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每到元宵節,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便會如約縈繞於耳!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元宵節,又名元夕,燈節,上元節!

元宵節的起源雖有“平呂”之說,漢武帝祭祀“太一神”之說,但其作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夜,天然極具浪漫色彩,最終還是發展成了狂歡節、情人節!

特別是隋、唐、宋時期,元夕盛極一時,在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夢幻裡,上演了一場場浪漫的愛情故事。

《隋書·柳彧傳》中記載:

“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

隋朝元宵節時的長安街熱鬧非凡,居民爭相出街,聚集遊玩,在鼓聲中,在花燈下,頭戴著面具彼此嬉戲、邂逅……

這個場景可以自行腦補《仙劍奇俠傳三》中,顧留芳與紫萱的邂逅!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在這樣的氛圍中,唯有愛情,不負良辰!

到了唐代,元宵節更加熱鬧了。劉肅在《大唐新語》中記載:

“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遊。”

最炫民族風的盛世大唐元宵節,狂歡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運動。大家將燈掛了滿城,所有人都參與夜行,放飛自我。當然,這個放飛過程是允許搞物件的!

宋朝更誇張,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

“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採,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當時,正月十四——正月十六三天會開宵禁,出現“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奇景。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才有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那麼,有一個問題需要問一下了。元宵節這麼開放,自由,確定男女之間不會發生什麼嗎?

從白天到夜晚,再到第二天早晨,“男女混淆”,確定不野合嗎?

答案不確定,但絕對不能排除!

然而,古代官方一直鼓勵與支援元宵節開宵禁,可見是默許的!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當然了,野合並不是新鮮事,古代先民就崇尚自由戀愛。《史記》中記載,偉大的孔夫子便是父母野合而生。

但是,這點大可不必過於歪解。所謂野合,只是官方支援的一種郊外的自由戀愛,本質是確認過眼神,找對的人,是對生命的崇拜!

在這樣唯美的大背景下,《生查子》就很好理解了!

全詞講述的是一個開頭美好,結局潦倒的愛情故事。

去年元宵節,花市的燈亮如白晝。他和她相約於月兒初上柳梢的黃昏之後。具體約會做了什麼,沒有寫。

但今年元宵節,月兒依舊如約升起,燈兒依舊如約亮起。可是去年那個和自己約會的人,卻不在了。想到這個事情就意難平,哭得好傷心。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這首詞,最唯美的便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短短十個字,看似寫景,卻不留痕跡的將戀愛中的小嬌羞、小情態、小想入非非都寫盡了。彷彿此處省略一萬字……

必須指出的是,歐陽修可是個已婚人士!而他這首詞,顯然不是寫給妻子的!一個“約”字,暴露無遺!試問,誰家老公大過節會對妻子說:“約嗎?去那棵樹下!”

他約了啥,就不好說了!

唯一確定的是,最後的結局並不好,兩人分手了,不再出現在彼此的生命中!

所以,《生查子·元夕》真的是一首很俗氣、很自我、很寫實的詞。

只因歐陽修水平太高,才能將大俗寫成大雅,寫出了格局,還接地氣!

事實證明,真的不要把古人想得太封建,太保守,人家比我們會玩多了!

其實元宵節是可以用來野合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藏著答案

歐陽修的這首詞,只是記錄下了當時元宵節狂歡場中很小的一角。那夜會有被負心漢拋棄的失落的女孩子,心中哀嘆著物是人非。同時,那夜也有正在約會,享受愛情的人!

所以這首詞很神奇,熱戀愛的人會沉浸在上闕中,笑得合不攏嘴。而失戀的人會被下闋虐,哭得撕心裂肺!這才是真實的元夕,真實的愛情!

拋卻有色眼鏡,拋卻封建藩籬,真實的元夕可以是一個單純的情人節。在這天,男男女女可以夜不歸宿,在這一天,可以約會,甚至可以野合!並不存在禁令!

瞭解了古代元宵節,上巳節的話,會發現如今單身率高是有原因的。我們都沒有那種火樹銀花天不夜的氛圍,看不到東風夜放花千樹,更遇不到燈火闌珊處的要等的對的人!

所以,今年元宵節要怎麼過呢?約嗎?月上柳梢頭時,可有人在黃昏中等你呀?

我是@青鳥訴音塵,一條元宵節想入非非的單身狗。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願你今晚能約到心愛的人!

TAG: 元宵節元夕野合生查子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