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地處長安區的東南角,西距魏寨街道辦約4公里。與藍田縣焦岱鎮樊家坡村緊連,秦嶺東湯峪河與岱峪河會於村前,背依白鹿原,西望風涼原。屬於典型的川塬地貌,交通便利,水、陸物產豐富。由白廟村、史家坡、郝家坡三個自然村組成,2012年,有5個村民小組,350餘戶,約1400人,以張、郝、史、吳四姓為主,佔地面積約2600多畝。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村建於唐代貞觀元年(627),因村中有白色古寺一座,供奉白衣菩薩,又稱白雲寺,故村名為白廟村。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該村現存的遺蹟有西安市級的古樹名木兩棵、史家洞舊址、天府正殿故址。20世紀80年代修建戲樓一座。

現有魚池五個、沙場兩處,雜果林300多畝,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豆類,小雜果類有石榴、大棗、柿子等。農忙時節精耕細作,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導產業。

2008年,在塬坡上打深井一眼,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同時為在塬坡上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奠定基礎。沿滻河岸發展農業觀光園,開發養魚業。建立沙場,挖掘建築材料。養殖業在當地首屈一指,養牛、養羊、養豬、養雞。

2008年,實現全部道路硬化。2009年,一條寬5米、長4公里的上塬路貫通,徹底解決村民出門難、種莊稼難的後顧之憂。同年一座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新村委會辦公樓拔地而起,廣場之上健身器材配備齊全。

昔日以土木結構兼以窯洞為主的住房環境,漸漸被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排排整齊嶄新的樓房所代替。2008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2009年被評為文明示範村。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20世紀中期在白雲寺故址上建起白廟村小學,90年代的教學質量可與縣辦中學媲美,培養了一大批服務社會、造福桑梓的棟樑之才。

白廟村史家洞舊址乃是唐德宗時宰相盧杞後裔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殺棲身於此地的見證。據《舊唐書》記載,盧杞是歷史上有名奸相,曾以借刀殺人逼死顏真卿,又逼反李懷光,致使唐德宗避亂奉天(今陝西乾縣),唐德宗貞元年間死於灃州。當地人們傳說:在盧杞死後,盧氏後裔為躲避朝廷追捕,逃出長安城,藏入白廟村的白雲寺中,後有追捕查詢至此,查問姓氏,轉念一想橫豎都是一死了之,而不說為盧,信口說:死。差官一聽再不查問,遂免去死劫。後來易姓為史。初到此地,在白鹿原畔,挖窯洞而住,息身隱居。此處地形奇特,從遠處望之好像一頂烏紗帽狀,當地人傳稱歪歪相帽。此地柏樹成林,四季常青,遠望只見翠色一片,後來人們移出窯洞,就居於坡下,此地逐漸成為人們禮佛之處,稱史家洞。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張家天府在當地負有盛名,有人稱為太師府。張家天府正殿是宋、金之際紫光祿大夫張太尉南山別墅舊跡,與此相關的舊跡在當地還有飲馬池、七里坪、柏樹林等。惜其地面建築火毀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社會大動盪中,如今零星的遺落有柱礎石及石刻構件。天府歷來人才輩出,當年的臺胞“老頑童”張公順先生(1926—2002)生於天府,離鄉多年,回到家園,敬親之禮,尊師之道,依舊感人至今。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每年古歷三月二十日,是村子的傳統古會。古會的淵源與張家天府正殿有關,本是天府每年春季祭祀活動(天府後原有府君廟一座,舊址在如今古樹左近,20世紀中期拆毀),後來逐漸演變為民間一年一度聚會。其歷史幾百年。至民國年間村中出了一位名揚一時的張獻祥先生,世逢鼎革,褒貶不一,三月古會經張公而推廣,使古會場面達到空前,延續至今。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郝家坡是在清代灞橋區新築鎮郝家村一支遷居於此。

張家祖傳骨科始於清代乾隆年間,名傳四方,譽滿城南,傳至今日已歷七代,歷經百年。如今一枝兩花由張松齡和張力克兄弟懸壺濟世,造福桑梓。張松齡先生多才多藝,行醫之餘熱愛書法和秦腔藝術,現為中國國際管理科學研究院客座教授、中華醫學書法協會會員,第二、第三屆全國名醫大會特邀嘉賓,長安區第十、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張力克先生也為區政協委員。兄弟二人熱心公益,譽滿桑梓、德惠眾人。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自古以來白廟村是白鹿原上下遠近聞名的文化村,在20世紀中後期,村中組成業餘秦腔劇團,自編自演,極大地豐富了當地廣大的群眾的文化生活,80年代修建戲樓,至今每逢古會期間,依舊秦音高唱。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魏寨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地處長安區東部,滻河上游。東、南兩面與藍田縣前衛鎮、史家寨鎮相鄰,西與鳴犢街道相連,北與炮裡街道相接,總面積21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魏寨街道下轄9個村(居),其中:1個社群、8個行政村

【長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廟村

TAG: 天府白廟長安區20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