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四德】不忘初心,圓融處事;行走中道,通透在心。元者,初也

元宵節,新一年第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因為時節的特別,而有著特別的意義,尤其得厚重而深刻。歸結起來,便是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圓融處事;行走中道,始終如一。

此日,正宜喜慶於心,通透在心。

不忘初心

正月為元月,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緊扣著一個“元”字。什麼是元?元者,初也。元月是一年之初,元宵是節慶之初;人生,同樣有一個分量極重的“初”,這便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何為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是一種堅守。《詩經》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事都會有開始,而堅守下去的卻並不多。有人說,如果人生有“如果”,那麼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都會成為偉人。人生有了“如果”,我們就會重新審視“初心”,堅守“初心”,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人生,總有不該忘卻的東西,不然人就不成為人的樣子。

“不忘初心”也是一種抵制。《朱子語類》載:“若事事貪,要這個,又要那個……便將本心都紛雜了。”本初之心是簡單之心,在行進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被路邊的風景所吸引,甚至是引誘,結果偏離了本有的正道,這是一種貪婪,是自亂其心。所以,“不忘初心”也意味著我們要注意察覺和抵制自己的貪婪。

“不忘初心”是一種果決。我們所熟知的“三思而後行”,最初並非孔夫子所提倡。夫子認為,很多時候思考兩次就足夠了,再三思考就會湧起私意反而迷惑了。有些事情前思後想得太多,就會畏首畏尾邁不出步子。“道行之而成”,朱子所謂“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不徒多思之為尚”,要以果決之行來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也是一種開放。“心底無私天地寬”。韓愈《師說》有云:“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雖然“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但孔子堅信並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開放理念,不斷吸收,不斷回饋,“學而不厭”甚至“不恥下問”,才成就了偉大的人格。喬布斯的名言“創造的秘密就在於初學者的心態”,可謂深得聖人心法。

【元宵四德】不忘初心,圓融處事;行走中道,通透在心。元者,初也

圓融處事

元宵是“元”,更是“圓”——正是月圓之時,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處事也須通曉圓融之道,方能如朗月當空。

怎樣才是圓融處事? 圓融不是圓滑,二者的區別在於發心。“圓融”出自《楞嚴經》:“ 如來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換作今天的話說就是“破除偏執,圓滿融通”。發心不正、居心不良的話,善巧就成了圓滑;發心純正,學會觀察因緣而應機方便利益周圍人等,則是圓融。 圓融是高境界,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迎門看到的那個大牌坊兩邊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圓融是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結果總是皆大歡喜。這正是現代人所追求的自身修養的最高境界。

圓融方能處世、做人必須厚道的道理,乾隆年間的大才子紀曉嵐已經做過很好的解釋。他說做人要“處事圓融、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告誡人們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要適當掌握尺度,依情況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為人要保持謙和。 從古至今,在人們眼裡,圓融之士多厚道君子,而圓滑之流俱利己小人。

行走中道

中國文化的核心概念是“道”,什麼是道?南宋張三丰說:“夫道,中而已矣”。其實道就是一箇中字。儒曰致中,道曰守中,釋曰空中,儒釋道都講一箇中。

元宵是正月十五,十五是一月之中,正蘊含中道之義。人行中道,方能得中正、中和、中庸。

中正做人。《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中國的太極拳理也講究立身中正,一定要正。身形正了,氣也正。氣正精神就提得起、放得下。如果立身不正,勁力就不能順達,圓轉變化就不會靈活。

中和養生。中和表現在人的身體上就是陰陽協調的狀態,是最健康的狀態。中醫認為人所有的病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陰陽不調,打破了身體的中和狀態。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思傷神……要想身體健康,必須懂得勞逸結合,動靜相宜。 中庸處世。首先是不偏不倚,凡事把握一個度,話不能說滿,事不能做絕,凡事留有餘地,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然後是剛柔並濟,深諳此道的曾國藩曾說,“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最後是通達靜定,《中庸》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由絢爛而歸於平淡,由高明而歸於平凡,這才是真正的境界。

【元宵四德】不忘初心,圓融處事;行走中道,通透在心。元者,初也

始終如一

正月是農曆的一月,元宵是農曆新年第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第一個月圓之夜,這一天蘊含著“一”之真諦。一就是道,莊子所謂“道通為一”。落到人生,則貴在“如一”。

言行如一,為情操。《論語》載,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到,再去說,也就是言行如一。如果不先做到而只會說,就是誇誇其談,這樣的人孔夫子說是“巧言令色”,所以“鮮矣仁”,必定不仁。

心口如一,為良知。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的人太多;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心口不一,就是虧心;心口如一,才是畢生致良知的心學宗師王陽明,臨終時所講出的最後四個字——此心光明。

始終如一,為坦蕩。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恆”字,而“恆”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元宵有四德,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不忘初心才可能處事圓融,否則最易圓滑;能夠圓融,恰恰就是中道;行走中道才能恆久,而成就一份始終如一。

這是一條真正的修行之路,也是一條最好的成長之途。能夠完整地走下來,便是圓滿。如同這元宵佳節,天上是明月郎朗,心中是清風明月。

TAG: 圓融初心不忘元宵處事