改編的版本流傳較廣,所以真正的版本已經失傳。“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這樣一句詩。大多數人以為,它的後半句,是“陽朔山水甲桂林”。其實並不是,它的真正的後半句,已經失傳了接近千年。在那個晴朗的1983年中的一天,這後半句詩才真正大白於天下,被世人所熟知。下面就根據歷史的足跡,一起去探秘這後半句詩的前世與今生。

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01

首先,對於桂林山水,相信很多人早已經不陌生了,它不僅僅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還出現在我國2000年版本的20元人民幣上。而且,它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聞名,吸引著很多國內外的地質學家前來參觀考察,在兩千年初,此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中國風景名勝的招牌之一,與北邊的長城,東邊的泰山一樣有名氣。基於如此,自然會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騷客前來賦詩一首。正如黃鶴樓有崔顥的“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那樣,寫桂林山水的人雖多,但聞名於世的那一句,還當屬“桂林山水甲天下”了。

也許你不知道,這句話是來源於一個宋代的石刻碑文。眾多周知,宋代是一個石碑文化十分發達的國家,單是宋代就有四大書法家,他們的碑文不計其數。但可惜的是,這個石碑只儲存一部分,其後半句並不能從這個石碑裡看出。也有人說,存在即合理,“陽朔山水甲桂林”其實也挺好。對,乍一看,是挺順口。但是,這樣一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句話就缺少了美感,顯得十分遺憾。

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02

自明代以來,很多詩人開始為這句話補上後半句,但都得不到世人的認可。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雖然有許許多多的人為《紅樓夢》寫後半部分,但由於《紅樓夢》的意境過於深遠,即使是高鶚所寫的流傳很廣的那一版本,也留下了許多詬病。可以這麼說,續寫的人一茬又一茬,叫罵聲一浪接著一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場風波越來越大,好像已經無法收拾。甚至有人猜測著,作者自己也沒有寫出下一句。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時間來到了1983年,地點獨秀峰。當然,這個獨秀峰的名字明代以來就已經存在,有宦官再次還建立了一個王城,和我們熟知的陳獨秀沒有什麼關係。

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當時,是一個地質勘測者在一處雜草叢生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與其他石頭質地不相符的青石,上面裂紋溝壑眾多,引發了此人的強烈好奇心。此人拿回研究所進行了清洗和擦拭後發現,這應該是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很多的文字,於是又送往當地的文物研究院,開始了進一步研究。最終,他們發現,這半塊石碑正是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碑的上半句,落款正好還是南宋年間的,證據已然確鑿無誤。而這句詩的下半句也水落石出。那就是“玉碧青羅意可參”。

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03

這句話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清官王正功所寫的。王正功與弱冠之年就已經踏上仕途,但由於其太過於正直,所以一直被排擠。到了六十歲被下派到桂林,當時的極度荒蠻之地。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喪失自己的理想和鬥志,而是把精力花費在了教書育人的上面。

這句詩正是出自於《鹿鳴宴勸駕詩》,他在宴請自己的學生以及其他文人所寫。為什麼要叫鹿鳴呢?這和他創辦的鹿鳴社有關,晚年依然躊躇滿志的他,雖然呦呦鹿鳴,但依然食野之苹,應該為自己的國家盡一份力。

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它後半句是啥?與“陽朔”無關聯

結語

可能連王正功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首勸酒詩,居然這麼有名氣,而且還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文章的最後,對於“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青羅意可參”,你有什麼更好的理解嗎?

文|南書房|生活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TAG: 半句桂林山水石碑這句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